張睿花
機械通氣應用于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治療對患者的血氣分析及BNP水平影響
張?;?/p>
目的探討機械通氣應用于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對其血氣分析以及血漿腦鈉肽(BNP)水平的影響。方法 90例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 觀察組采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對照組采取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氣分析指標變化以及BNP水平變化。結(jié)果 治療后觀察組BNP指標與對照組相比明顯下降, 治療后兩組血氣分析指標以及肺動脈壓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且觀察組更加明顯,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機械通氣應用于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能夠起到顯著的效果, 且不同的機械通氣方式效果有差異, 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療效優(yōu)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二者各有優(yōu)缺點, 臨床應用上應該綜合考慮,科學選擇。
肺動脈高壓;呼吸衰竭;血漿腦鈉肽;機械通氣
腦鈉肽(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BNP)是關(guān)鍵的心肌標志物, 其與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病理生理有著明顯相關(guān)性, 主要負責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各種平衡系統(tǒng)[1]。心室壁張力增加能夠刺激機體大量合成并分泌BNP。BNP在瞬間就能夠合成、分泌,與病情嚴重程度正相關(guān)。近些年來有研究指出BNP與人體的多器官功能關(guān)系密切, 其中BNP應用于肺動脈高壓中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2], 但是對于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在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變化及意義很少有報道, 本研究就BNP對于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變化作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9年10月~ 2011年10月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合并呼吸衰竭的9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機械通氣治療, 且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標準以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3], 血氣分析結(jié)果顯示為Ⅱ型呼吸衰竭, 除外嚴重的心、肝、腎器質(zhì)性病變以及嚴重影響血漿BNP水平的疾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 觀察組男女比例為5∶4, 平均年齡(63.2±4.9)歲, 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評分)11~38分, 平均(26.35± 3.1)分, 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3∶2, 平均年齡(67.2±3.9)歲, APACHEⅡ評分12~41分, 平均(28.46±2.9)分,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APACHEⅡ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予以吸氧、支氣管擴張劑、抗感染以及補液等常規(guī)處理, 所有患者取仰臥位, 機械通風前均給予面罩或是鼻導管吸氧處理(氧流量為2~10 L/min)。在此基礎(chǔ)上, 觀察組采用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通氣輔助呼吸潮氣量8~10 ml/kg, 呼吸頻率12~20 次/min, 氧濃度40%~100%, 對照組采取經(jīng)口鼻及面罩連接通氣方式, 壓力0.78~1.47 kPa。
1.3 療效評價標準 在機械通氣前24 h兩組患者抽取靜脈血2 ml, 經(jīng)過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BNP濃度, 提取動脈血檢測pH、氧氣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測定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力, 比較療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NP水平對比 通氣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漿BNP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BNP指標與對照組相比明顯下降,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以及肺動脈壓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氣分析指標以及肺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且觀察組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BNP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BNP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P觀察組45531.38±178.54 308.55±117.48ab<0.05對照組45534.92±158.04523.43±141.21>0.05 P>0.05<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以及肺動脈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以及肺動脈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治療前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時間PaCO2(mm Hg)PaO2(mm Hg)pH肺動脈壓(mm Hg)觀察組治療前 99.78±12.2154.18±11.087.17±0.0658.05±11.31治療后24 h 68.26±5.06ab 79.59±11.14ab 7.38±0.04ab39.28±8.76ab對照組治療前98.14±1.0454.32±10.567.18±0.06 57.98±11.07治療后24 h 74.68±9.88b62.55±10.35b7.31±0.05b49.38±7.89b
BNP在人體中的心、肺、腦等組織器官有著十分廣泛的分布。BNP主要是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合成, 屬于心源性激素[4]。其在體內(nèi)有著十分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主要能夠調(diào)節(jié)體液容量、血壓及腎臟灌注。同時它還是一種重要的心血管標志物, 能夠作為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危險性分層和預后的標志物[5]。既往的研究多是將其應用于心血管系統(tǒng)的診斷和治療方面。但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腦鈉肽與人體許多器官的功能都聯(lián)系十分緊密, 從而不斷開拓BNP研究的思路。
肺動脈高血壓是繼發(f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展期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它的發(fā)病率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 有可能引起機體出現(xiàn)呼吸衰竭這一嚴重的并發(fā)癥。既往研究認為, 肺動脈高壓主要是由于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而引起的肺動脈阻力增加。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 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素的激活與此病有明顯的關(guān)系[6,7]。本研究旨在機械通氣治療前后對患者的BNP指數(shù)變化及其影響。
隨著平均肺動脈壓力升高, 血漿BNP水平也會上升, 這可能是由于兩個因素引起的, ①由于隨著肺動脈壓力的升高心室壓力以及容量負荷亦升高, 導致心室肌細胞增加BNP的合成和釋放[8]。②肺動脈壓力的持續(xù)升高將導致右心室肥大, 誘發(fā)心力衰竭, 心室肌細胞釋放BNP增加。通過本研究結(jié)果看出, 機械通氣治療后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 BNP指數(shù)得到明顯的改善, 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后機械通氣的療效不同, 有創(chuàng)效果優(yōu)于無創(chuàng)通氣組。這可能是由于以下兩個因素導致的:①機械通氣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氣條件, 有效降低血漿BNP濃度;②機械通氣使得胸廓內(nèi)的壓力升高, 減少靜脈血液變化, 改善心肌缺血, 降低心臟負荷, 降低心肌細胞釋放BNP水平, 降低血漿BNP濃度。
綜上所述, 臨床上采用兩種機械通氣方式均能夠有效降低血漿BNP的濃度。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密閉性較好但并發(fā)癥多,患者的病情好轉(zhuǎn)后應及時撤機。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方便但容易漏氣從而療效較差。二者各有優(yōu)缺點, 臨床應用上應該綜合考慮, 科學選擇。
[1] 蔡威巍, 徐樹人, 于穎吉, 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腦鈉肽檢測的臨床意義.臨床腎臟病雜志, 2014, 12(10):603-607.
[2] 黃媛媛, 吳棘, 羅小菊, 等.頸動-靜脈分流致慢性肺動脈高壓右室心肌功能動態(tài)變化及BNP/NT-proBNP表達.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4, 30(9):838-841.
[3] 李剛, 羅勇, 沈禮娟, 等.上海市郊縣社區(qū)居民肺通氣功能測定及對COPD肺功能診斷金標準的探討.臨床肺科雜志, 2014, 31(9):1581-1584.
[4] de Denus S, Pharand C, Williamson DR.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the versatile neurohormone.Chest, 2004, 125(2):652-668.
[5] 張英波.BNP、Hcy和Cys-C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變化及其與心血管疾病的關(guān)系.重慶醫(yī)學, 2013, 42(15):1759-1761.
[7] 李蓮.多巴胺對新生兒肺動脈高壓患兒血漿BNP的影響及臨床療效研究.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4, 17(9):99-101.
[8] Leuchte HH, Baumgartner RA, Nounou M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prognostic parameter in chronic lung diseas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6, 173(7):744-75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58
2015-05-06]
130021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干診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