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為第四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所作的序中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勤于學、敏于思,堅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
“學習,學習,再學習”,為我們黨一貫所倡導,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睘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應對各種艱巨復雜的挑戰(zhàn),亟需各級干部“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素質和能力。
人們都知道《論語》中有句話:“學而優(yōu)則仕。”此話是子夏說的?!笆恕闭?,官也,也就是我們說的干部。要做干部,成為官,就得學習優(yōu)秀。實際上,子夏同時還說了一句話,卻常常被忽略,這就是“仕而優(yōu)則學”。就是說,“仕”要做到“優(yōu)”,則必須不斷繼續(xù)“學”。然而,比較起來,“學而優(yōu)則仕”,是人們爭著想實現的;“仕而優(yōu)則學”,卻并非每個人都能自覺去做的。寒窗苦讀,一旦成“仕”,好官我自為之,再少有當年那種苦學的勁頭了。有些人即使沒有完全忘記繼續(xù)學習的必要,但也往往苦于公務繁忙,擺不上位置,學習被擠掉了。古人早有“一登吏部選,筆硯隨掃除”之嘆。然而,“仕”而能“優(yōu)”,靠吃老本是不行的,一定要不斷學習。《論語》中有個故事,說子路介紹子羔到一個地方做官,孔子覺得子羔還需要好好學習,子路回答說,有官做,有地方可以施展抱負,何必那么強調讀書呢?孔子聽了很不高興,斥子路是“賊夫人之子”??鬃又匾晫W習是對的。做官前要“學而優(yōu)”,要把學問的基礎打好;做了官,還要堅持學習,了解新知識,適應新情況,方能與時俱進,做到“仕而優(yōu)”。子夏的兩句話,是一副完整的對聯,不可取下聯而棄上聯。
應當說,時下的干部隊伍中不乏“仕而優(yōu)則學”者,但是,總的看來,官場的學習狀況并不理想。有個“萬名黨政干部閱讀狀況調查”顯示,大部分官員很少看書。這一調查盡管是前幾年進行的,現在的情況會有些變化,但變化不會很大。據說讀書學習所以排不上官員的日程,是因為“忙”。忙,對許多官員來說確是事實,但并非忙得就擠不出時間學習讀書。這里,癥結是在忙什么,不少人是“有時間應酬,無時間讀書”。實際上,只要有學習的激情,對于任何人,時間都是有的。古來早有“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之說,陸放翁是“待飯未來還讀書”的。一些領袖人物,不論戎馬倥傯,還是日理萬機,都沒有間斷過自已的讀書生活。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大大增加了官員學習的緊迫性,有一種說法:“學習速度慢于時代發(fā)展速度等于死亡。”我們應遵照習近平同志的教導,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勤于學、敏于思”,并化為實踐“篤行之”,成為人民所喜愛的優(yōu)秀干部——“仕而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