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海盜 18世紀,當美國人終于從英國人手中奪下了獨立地位時,美國人信奉孤立主義,他們不打算攻擊任何一個國家。但北非傳來消息,美國商船被阿爾及爾海盜劫持了。孤立主義遭受重重一擊。年輕的政府著手強化自己的海軍。在北非,海盜們蠢蠢欲動。阿爾及爾海盜的成功刺激了另一批海盜的欲望,他們當時正盤踞在利比亞。1801年,被人們稱為“帕夏”的利比亞海盜頭目向美國總統(tǒng)杰佛遜發(fā)去信件,威脅道,如果美國不按時納貢就無法安全行駛。
貴為美國開國元勛的杰佛遜不為所動,派來出色的外交官凱特卡爾來同利比亞人周旋。此時,美國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強大海軍,海盜們或許還不知道這一點。
“帕夏”與凱特卡爾初次見面時還算熱情,握手時抓住了后者的袖口。不料凱特卡爾卻說道:“帕夏大人,請您小心一點,這件大衣是我們家祖?zhèn)鞯?,我們還沒打敗英國人時就有這件大衣了。我平時甚至都不敢解它的扣子而用套頭的方式將它穿起來,生怕把扣子弄壞了。除了這件,我沒有別的衣服可穿了。”這是毫不示弱的表態(tài),意思是說,我們曾打敗英國人,不怕你們,更不會向你們付錢。
“帕夏”一上來便碰了釘子,很是不爽,隨后便拋出納貢的問題:“你們每年向我們納貢,我會保證你們的安全?!?/p>
“我們沒有錢,更不需要什么通行證。”
“帕夏”暴怒起來,他命令逮捕凱特卡爾, 讓凱特卡爾寫信給總統(tǒng)杰佛遜。
事件在美國傳開,議會討論的結(jié)果是:“我們不會給海盜一個子,寧愿用更多的錢去同海盜戰(zhàn)斗?!庇谑?,20多艘美國戰(zhàn)艦駛向的黎波里。直到5年后海盜們才被迫與華盛頓簽署了和平協(xié)議。
卡扎菲的勝利 利比亞的歷史接演著風云變幻,轉(zhuǎn)眼間的黎波里之主已經(jīng)換成卡扎菲。1970年,這位特立獨行的總統(tǒng)向利比亞國內(nèi)的西方石油公司動刀了。他首先將目標對準了“七姊妹”之外的第八大公司“西方石油公司”。其老板是被后世傳為典范的阿曼德·哈默。在卡扎菲重新分成的壓力下,哈默一頓著急上火,白天飛往的黎波里進行談判,晚上飛回巴黎休息。一番車輪戰(zhàn)下來,哈默最終承諾重新分成,并不得不提高標價。
卡扎菲又接連搞定了其他“七姊妹”之外的主要公司。利比亞石油雜質(zhì)少,而且在當時蘇伊士運河被封鎖的背景下,利比亞石油可直接輸往歐洲,免去舟車勞頓之苦。一番權(quán)衡下來,“七姊妹”也最終妥協(xié),卡扎菲則大獲全勝。其他產(chǎn)油國也紛紛成功地與西方公司重新確立了分成方式。利比亞就這樣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歷史。這段歷史產(chǎn)生了一個意外的副產(chǎn)品,正在蘇聯(lián)推動改革的柯西金(前蘇聯(lián)政治家)在因卡扎菲的勝利而出現(xiàn)的油價上漲的背景下,人們認為,我們有石油,完全可以用石油收入去購買一切,還用搞改革嗎?當時的蘇共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同樣面臨著這樣的選擇,還需要搞改革嗎?就這樣,蘇聯(lián)錯過了一次偉大的科技革命,同自己的第一書記一同老邁下去了。誰能說日后蘇聯(lián)解體的背后沒有卡扎菲的間接推動呢,歷史真的很奇妙。 摘自《中國經(jīng)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