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學校的重點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如何提高教師駕馭知識的能力。本文主要就為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討論如何提高數學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和駕馭知識的能力,從而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學質量知識素養(yǎng)駕馭知識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希望,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是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成長、學生成材、家長認可、社會滿意的見證,更是每一位教師辛勤工作的歷史使命。因此,學校的重點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如何提高教師駕馭知識的能力。
目前,多數中職學校數學課程的教與學都面臨著若干困難,數學教學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單純的講授知識,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仍然占據著課堂,而為了使學生在校期間有更多的實訓機會,數學理論教學時間不斷減少,原本一個半學年的課程,壓縮成一個學期完成,有的專業(yè)還有幾周的考工定級訓練,而且每周只安排4到5個課時,提高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駕馭著整個課堂。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文化素質較差,多數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把數學課看成是一種負擔,但是,數學又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與專業(yè)課的聯系也比較緊密,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專業(yè)課的教學和其他學科的學習進程,職業(yè)學校數學教學的內容也比較多,囊括了高中數學的大部分內容,其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均比較強。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轉變中職生學習數學的不良狀況,是數學教師共同探討的課題。目前為此我慎重提出:教學質量的提高,核心是提高教師駕馭知識的能力。下面我主要就為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方面,討論如何提高數學教師駕馭知識的能力。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知識素養(yǎng)是教學的基礎,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于漪老師說:“自己學識干枯,就不可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只有自己有源頭活水,才能以豐富的新鮮知識滋潤學生成長”。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吐故納新,提升自我的知識素養(yǎng)。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教師要教書育人,掌握專業(yè)的學科知識是基礎,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要有廣泛的理解和正確的認識,除了大綱要求的范圍外,也應該對本學科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關注本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懂得本學科的發(fā)展歷史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作為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應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數學專業(yè)方面的知識。
其次,一位教師只具有所教學科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也需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通識文化知識。教師的學問應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含兩層意思:一是教師所教的某一學科的知識已經形成一種整體和系統(tǒng)性的格局,針對某些重點環(huán)節(jié)的知識能知之甚詳,從知識的背景、來由,以及運用領域都有所涉獵。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精和廣”,如果做到了這點,對教學中的重心、力度、難點就能比較容易把握,不致出現知識性的錯誤。這是為進行教學實踐的需要,可以使教師學識淵博,這樣一旦有教學需要即可信手拈來,讓知識服務于教學。二是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賴和崇拜,“親其師,信其道”。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不但要系統(tǒng)掌握數學知識,還要掌握大量與數學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以便在課堂中將數學和各專業(yè)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達到基礎課服務專業(yè)課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此外,教師也需具備一直被人們忽視的教師的個人實踐性知識,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也是如此,經驗需要積累,需要通過教師自身不斷的努力進取,從而形成獨特的個人實踐知識,為教師的教學生涯所用。教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當時的情景有分寸地進行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來。在這些情景中教師所采用的知識來自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所以,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實踐知識都是教師所需具備的知識素養(yǎng)。而且,這些知識素養(yǎng)并非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的,它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堅持每天讀書,與書籍交朋友,不斷充實自己,吐故納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使自己不至于成為平庸的教書匠。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用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大的收益,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教師在提高自身知識素養(yǎng)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應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知識的能力。在教師具備一定知識素養(yǎng)的基礎上,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教師對知識的駕馭能力。
第一,課堂導入十分重要。從課堂的導入開始,就可用繪聲繪色的語言、體態(tài)語,消除教室里的干擾,及時組織教學。好的課堂導入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本堂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中職數學的教學中我提倡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是以活躍學生思維為標志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不是簡單的“滿堂問”或“是非問”?!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要想取得成績,不論是備課、講課,還是課后的復習,都要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如在講解不等式及其性質這一節(jié)內容時,首先,讓同學們比較一組數字的大小,“3與2誰大?”“4與6誰大?”“2與2誰大?”
第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供嘗試、質疑、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潛心思考,認真將知識、能力揉合,充分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怎樣幫助學生能比較容易、比較有興趣地學懂知識,我們就是一位好的教師。只要我們將點滴的經驗和教育信息結合,再注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就能超脫出教學的隨意性,更好地駕馭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學校要營造鼓勵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教師要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技能人才。
第四,教學內容設計要科學、合理。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觀,合理科學地確立重點和難點,創(chuàng)設內容情景,關注中職學生學習必備的數學知識,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專業(yè)的聯系,注重構建學科知識網絡,提高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基本素養(yǎng)。
第五,課堂教學方法要形式多樣,但應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啟發(fā)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綜合性原則,活動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應用性原則,全體性原則,自學性原則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靈活有效地采用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實現師生、生生交往互動,平等對話,使課堂成為師生的“學習共同體”。
教學質量的提高,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同舵手嫻熟的掌控行船一樣,中職數學教師在具備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的基礎上,提高駕馭知識的能力,把握教學方向,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思考,實現教學相長,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許吉奎.落實教學措施,提高教學質量[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01).
[2]胡玉蘭.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