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角度看,英語課堂類似濃縮的“小社會”,師生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要讓學生快樂地融入復雜的“社會”中,英語教師在對任務的設計上要有趣味性,對任務的實施上形式要多樣化,對任務的完成情況上要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進行合理的評價。本文試從這三方面入手談談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
1. 簡化和趣化設計教學任務
小學階段,是學習語言的初級階段,繁瑣的學習任務會令學生望而卻步,英語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語言水平,適當簡化教學任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教學內(nèi)容,尋找最佳結(jié)合點切入教學任務。
例如在學習《How old are you?》一課時,英語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不妨簡單明了地要求學生完成數(shù)字單詞的記憶,學會運用數(shù)字單詞進行簡單的會話,并把學生搭配為11人一組,10個學生每人代表一個數(shù)字,如李華為1,王強為2,還有一人做小教師,小教師叫到誰的名字,誰就舉起自己代表的數(shù)字,大家一起把它讀出來,最后再由教師評出最佳小組,這樣的任務設計讓學生們興趣倍增,大大激發(fā)出小學生的爭強好勝之心,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互幫互學,互動交流,很快10個單詞在學生們一遍又一遍的one, two, three, four…中爛熟于心,脫口而出,在完成單詞的記憶基礎上,學生們自主地進行一問一答式的會話練習,趣味競賽讓學生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這種枯燥的數(shù)數(shù)記憶單詞的方法經(jīng)教師趣味化的設計,讓學生感覺既簡單又有趣,提升了學生參與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使他們奔著明明白白的目標信心滿滿地勇往直前,享受到達目標后的喜悅和成就感。
2. 多元化實施完成教學任務
任務型教學的形式應提倡多元化,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往往讓學生因沒有新鮮感而失去興趣,形式的多樣化在實施教學任務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chuàng)設情景,小組合作,多媒體施教等等都是很好的任務型教學途徑,小學英語以聽讀為主,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口語的訓練,教師有必要營造英語氛圍,如游戲、猜謎、唱英文歌、扮角色對話等,變著花樣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授《On the farm》一文時,鑒于學生大多沒去過農(nóng)場,營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農(nóng)場的情景就顯得非常有必要,課前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下載一些農(nóng)場場景,在課堂上播放,配上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對話,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很快分辨出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水果,記住了cow, pig, chicken, duck是在地上跑的,pear, apple, orange是長在樹上的,若張冠李戴就會貽笑大方了。在情景中對話,學生們很快進入自己的角色,講話的語氣,聲調(diào)都非常到位,口語的交流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類似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刺激學生的感官,提升他們的感性認識,學生一旦擁有了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就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氣氛,他們很快就會融合到英語語言和異國文化中去,這樣的教學形式非但完成了教學任務,還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 主體化評價任務完成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不同,雖然對任務的完成上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但具體評價時要兼顧個體差異,在對每個學生客觀評價的基礎上,教師應力爭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任務完成后聽到教師的祝賀和贊揚,在“Well done!” Excellent!”鼓勵聲中愉快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另外,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則講解一些關鍵點,讓學生在互批互改中又一次地鞏固知識,掌握英語重點。
4. 結(jié)語
英語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學習過程,教師要設定一個階梯式的任務鏈,讓學生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逐步熟練,逐步提高,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學習應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小學生克服英語語言運用的困難,任務型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上簡化和趣化了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支持和學習條件,讓學生全方位地感知和體驗了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讓學生在參與、合作、實踐、交流中體驗成功。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解放路小學郁洲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