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在那個化名“家里人”的好心人的資助下,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yè),孤身一人,來到北方一座大城市找工作。置身在陌生的城市,接連的碰壁讓我有些心灰意冷??诖锏腻X所剩無幾,只好暫時租住在一戶人家?guī)灼矫椎牡叵率依?,心里十分凄然,孤獨無依感緊緊包裹著我,讓我喘不過氣來,感覺前途迷茫,不知出路在何方。
那天中午,天氣很熱,沮喪無比的我散漫地走在城東那條寬闊的馬路上,一抬頭看到廣場一角有個報攤。賣報的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頭上戴一頂褪了色的紅色遮陽帽,駝背,穿一件舊襯衫,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我信步走過去。老人遠遠地站起來候著。報攤不大,各種日報和刊登求職信息的小報應有盡有。我站在報攤前隨便翻閱著。由于囊中羞澀,我只掏出5角錢買了一份求職小報。正想轉身離去,老人走過來,我才發(fā)現他是個跛子,一條腿很不利索,老人退給我兩角錢,說你是剛出來找工作的吧?出門在外不容易,少要你幾個錢。我猶豫著接了。老人遞給我一個凳面磨得發(fā)亮的小板凳讓我坐下慢慢看。我心頭一熱,感激地看了老人一眼,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涌上心頭。離家以來已經很久沒人這么關心我了。
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我總習慣地到老人的報攤買報紙,一來搜集求職信息,二來打發(fā)大段空虛無聊的時間。有幾天有事我沒來得及過來,沒想到老人都給我留著。還有幾次不巧身上沒錢,老人也不計較,把報紙塞到我手里,說下次來了再給也不遲。這讓我心里暖暖的。
我注意到,來這里買報紙的人不少,但大都是和我一樣找工作的大學生和在附近工廠上班的工人,買報紙的主要原因也大都與找工作有關。
冬天到了,因為遲遲找不到好的工作,打零工賺的幾個錢僅夠支付房租和口中食。缺衣少食的日子讓我覺得這個冬天格外冷。那天,天氣很冷,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一般,我又一次來到報攤。老人戴著一副露著三個手指的破手套。他用力褪下手套,我看到他的兩只手紅腫著,手指頭像剛挖出地的胡蘿卜。他從攤子下面的紙盒拿出一件新羽絨服塞給我,說他兒子出國了,新買的這件羽絨服沒穿幾天。此時,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件可以避寒的棉衣,可強烈的自尊心讓我拒絕了老人的好意,直到老人有些惱了,我才勉強收下。穿著老人送的棉衣,心里暖暖的,這讓我堅定了留在這座城市的決心。
幾經努力,我如愿以償,終于找到一份理想的穩(wěn)定的工作。我工作的地方離老人的報攤比較遠,加之單位報紙很多,整天忙于開拓業(yè)務,我再也沒時間去老人那里,但心里始終惦記著那個熱心腸的老人。
元旦前夕,因為一項業(yè)務我再次來到城東廣場,打算順便看望一下老人。沒想到,報攤沒了,老人也不見了。我急切地向那位天天在廣場打掃衛(wèi)生的清潔工打聽才知道,就在一個月前,老人為救一名橫穿馬路的小學生,被失控的轎車撞了,就那么走了。清潔工說著,眼睛潤濕了。
唉,多好的一位老人,自己無兒無女,不舍得吃不舍得花,把年頭到年尾辛辛苦苦賣報得來的幾個錢,都捐給了貧困大學生……那位清潔工說。
他不是有個兒子出國了嗎?我詫異地問道。
他哪有什么兒女?孤身一人在這里十幾年了。清潔工說,這些年,做好事不留名,每次捐款都用“家里人”的名義……
什么?“家里人”是他?!我吃了一驚。想起大學期間,在我最困頓的時候,那位化名“家里人”的好心人一次次給我的那些捐款,想起第一次見到老人的情景,想起老人給的那件棉衣,想起他那雙指頭凍得胡蘿卜一樣的手……我心里酸酸的,驀地,一股熱浪涌上心頭,眼淚止不住嘩嘩流下來。
“唉,老人走了,很多人還是習慣來這里買報紙,打聽老人哪去了……”那位清潔工的嘆息重重地敲擊著我的一顆心。
幾天后,在老人那個曾經的報攤上,出現了一個年輕的身影,他像老人那樣熱情地招攬著顧客,免費給貧困求職者贈送自印的求職信息報……這個“愛心報攤”像一艘大船載著求職者的希望駛向茫茫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