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蘿卜(Raphanus sativus L.)幼苗為材料,研究外源Ca2+ 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逆境指標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過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低溫脅迫下,MDA、可溶性糖以及Pro的含量明顯上升,SOD和POD活性先下降再上升。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可溶性糖和MDA的含量相對對照組在處理后的第1天有所下降,而Pro的含量增加,POD和SOD的活性變化則與處理的時間有關。用適當濃度的Ca2+處理可以增強蘿卜幼苗對低溫的抗性,降低低溫對蘿卜幼苗的傷害。
關鍵詞:低溫脅迫;Ca2+;逆境指標;蘿卜(Raphanus sativus L.)幼苗
中圖分類號:S631.1;Q945.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7-1612-06
低溫對植物的毒害效應,按低溫程度和受害情況,可分為冷害和凍害。冷害是指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上時,雖無結冰現(xiàn)象,仍能使喜溫植物受害甚至死亡,即零攝氏度以上的低溫對植物的傷害。冷害是喜溫植物北移的主要障礙,是喜溫作物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的主要限制因子。
近年來發(fā)現(xiàn),低溫引發(fā)的細胞內(nèi)Ca2+水平升高,在抗寒鍛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Ca2+充當?shù)蜏匦盘柕膫鬟f信使,啟動抗寒鍛煉,誘導抗寒基因的表達[1-4]。利用水母發(fā)光蛋白的轉基因植物測定Ca2+濃度等研究揭示和證實,低溫條件下由于質膜上電壓門控Ca2+通道的開放而導致了Ca2+的流入[5]。植物細胞膜感受到低溫后,將低溫信號通過Ca2+、ABA(脫落酸)等第二信使繼續(xù)向下游傳遞,其中Ca2+是低溫信號轉導時重要的第二信使[6]。張國增等[7]在研究低溫脅迫下擬南芥CBF1超表達突變體胞質中Ca2+濃度的變化時發(fā)現(xiàn),Ca2+參與了CBF1應答低溫信號的轉導過程,且CBF1超表達突變體可能是通過提高胞質Ca2+的濃度來提高植物的抗低溫脅迫能力。由此看來,Ca2+作為胞內(nèi)的第二信使在低溫脅迫下發(fā)揮著調(diào)控細胞的重要功能。
Ca2+不僅在增強植物抵抗非生物逆境時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增強植物抗生物逆境如抗病防衛(wèi)反應中也有重要作用[8]。為此,試驗通過測定CaCl2處理后蘿卜(Raphanus sativus L.)幼苗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濃度變化以及過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變化,探討外源鈣離子(Ca2+)提高植物抵抗低溫脅迫以及其他脅迫的積極作用,旨在為進一步研究Ca2+增強植物抗逆性的機理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種子來源
富農(nóng)正宗圓紅蘿卜,由蘇州種子公司提供。
1.2 蘿卜幼苗的培養(yǎng)和試驗處理
1.2.1 蘿卜幼苗的培養(yǎng) 將蘿卜種子用60~70 ℃的去離子水清洗數(shù)次,倒去漂浮的種子并將爛種、雜種挑去。淘洗后置于干凈的培養(yǎng)皿中待用。將種子播于底部放置濕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中放一定量的種子,然后在種子上方覆蓋1張濕濾紙,加少量的去離子水(半浸沒種子),蓋好培養(yǎng)皿。最后置于25 ℃的恒溫箱中催芽。等到芽苗長至2~3 cm時撤掉上方濾紙,置于光照培養(yǎng)室中加完全培養(yǎng)液[9]進行培養(yǎng),當幼苗莖長至10 cm左右時將所有幼苗轉移到培養(yǎng)瓶中,瓶壁避光。待幼苗長出第3片真葉時即進行脅迫試驗。在蘿卜幼苗的水培期間要保證培養(yǎng)液充足,并保持清潔。
1.2.2 試驗處理
1)溫度的選擇。參考文獻[10]和[11],確定以5 ℃作為試驗的處理溫度。
2)試驗處理。將蘿卜幼苗分組,A——利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B——5 mmol/L CaCl2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C——10 mmol/L CaCl2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D——15 mmol/L CaCl2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置于5 ℃、光照度33%、白天14 h、晚上10 h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另取適量幼苗置于25 ℃、光照度33%、白天14 h、晚上10 h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作為常溫對照,試驗期間保證幼苗水培營養(yǎng)液充足。然后在培養(yǎng)1、2、3、4、5 d時分別測定兩組幼苗的可溶性糖、MDA、Pro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11]。
1.3 指標測定及方法
可溶性糖、MDA、Pro含量,POD、SOD活性的測定參考文獻[9]和[12]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1.0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低溫脅迫對蘿卜幼苗逆境指標的影響
2.1.1 5 ℃和25 ℃下蘿卜幼苗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在5 ℃和25 ℃下分別測得蘿卜幼苗葉片中1、2、3、4、5 d后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在低溫(5 ℃)條件下時,蘿卜幼苗葉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顯上升。
2.1.2 5 ℃和25 ℃下蘿卜幼苗葉片中MDA含量的變化 在5 ℃和25 ℃下分別測得蘿卜幼苗葉片中1、2、3、4、5 d后MDA含量變化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在低溫(5 ℃)條件下時,蘿卜幼苗葉片中的MDA含量前3 d高于對照,但在處理后的第4、5天低于對照。
2.1.3 5 ℃和25 ℃下蘿卜幼苗葉片中Pro含量的變化 在5 ℃和25 ℃下分別測得蘿卜幼苗1、2、3、4、5 d后Pro含量的變化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在低溫(5 ℃)條件下時,蘿卜幼苗葉片中的Pro含量明顯上升,只是在處理后的第1天其Pro含量低于對照。
2.1.4 5 ℃和25 ℃下蘿卜幼苗葉片中POD活性的變化 在5 ℃和25 ℃下分別測得蘿卜幼苗葉片中1、2、3、4、5 d后POD活性的變化如圖4所示。從圖4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在低溫(5 ℃)條件下時,蘿卜幼苗葉片中的POD活性明顯下降,但其活性呈現(xiàn)出隨時間延長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趨勢。
2.1.5 5 ℃和25 ℃下蘿卜幼苗葉片中SOD活性的變化 在5 ℃和25 ℃下分別測得蘿卜幼苗葉片中1、2、3、4、5 d后SOD活性的變化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在低溫(5 ℃)條件下時,蘿卜幼苗葉片中的SOD活性明顯低于對照,其活性呈現(xiàn)出隨時間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
2.2 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逆境指標的影響
2.2.1 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低溫脅迫下導致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發(fā)生變化,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蘿卜幼苗葉片內(nèi)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如圖6所示。由圖6可以看出,低溫脅迫下只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蘿卜幼苗時,其可溶性糖含量隨著時間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而用不同Ca2+處理后,其可溶性糖的含量在第1天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要低,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其可溶性糖含量不斷增加。但隨著Ca2+濃度的增加,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在Ca2+濃度為15 mmol/L時,可溶性糖含量較其他處理低。
2.2.2 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MDA含量的影響 低溫脅迫下導致植物MDA含量發(fā)生變化,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蘿卜幼苗葉片中MDA含量的變化如圖7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低溫脅迫下只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蘿卜幼苗時,其MDA含量隨著時間先下降再上升,但其上升的時間相對滯后。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其MDA的含量在第1天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要低,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其MDA含量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要高。Ca2+濃度為10 mmol/L時,MDA含量較其他處理低。
2.2.3 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Pro含量的影響 低溫脅迫下導致植物Pro含量發(fā)生變化,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蘿卜幼苗葉片中Pro含量的變化如圖8所示。由圖8可以看出,低溫脅迫下只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蘿卜幼苗時,其Pro含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較小。用不同Ca2+處理后,其Pro的含量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要高,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Pro含量升高的幅度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要大,且呈現(xiàn)先下降再升高的趨勢。Ca2+濃度為5 mmol/L時,Pro含量較其他處理低。
2.2.4 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POD活性的影響 低溫脅迫下導致植物POD活性發(fā)生變化,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蘿卜幼苗葉片中POD活性的變化如圖9所示。由圖9可以看出,低溫脅迫下只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蘿卜幼苗時,其POD活性隨著時間的延長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用不同濃度Ca2+處理后,其POD活性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要低;當Ca2+濃度大于5 mmol/L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其POD的活性整體呈上升趨勢。在Ca2+濃度為5 mmol/L時,POD活性較其他處理的要高,當Ca2+濃度為15 mmol/L時,POD活性較其他處理低。且在處理后的第4天各組(除處理A外)的POD活性達最大值。
2.2.5 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SOD活性的影響 低溫脅迫下導致植物SOD活性發(fā)生變化,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蘿卜幼苗葉片中SOD活性的變化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以看出,低溫脅迫下只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蘿卜幼苗時,其SOD活性隨著時間的延長先下降再上升。用不同濃度Ca2+處理后,蘿卜幼苗葉片中SOD活性基本表現(xiàn)為隨著時間的延長先下降再升高。在Ca2+濃度為15 mmol/L時,SOD活性隨著時間的延長較其他處理高,在處理后的第4天其SOD活性達到最大。
3 小結與討論
3.1 Ca2+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逆境指標的影響
3.1.1 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的影響 低溫傷害不僅破壞植物的細胞代謝,而且導致體內(nèi)生理功能發(fā)生變化,自由基的增加傷害膜系統(tǒng),引發(fā)了細胞膜脂過氧化作用,最終產(chǎn)物MDA可以擴散到其他部位[13]。因此MDA的含量與植物衰老及逆境傷害有密切關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受損傷的程度。在對蘿卜幼苗進行低溫處理時,蘿卜幼苗葉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比常溫(25 ℃)條件下的要高。而蘿卜幼苗葉片中MDA的含量在低溫處理后的前3 d都要比常溫條件下的MDA含量要高,但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蘿卜幼苗葉片中MDA含量較常溫下要低。究其原因,可能與常溫條件下蘿卜幼苗大量消耗水分,完全培養(yǎng)液的濃度一定程度上會升高,對蘿卜幼苗根部造成了脅迫,導致其MDA含量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蘿卜幼苗在經(jīng)不同濃度Ca2+處理后的第1天,測得其可溶性糖和MDA含量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蘿卜幼苗要低。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低溫對蘿卜幼苗的傷害,但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經(jīng)Ca2+處理的蘿卜幼苗可溶性糖和MDA含量比未經(jīng)Ca2+處理的蘿卜幼苗要高,猜測出現(xiàn)這一結果可能是因為在低溫脅迫下,短時施用外源的Ca2+可以迅速增加植物細胞內(nèi)的Ca2+含量,引發(fā)細胞內(nèi)的信號反應,幫助細胞度過危機。但隨著外源Ca2+處理時間的延長,低溫所造成的植物細胞內(nèi)的滲透脅迫由于額外的鈣離子鹽進一步加強了其滲透脅迫,因此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的蘿卜幼苗中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在處理后的第2天開始迅速增加。同時還發(fā)現(xiàn),在利用Ca2+處理后的第1天,隨著Ca2+濃度的增加,蘿卜幼苗所產(chǎn)生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越少,也就是蘿卜幼苗受低溫脅迫程度越小。這也許可以通過低溫誘導細胞內(nèi)Ca2+增加的時空特征不同來解釋,Campbell等[14]利用煙草幼苗在逐步降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根和植物地上部分表現(xiàn)出敏感性不同,當溫度從25 ℃降到17~18 ℃時,引發(fā)根細胞質基質Ca2+水平的升高;當溫度進一步降低到10 ℃時,則在子葉中觀察到細胞質基質的Ca2+增加;當溫度降到2 ℃時,根終止了反應,但子葉仍在繼續(xù)。總之,無論是煙草還是擬南芥,均表現(xiàn)為根在較高溫度下發(fā)生反應,地上部分則在較低溫度下發(fā)生反應[15]。由此可見,出現(xiàn)如此結果不僅與處理時所使用的不同的Ca2+濃度有關,還與植物自身組織差異有關。
3.1.2 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Pro含量的影響 在逆境脅迫下(旱、熱、冷、凍),植物可通過積累一定量的溶質降低水勢,維持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平衡,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這類物質包括一系列的含氮化合物,如Pro、多胺等,分布最廣的是Pro[16]。Pro積累的原初部位主要是葉,通過兩條途徑合成,即谷氨酸途徑和鳥氨酸途徑。Pro在滲透調(diào)節(jié)方面的作用,一是作為細胞質的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二是作為防脫水劑。它是無毒的中性溶質,也是水溶性最大的一種氨基酸。在一定的干旱范圍內(nèi),許多植物是通過滲透調(diào)節(jié)作用來維持細胞一定的含水量和膨壓,從而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當對蘿卜幼苗進行低溫處理時,其Pro的含量較常溫條件明顯升高。利用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各處理蘿卜幼苗中的Pro含量比未用Ca2+處理的要高。從彭志紅等[15]描述的植物Pro的合成途徑中發(fā)現(xiàn),Pro的合成并未受Ca2+信號途徑的調(diào)節(jié),因此,在這里使用不同濃度的鈣鹽處理反而加強了蘿卜幼苗的滲透脅迫。
3.1.3 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葉片中POD、SOD活性的影響 POD是防止膜脂過氧化的主要酶,在低溫脅迫下能夠保持膜的完整性。SOD的作用是清除超氧自由基,同時產(chǎn)生歧化產(chǎn)物過氧化氫。POD保護酶系統(tǒng)主要起酶促降解過氧化氫的作用,避免因過氧化氫的過量積累導致毒性更大的·OH-含量增加而對細胞膜產(chǎn)生傷害[17]。在對蘿卜幼苗進行低溫處理時,蘿卜幼苗的POD活性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蘿卜幼苗的SOD活性先下降再上升,而無論是POD還是SOD的活性總體上都比常溫條件下的要低。經(jīng)過不同濃度的Ca2+處理后的蘿卜幼苗葉片中的POD活性比只進行低溫處理的蘿卜幼苗葉片中的POD活性要低,在處理的第1天,用5 mmol/L Ca2+處理后的蘿卜幼苗POD活性下降得最少。在處理的第1天利用5 mmol/L Ca2+處理后的蘿卜幼苗SOD活性比只進行低溫處理的蘿卜幼苗SOD活性要高,且處理的第4、5天15、10 mmol/L Ca2+處理蘿卜幼苗葉片中SOD活性分別達到峰值。
3.2 Ca2+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逆境指標影響的機制探究
低溫對植物組織的傷害大致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為膜相的改變,膜從液晶態(tài)轉變?yōu)槟z態(tài),使膜透性劇增;第二步是由于膜損壞而引起代謝紊亂,導致死亡。脂肪酸能直接提高膜的流動性,也能直接影響膜結合酶的活性。在低溫脅迫下,MDA、可溶性糖和Pro含量都有明顯變化[17]。此外,植物的抗寒性與活性氧代謝關系密切,低溫脅迫下植物體內(nèi)會產(chǎn)生大量的H2O2、O■■·、·OH-等活性氧自由基,這些活性氧可導致膜脂過氧化,進而造成膜系統(tǒng)的氧化損傷[18]。而植物體內(nèi)存在著一系列酶促和非酶促的抗氧化劑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護植物細胞免受活性氧的傷害,維持膜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以增強植株的抗寒力。SOD、POD等被認為是清除活性氧過程中最主要的抗氧化酶類,SOD的主要功能是清除O■■·并產(chǎn)生H2O2,而POD可以清除體內(nèi)的H2O2,二者協(xié)作及時清除自由基,有利于維持植物體內(nèi)的活性氧代謝平衡,從而使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忍耐、減緩或抵抗低溫脅迫[19]。
施用外源Ca2+能減少植物體內(nèi)有害物質的積累,增加有利物質的合成,提高細胞膜的保護功能,抑制活性氧在植物體內(nèi)積累,大大提高生物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對于其機制目前有以下幾點猜測:①冷馴化中先啟動Ca2+信使,再通過調(diào)節(jié)蛋白質磷酸化而誘導與冷相關的基因表達,因而細胞的抗冷性增強;②鈣信號通過激活CDPK而活化脅迫誘導的啟動子,從而調(diào)控相應基因表達;③鈣信號通過調(diào)節(jié)一些蛋白質或酶活性而引發(fā)有利于植物適應逆境的生理生化反應,如激活CDPK而調(diào)節(jié)蛋白磷酸化、通過調(diào)節(jié)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的抗氧化性、調(diào)節(jié)氣孔啟閉、促進相溶性物質脯氨酸合成、參與離子的選擇吸收,以及參與ABA的信號轉導和植物的交叉保護等[20]。Ca2+不僅是大量營養(yǎng)元素,而且是重要的第二信使,調(diào)控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很多過程如光形態(tài)建成、向地性、細胞分化等。同時質膜的透性和穩(wěn)定性也與Ca2+有密切關系。
植物對逆境信號的感受是通過多條信號通路完成的,包括鈣信號轉導通路、ABA信號轉導通路、MAPK級聯(lián)信號通路等,各條通路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影響,共同完成植物對逆境的適應[21]。其中,鈣信號被認為是各個級聯(lián)信號途徑中的交叉節(jié)點,而這個網(wǎng)絡中有很多過程還沒有被闡明。但是隨著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的發(fā)展和新技術的產(chǎn)生,人們一定會對鈣信號的作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利用CaCl2處理的蘿卜幼苗雖未避免低溫脅迫引起的傷害,但程度已明顯減輕,這反映出適當濃度的鈣具有增強植物對低溫脅迫耐受性的生理作用。但是通過本試驗所測得的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這種耐受性加強作用只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的,且利用Ca2+處理對不同的逆境指標的影響不同。例如處理后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有所下降,而Pro的含量卻比只進行低溫處理的含量要高,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溫脅迫對植物的傷害。
研究結果表明,在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的可溶性糖、MDA以及Pro的含量明顯上升,POD和SOD活性先下降再上升。低溫脅迫下,用10 mmol/L CaCl2處理蘿卜幼苗后的第3天,可減少可溶性糖、膜脂過氧化產(chǎn)物MDA的積累,但用CaCl2處理后蘿卜幼苗Pro的積累增加。當用10 mmol/L的CaCl2和完全培養(yǎng)液處理蘿卜幼苗后的第3天,SOD活性開始明顯上升,而在處理后的第1天和第2天,蘿卜幼苗的POD活性比只進行低溫處理的要低。這說明適當濃度的Ca2+處理能誘導蘿卜幼苗對低溫脅迫產(chǎn)生抗性,減輕低溫對蘿卜幼苗的傷害。
參考文獻:
[1] 郎志紅,任 珺, 陶 玲.鈣對鹽脅迫下芨芨草萌發(fā)與生長的緩解效應[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33(4):130-133.
[2] 陳全戰(zhàn),張邊江,周 峰,等.鈣對鹽脅迫下油用向日葵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響[J].華北農(nóng)學報,2009,24(2):149-152.
[3] 薛延豐,劉兆普.外源鈣離子緩解海水脅迫下菊芋光合能力下降的研究[J].草業(yè)學報,2007,16(6):74-80.
[4] MONROY A F,DHINDSA R S.Low-temperature signal transduction:induction of cold acclimation-specific genes of alfalfa by calcium at 25 ℃[J]. Plant Cell,1995,7(3):321-331.
[5] 簡令成,王 紅.Ca2+在植物細胞對逆境反應和適應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植物學通報,2008,25(3):255-267.
[6] 張融雪,張治禮,張執(zhí)金,等.植物低溫信號的感知、轉導與轉錄調(diào)控[J].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2009,11(3):5-11.
[7] 張國增,白 玲,宋純鵬.低溫脅迫下擬南芥CBF1超表達突變體胞質中Ca2+濃度的變化[J].植物學報,2009,44(3):283-289.
[8] 張 蓓,劉 剛,王冬梅.植物抗病防衛(wèi)反應中的特異性鈣信號[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8,30:611-616.
[9] 張志良,瞿偉菁.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 吳能表,王小佳,朱利泉,等.短時低溫處理對甘藍逆境指標和PK活性的影響[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8(4):609-613.
[11] 吳能表,鐘永達,肖文娟.零上低溫對甘藍幼苗逆境指標的動態(tài)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0(3):525-528.
[12] 李合生,孫 群,趙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楊盛昌,謝潮添,張 平,等.低溫脅迫下弓葵幼苗膜脂過氧化及保護酶活性的變化[J].園藝學報,2003,30(1):104-106.
[14] CAMPBELL A K,TREWAVAS A J,KNIGHT M R.Calcium imaging shows diferential sensitivity to cool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luminous transgenic plants[J]. Cell Calcium,1996, 19:211-218.
[15] 彭志紅,彭克勤,胡家金,等.滲透脅迫下植物脯氨酸積累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2,18(4):80-83.
[16] 潘瑞熾.植物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 DAT J,VANDENABEELE S,VRANOVA E,et al.Dual action of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 during plant stress responses[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2000,57:779-795.
[19] GECHEV T,WILLEKENS H,MONTAGU M V,et al.Different responses of tobacco antioxidant enzymes to light and chilling stress[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3,160(5):509-515.
[19] 葉亞新,金 琎,陳佳佳,等.鑭對低溫脅迫下蘿卜幼苗保護酶系統(tǒng)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9):3503-3505.
[20] 王文靜,高志英.信號分子Ca2+在植物逆境應答中的作用[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8(2):108-110.
[21] XIONG L M,SCHUMAKER K S,ZHU J K. Cell signaling during cold,drought,and salt stress[J]. Plant Cell, 2002,14(S1):S165-S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