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高齡的劉大江,是抗戰(zhàn)期間入緬作戰(zhàn)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他為民族解放、華僑教育和中緬友誼作出了突出貢獻。1938年8月,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正在讀高中的劉大江投筆從戎,投身抗日救亡戰(zhàn)場。幾年間,他懷著“寧肯戰(zhàn)死,也不當亡國奴”的信念,轉(zhuǎn)戰(zhàn)大江南北,多次負傷。1942年,他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已是中尉軍官的劉大江不愿回國參加內(nèi)戰(zhàn),從此客居緬甸70年。70年來,劉大江雖身在異國,可他始終心系祖國,熱愛祖國。在緬甸仰光,他致力華文教育50年,受到幾代華人華僑子弟的愛戴。進入耄耋之年后,劉大江老人依然關(guān)心時事,關(guān)心祖國,為祖國的日益繁榮昌盛而高興自豪。2013年1月,得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將前往仰光遠郊祭拜一處二戰(zhàn)陣亡日軍墓地,已經(jīng)95歲高齡的劉大江老人義憤填膺,與數(shù)百名當?shù)厝A人華僑前去表示強烈抗議。今年6月,劉大江老人不幸因病辭世,臨終前,他最大的遺憾是不能來北京參加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慶典……
緬甸仰光唯一幸存的中國遠征軍抗戰(zhàn)老兵
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zhàn),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歷史事件。2015年6月24日9時許,在緬甸仰光的最后一位遠征軍抗戰(zhàn)老兵、97歲高齡的劉大江老人不幸因病逝世。
作為兩年前有幸在仰光采訪過劉大江老人的中國軍事記者,得知老人去世,我的心情十分沉痛。本來,我多么期待老人能參加今年北京9月3日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盛典啊,哪怕老人坐著輪椅出現(xiàn)在電視畫面中,我也會十分高興和欣慰。但這一切不可能實現(xiàn)了,怎能不令人感到痛惜和遺憾呢!
7月16日,我打通了曾在緬甸照顧老人多年、如今回到安徽太和縣的劉大江老人侄孫劉曉峰的手機。劉曉峰在電話中沉重地對我說:“老人走得的確有些急啊。前些日子,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的人還來看望老爺子,商量老爺子回國參加9月3日的閱兵慶典呢,沒想到老人就這么走了。臨終前,老人最大的遺憾是,他不能到北京參加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慶典了。”
我與劉大江老人有緣相會在仰光,是兩年前的2013年8月31日。當時,我作為人民海軍報的特派記者,隨中國海軍萬噸級“和平方舟”號大型醫(yī)院船出訪緬甸。我們是8月30日抵達仰光的,8月31日,我隨海軍醫(yī)療隊前往仰光市中心華人商會,為華人華僑開展醫(yī)療服務(wù)。其間,曾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工作20多年的鄭先生,鄭重地向我們介紹說:在仰光,還有一位中國遠征軍抗戰(zhàn)老兵在世,名叫劉大江,已經(jīng)95歲高齡。
這是一條多么難得的新聞線索!我顧不上吃午飯,便匆匆跟隨鄭先生打出租車前往市中心劉大江老人的住所。穿越熙熙攘攘的仰光市區(qū),我的腦海中反復(fù)想象著劉大江老人的形象。經(jīng)歷過那場慘烈戰(zhàn)爭的95歲高齡老人,該是什么樣子???是老態(tài)龍鐘,還是臥病在床?也許無法對話采訪,只能用眼神與老人交流???,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見到中國遠征軍老兵就是成功!哪怕拍幾張照片也是搶救性挖掘!
出租車在仰光市中心一棟破舊的居民樓前停了下來。爬上陡峭的木質(zhì)樓梯,在三樓一個單元房里,我終于見到了劉大江老人。
當時,劉大江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老人身材高大,身體硬朗,看上去也就70多歲。他上著一件紅色短體恤,下穿一條灰色緬式裙褲,雖然頭發(fā)花白但精神矍鑠,記憶力超強,講話竟聲如洪鐘,還打著手勢,走路不讓人扶。更難能可貴的是,老人十分關(guān)心時事,關(guān)心祖國,每天堅持收看電視新聞。我看到茶幾上碼放著幾疊華文報紙。原來,老人還能借助放大鏡每天讀書看報。從安徽老家來緬甸照顧他的侄孫劉曉峰向我介紹說:“老爺子身子骨好著呢,生活完全自理,每天早晚兩次去公園打拳,吃飯比我飯量還大呢。”
這是一次愉快的采訪。我只提了幾個問題,老人便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述如歌的歲月。兩個小時的采訪,我聆聽著老人聲情并茂的講述,思緒隨著他的講述走進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領(lǐng)略中國軍民為民族解放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歷史畫卷。
“寧肯戰(zhàn)死,也不當亡國奴”
一寸山河一寸血。1941年年底,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軍、保衛(wèi)中國西南大后方,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xié)定》,組建遠征軍。自1942年起,歷時3年3個月,中國遠征軍分兩次共投入40萬兵力,取得同古保衛(wèi)戰(zhàn)、仁安羌解圍戰(zhàn)和密支那戰(zhàn)役等一系列勝利,殲滅日寇11萬余人,沉重打擊了盤踞在緬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中國遠征軍為此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20萬人傷亡。
祖籍安徽太和縣的劉大江,出生于1918年,11歲隨父遷居上海。1937年8月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后,正在讀高中的劉大江看到日寇燒殺搶掠,毅然考入南京中央防空軍事學校。不久,劉大江被派往山西太原守衛(wèi)軍用機場,成為一名高射炮兵。
抗戰(zhàn)期間,劉大江參加太原保衛(wèi)戰(zhàn)后,又先后轉(zhuǎn)戰(zhàn)長沙、貴陽、重慶等地,1942年抵達印度,入緬甸作戰(zhàn)……從上海到南京,從太原到西安,從重慶到貴陽,從印度到緬甸,他一路征戰(zhàn),出生入死,身上留下多處傷疤。跨越上萬公里,征戰(zhàn)中外,劉大江老人自稱“為國家和民族解放一腔熱血、半世奔波”。他有力地打著手勢說:“日寇要滅亡中國,沒有那么容易。當年,我們就一個信念,寧肯戰(zhàn)死,也不當亡國奴!”
1945年8月15日,日本軍國主義戰(zhàn)敗投降,已是中尉軍官的劉大江不愿意回國打內(nèi)戰(zhàn),便和從北京來緬甸的兩個流亡學生一起,在仰光的廣東觀音廟旁辦起華夏華僑子弟小學,開始了艱難的異國謀生。
夫妻獻身華文教育傳播中國文化,曾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主席接見
戰(zhàn)后,緬甸百廢待興,眾多華人學校大多以廣東話、福建話的方言教學。劉大江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講授的國文、歷史和地理等課程特別受歡迎。在緬甸70多年里,劉大江當了50年的華文教師。中國傳統(tǒng)文化、詩詞歌賦、歷史和地理等知識,滋養(yǎng)了幾代華人華僑子弟。我認真翻看劉大江老人使用過的有些泛黃的教學課本,深切感受到老人為傳播中國文化、服務(wù)華人華僑而付出的心血。
大使館鄭先生對我說,每逢新學年開學,劉大江向?qū)W生的自我介紹鏗鏘有力:“我是中國遠征軍老兵劉大江,劉少奇的劉,大江東去的大江!”多少年過去了,幾代華人華僑子弟對劉大江老師的這一開場白,至今記憶猶新。
時光荏苒。1949年3月,劉大江與緬甸華裔姑娘莊秀鳳喜結(jié)連理。兩人在華夏華僑子弟小學教書,共同致力于教育華人后代、維護華僑合法權(quán)益的事業(yè)。遺憾的是,莊秀鳳因一次流產(chǎn)導(dǎo)致終生不能生育,與劉大江相濡以沫44年后,于1993年因病去世。我在老人客廳,看到他們夫婦倆風華正茂時的合影,感慨時光飛快流逝。
客居海外,他們的命運始終與祖國休戚與共。1957年,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組織包括劉大江夫婦在內(nèi)的愛國華人華僑教師團,到北京參加國慶8周年觀禮。劉大江夫婦在天安門觀禮臺,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58年,受中國大使館資助,劉大江夫婦在北京虎坊橋小學和東四幼兒園,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教師班進修。
1967年,新華社駐印度尼西亞記者撰寫了長篇通訊《四十一顆紅心向太陽》,報道愛國華僑心向祖國的事跡。劉大江將其改編為話劇,并組織師生搬上舞臺,在仰光市劇院連演3場。這次演出在當?shù)匾疝Z動,劉大江也一夜成名。
上世紀70年代,緬甸華人社團在仰光排練演出了話劇《南海長城》。該劇反映了中國南海軍民團結(jié)御敵的感人故事,劉大江負責協(xié)助民兵群眾演員的集體排練,付出了許多辛勤的汗水。
抗議日本副首相參拜緬甸日軍墓地;看到祖國日益強盛感到無比高興自豪
中國遠征軍悲壯而慘烈的抗戰(zhàn)故事,一度被塵封。但不能封塵的是一位抗戰(zhàn)老兵的熾熱愛國情懷。
2013年1月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前往仰光遠郊一處二戰(zhàn)陣亡日軍墓地祭拜,引起了當?shù)厝A人華僑的憤慨,前往表示抗議。華人華僑打出橫幅:“向中國遠征軍英烈致敬”“抗議日本軍國主義”“抗議日本侵略行為”。時年95歲高齡的劉大江義憤填膺,他不顧年事已高,堅持到現(xiàn)場參加抗議。
在抗議現(xiàn)場,劉大江老人說:“我們抗議的就是他不承認歷史,他們侵略(其他)國家的歷史,使得我們東南亞各國的很多人民遭受災(zāi)難。我今年已經(jīng)90多歲了,我們還是要反對你們,你們這些日本人不知道悔過,你要知道你給東南亞人民帶來了多大的災(zāi)難?!?013年1月5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以《日本副首相參拜緬甸日軍墓地,中國遠征軍老兵抗議》為題作了報道。
提起當時抗議現(xiàn)場的一幕,劉大江老人激動地對我說:“日本右翼勢力不知道悔罪,他們給亞洲人民帶來了多大災(zāi)難??!我們抗議的是日本右翼勢力歪曲侵略歷史的行徑,我們就是要為遭受日軍蹂躪的亞洲人民討回公道!”
2013年8月30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抵達仰光碼頭,成為當?shù)厝A人華僑的一件盛事。在中國海軍任務(wù)指揮所精心安排下,劉大江老人應(yīng)邀來醫(yī)院船做了全面體檢。當時,他除了血壓有點高,其余指標均正常。
我們見面時,劉大江老人說到對“和平方舟”的印象,他一邊戴上老花鏡,翻出當?shù)亍妒澜缛請蟆返南嚓P(guān)報道給我看,一邊激動地說:“我小時候曾在上海黃浦江畔,看到??恐绹⒌聡⒂葒\娷娕?,但就是沒有中國人自己的軍艦?,F(xiàn)在不一樣了,中國軍艦到亞丁灣護航,軍艦又漂亮又有戰(zhàn)斗力,我們?nèi)A人華僑感到揚眉吐氣啊!‘和平方舟’很威武,醫(yī)療設(shè)備一流,醫(yī)護人員服務(wù)熱情周到,到世界各國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真長中國人志氣啊!我這個抗戰(zhàn)老兵為中國海軍的強大感到高興,感到自豪!”
值得欣慰的是,2011年6月,作為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劉大江老人在闊別祖國半個多世紀后,回到安徽太和縣探親,并游覽了合肥、上海和南京等地。他一路參觀,一路興奮,一路感慨??吹阶鎳佬老驑s、人民安居樂業(yè),老人禁不住熱淚盈眶,他說:“祖國的變化天翻地覆?。曳睒s富強是幾代中華兒女的夢想,中國共產(chǎn)黨了不起!”
“一個國家落后就會被欺負!”劉大江老人雖然未能參加北京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盛典,但他兩年前對我說的這句話,仍振聾發(fā)聵,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