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從傳統(tǒng)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性沒有得到較好的發(fā)揮,閱讀較為被動,教學效率不高。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豐富閱讀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以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注重方法引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閱讀過程中,為構建閱讀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1. 豐富閱讀形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從傳統(tǒng)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閱讀方式來看,較為單調,多是在課堂中讓學生粗略地讀讀文本材料,然后教師再結合材料對文本內容、語法知識等進行講解,很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根本就沒有熟悉材料,聽教師講猶如聽天書一般,閱讀效率自然不高。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只有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多讀、熟讀,熟悉文本材料,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語法知識等進行探究,效果才會更好。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的方式可多樣化。首先要注重結合文本內容而以圖片展示、視頻資料等方式而展示相應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在了解背景資料的基礎上而自主閱讀、小組互讀等多種方式展開。如Module 3 Broadening horizons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和《Unit 3 Back to the past》等單元的閱讀教學中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教師不必過多干預。其次,在要注重在平時多組織學生展開閱讀活動,除了常規(guī)的報刊雜志的閱讀外,還可推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小組比賽方式展開,也可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展開寫作,利用小組而展開對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只有讓學生喜歡去讀,多讀,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對文本材料的感知,為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2. 提倡主動參與,促進學生討論交流
在以往的高中閱讀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聽教師講,參與交流的機會不多,而在這種模式中,學生通過聽獲得的知識較容易忘記,應用能力自然不高。在英語教學中提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就是要讓學生在互動中去多交流,結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和同伴展開合作,討論,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同時,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這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
3. 加強方法引導,提高學生自讀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更注重自己如何講得好,而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不夠關注,大多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只是在課堂中學得一些知識,而課前或課后自主掌握的知識較少。其實,閱讀過程更多的是要學生主體去參與,形成自己的閱讀風格,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奠定基礎,故而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就應注重加強閱讀方法的引導。
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提前預習,在預習中,哪些詞語、短語、語法知識、背景材料是需要提前了解的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在初讀中能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這樣才利于在課堂中去掌握更多的知識。其次,歸納和總結的方法,在閱讀中,很多學生都不會進行拓展,原因是對文本中的知識點不會歸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指導,如涉及哪些語法知識、哪些短語的用法等,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最后,自主閱讀和練習的方法。就自主閱讀而言,要多引導學生閱讀除了教材以外的故事、小說等材料,教學中也可采用講故事、主題閱讀等方式進行引導。在練習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而展開針對性練習,如有的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較差,就應多引導學生在練習中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而有的學生在語法知識上存在欠缺,練習中就應針對語法知識而展開練習。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興趣盎然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學會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閱讀才會變得更加有效。否則,講授式的閱讀模式只能讓學生機械地掌握一些知識而無法獲得體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無法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效率難以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邵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