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人每天想的大多是有關畫畫的問題。有的藝術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評藝文章,也有的只愿用畫筆記錄思想。由于自己不擅文采,也沒有評職稱的壓力,至今沒寫下長篇大論。但是,畢竟天天想著畫畫這點事,經常會有記錄思想火花的沖動。所以,留下的都是些思想的碎片。
一、粗糲的精致
在藝術道路上行走,對“美”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剛開始學畫時,對古典的唯美的很有興趣,對自然美進行提升,使之更加理想化,自以為在這方面是可塑之才,這種審美取向比較容易被大眾所欣賞和接受。然而,漸漸地,唯美主義不能完全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了,它美化了生活,卻放棄了對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而對于一個藝術工作者,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對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斷,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使自己的勞動能夠融入到人類精神建構的整體之中,不僅僅是畫幾張美女圖掛客廳而已。
鑒于以上的認識,久而久之,自己的審美趣味也由唯美轉向表現(xiàn)。心中敬重的藝術家也由安格爾、大衛(wèi)、布格羅變?yōu)榱藗惒?、戈雅、柯勒惠支、巴巴、基弗、佩爾梅克等。對于精細、平滑、膩乎乎的作品不再欣賞,而對那些不拘小節(jié),手法概括、簡練、粗獷,直奔精神而去的作品神往癡迷。往往,這類作品有一個特質:粗糲的精致。
粗糲是表象,就是在語言上,不再注重客觀物象的精細描繪,取而代之的是粗獷而概括的手法,看上去似乎過于草率,但是,作品的感情和精神表達卻非常精致。由粗糲終達到精致,這是我神往的藝術。
二、合理的荒誕
藝術不是真正的生活,藝術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恼Q在生活中被人嗤笑,但是,在藝術中荒誕有時可以變得合理,甚至能夠帶來某種獨特的意味。
最具荒誕性的當然是超現(xiàn)實主義了,似乎越怎么離譜越怎么來,給人奇特之感。一塊鐘表綿軟地掛在樹枝上,一個人體也是一座山,人可以獨步青云……有一種說法,藝術追求的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
荒誕本身可以給人新奇之感,但這并不是藝術的真正目的,一不小心,它也可以演變成一種好玩的游戲。游戲哪怕可以拓寬人的思維,讓人享受到快樂,終究偏離了軌道。藝術中的荒誕,是通過某種不合常理的組合暗示出一個藝術家思考的問題,或者是一種不可言說的意味。劉小東就深諳荒誕的趣味。一個戴著大墨鏡的盲人、拄著拐杖、手上提著一塊豬肉走在大街上,遠處一輛軍車滿載著一車軍人……兩個年輕人在河邊燒耗子……一輛裝滿赤裸男人體和液化氣瓶的貨車……這些也許來源于生活,但是荒誕味十足。
荒誕的情趣大多是逆向思維,不按常理出牌。通?,F(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會在一起的事物,經藝術家的巧妙組合,奇跡般地合理共存了,而且生發(fā)出一種別樣的趣味,值得觀者慢慢品味。高級的荒誕是藝術家對生活深刻思考的體悟,目的不是讓人驚奇,是讓欣賞者久久回味。低級的荒誕只是逗人一笑,僅此而已。
三、精神的質感
初學素描,老師要求畫出物品的質感,鐵皮有鐵皮的硬度,酒瓶有酒瓶的透明,蘋果有蘋果的香脆,襯布有襯布的綿軟……當時眼前一亮,原來畫畫還有這么多講究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畫出物象的質感為樂,感覺像是掌握了一門絕活,不過這都是騙騙小孩的把戲,時間長了就不過癮了,終究這是畫畫最基本的基本功,在藝術表達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內容。寫這個題目是看了俞嘵夫的文章,發(fā)現(xiàn)了“質感”新的內涵。俞曉夫不僅畫畫讓我折服,文章也足夠犀利,常有匪夷所思之語。他說:“難的是你要畫出你自己精神品質的質感?!边@種表達道出了我久違的思考。
一個成熟的藝術家,無論他畫什么,怎么畫,一看,就是他的作品,似乎上面做了標記。從前,我認為是形式促成了一個藝術家的獨特風格,又不見得準確,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述?!熬衿焚|的質感”很是精辟的表達。一個藝術家所畫的題材可以變,畫法可以變,唯獨有一種東西必須貫穿始終,那就是精神品質的質感。這種質感是你畫面上所獨有的,它來自你精神世界的深處。如果你的畫沒有辨識度,說明你沒有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架構。這種精神架構的形成,是多方面學養(yǎng)的化學反應。畫人物也好,畫風景也罷,都將是你精神品質的外化。只要用心去感悟和表達,終將彰顯出你獨有的精神品質的質感。
四、繪畫與材料
自從公元15世紀早期,尼德蘭畫家凡·艾克兄弟發(fā)明調色油技法以來,油畫已經走過了600年的發(fā)展歷程。在漫長的發(fā)展中,從語言到審美積累了龐大而豐富的傳統(tǒng),這是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對它展開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了解不同流派與不同主義的各種藝術主張,主義與主義之間是如何反叛而革新的,掌握了期間的發(fā)展脈絡,就像尋得了打開一扇扇藝術迷宮之門的鑰匙。學習和繼承是我們的手段,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理所當然要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時代的藝術。這時,你也許可以在大師如林的傳統(tǒng)繪畫生態(tài)中找到一片生存之地。但是,如果你既深深地喜愛著繪畫又對油畫的表現(xiàn)潛力感到不滿,其他材料媒介的介入也許可以激活畫面的視覺能量。
選擇本身是自由的,一旦進入了選擇的領地,就必須尊重它的規(guī)范。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的性能,需要通過大量的試驗來了解。在當代,我們還得有這樣的胸懷:傳統(tǒng)的繪畫語言我們要悉心研究和學習,以為創(chuàng)作服務,同時,新的材料媒介也可以積極地吸收進來,只要是精神表達的需要,是我們的興趣所致。
五、嚴謹
一次,邢嘯聲先生給我們講西班牙藝術,介紹到洛佩茲時說:他一張作品經常要畫好幾年,比如一幅春天寫生的風景,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景色也隨之而變,他就把這幅半成品擱置起來,等來年的春天再去原地接著寫生,要是還沒畫完,隔年再來,直到完成。畫一棵樹,為了使樹枝樹葉的位置不變,把每根樹枝固定起來,以便寫生。可謂嚴謹?shù)娇贪濉?/p>
印象派畫家們?yōu)榱苏鎸嵉赜涗浤硞€特定時間的景色,一幅畫經常許多天只在特定時間段去畫。莫奈為了畫魯昂大教堂,在教堂對面租了一間房,天天細心觀察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光線下教堂的色彩變化,畫出了50多幅別樣多彩的組畫,嘆為觀止。烏格羅的作品每個造型都是用尺子量出來的,即使是完成的作品,也會留下許多丈量的痕跡。歐洲許多畫家有一種很了不起的特質——嚴謹,有時嚴謹?shù)阶屓擞X得不可思議。他們有發(fā)達的感覺,更有高度的理性。
當浮躁變成現(xiàn)實的主流,嚴謹就愈發(fā)變得可貴。嚴謹是一種畫畫的態(tài)度,人生的態(tài)度。
六、野性與國養(yǎng)
可以這樣說,藝術有兩種,一種是野性的藝術,一種是圈養(yǎng)的藝術。野性不是要裝瘋賣傻,故作瘋狂,而是總帶著點不走尋常路的意思。圈養(yǎng)的藝術像個新兵一樣只會正步走,生怕走偏了道。
碎片雖然構不成宏大的整體,但是,他們像是黑夜里的點點星光,照亮著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