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心醫(yī)院消化科 (西安 710003)
趙恒芳 宋 瑛 方雅麗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不同治療方法療效分析
西安市中心醫(yī)院消化科 (西安 710003)
趙恒芳 宋 瑛 方雅麗
目的:探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臨床治療方法。方法:選取因上消化道出血前來就診的患者140例,分析出血的病因以及藥物止血及內(nèi)鏡下止血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粘膜病變等。采用內(nèi)鏡治療,顯效45例,有效2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71%。結(jié)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潰瘍占首位,內(nèi)鏡止血治療是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方法。
為探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藥物、內(nèi)鏡止血的治療效果,選擇我院消化內(nèi)科2013 年 1 月至2013年 12 月期間收治的14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其病因及臨床治療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次收集隨機接診140 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78例,女 62 例,年齡 25~85 歲;中青年組(25~59歲)64例,老年組(≥60歲)76例;既往肝硬化病史11例,嘔血34 例,便血53例,同時嘔血和黑便就診者41 例,否認嘔血(或)黑便史就診,大便隱血陽性者10 例。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內(nèi)鏡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入院患者均給予糾正低血壓、補充血容量等基礎(chǔ)治療。內(nèi)鏡組入院48h內(nèi)行內(nèi)鏡檢查及治療。內(nèi)鏡檢查適應證為:嘔血和(或)黑便;血紅蛋白>70g/L;SBP>90mmHg;HR<110bpm。禁忌證為:P>120次/min; SBP<90mmHg,或較基礎(chǔ)壓降低>30mmHg;血紅蛋白<50g/L;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內(nèi)鏡下按Forresl標準分類[1]。根據(jù)病變性質(zhì)給予不同的治療,其中包括藥物噴灑、注射療法、電凝止血、血管夾、套扎及組織膠注射治療等。對照組患者于基礎(chǔ)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質(zhì)子泵抑制劑靜脈滴注。治療后,兩組患者均給予護胃、補液及制酸等常規(guī)性治療。
3 療效判定[2]顯效:癥狀好轉(zhuǎn),經(jīng)治療24 ~48h后出血停止,心率、血壓、血紅蛋白穩(wěn)定,腸鳴音正常,糞便由黑色轉(zhuǎn)為黃色;有效:治療后48 ~72h內(nèi),無繼續(xù)出血征象;無效:治療超過72h仍有出血征象。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7.0 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采用χ2檢驗進行顯著性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病因分析 本組140 例,消化性潰瘍57例(40.7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38例(27.14%),急性胃粘膜病變18例(12.86%),賁門粘膜撕裂11例(7.86%),胃癌11例(7.86%),胃淋巴瘤1例(1.14%),小腸憩室4例(2.86%)。
2 治療效果 內(nèi)鏡組總有效率為9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5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Treitz)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引起的出血,臨床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最常見病因為消化性潰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變和胃癌[2-3],本次收集病例中,消化性潰瘍引起者占40.71%,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占27.14%,結(jié)果和相關(guān)文獻報道一致。肝硬化患者出血多因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所致[4]。其特點為出血量較大、起病兇險,嚴重者可誘發(fā)出血性休克和肝性腦病,如不能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死亡。故對消化道出血,尤其合并慢性乙肝、丙肝者應提高警惕。其次出血原因為急性胃黏膜病變,對中老年患者,既往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梗死,并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多為糜爛性胃炎及急性胃粘膜病變,但對于長期間斷黑便,伴消瘦、納差、貧血、低蛋白者,結(jié)合腫瘤系列等結(jié)果,應首先排除胃腸道腫瘤。
急診內(nèi)鏡檢查目前認為是明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部位的最好辦法,一般主張在出血后24~48h進行緊急內(nèi)鏡檢查,其診斷準確率高達90%以上,同時還可經(jīng)內(nèi)鏡進行止血治療[5]。目前內(nèi)鏡止血治療已成為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的新趨勢[6],已在臨床得到普遍重視和應用。因此,對于初步考慮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應在維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前提下盡早行胃鏡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通過內(nèi)鏡對曲張靜脈處注射硬化劑止血或行曲張靜脈套扎治療,術(shù)后同時給予抑酸、胃黏膜保護劑及降低門靜脈壓力治療。對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行氬氣刀燒灼術(shù)、高頻電凝止血、鈦鋏鋏閉及局部噴灑去甲腎上腺素、豬源纖維蛋白凝膠等止血治療[7]。本內(nèi)鏡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1%,明顯高于藥物治療組。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見疾病,在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進行診斷時,胃鏡被認為是首選方法,能立即準確的明確出血原因,選擇適當?shù)氖侄芜M行治療,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對于藥物治療無效者應及時進行內(nèi)鏡下診斷及治療,尤其急性非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方便、微創(chuàng),降低了外科急診手術(shù)率。
[1] 王永光. 消化內(nèi)鏡治療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12.
[2] 張 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關(guān)因素的臨床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6):548.
[3] 孫普增,楊巧鳳,侯傳強,等.消化性潰瘍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鏡下治療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3(5):512.
[4 ] 于海英,賈延敏,王 冰,等. 128 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11,30(11):11.
[5] Aabakke AJM,Hare KJ,Krebs L,etal.Sharp compared with blunt fascial incision at cesarean deliv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each case as her own control[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2014,172:40-45.
[6] 艾德華, 田淑艷, 唐立峰,等. 注射用蘭索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或急性胃黏膜損害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 6(18):83-84.
[7] 王 敏, 王雅莉. 上消化道出血113例內(nèi)鏡和藥物治療對比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 34(9):1174-1175.
(收稿:2014-11-07)
出血/病因?qū)W 出血/治療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止血,內(nèi)窺鏡 消化性潰瘍
R573.2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