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15日,墨西哥反政府武裝在弗蘭西斯科·馬德羅的領導下,攻占了墨西哥北部城市托雷翁。隨著叛軍進城的是一群暴民,他們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屠華血案。
19世紀初,旅居墨西哥的華人還很少。但到了19世紀后期,由于迪亞斯總統(tǒng)實行鼓勵外國投資和移民墾殖的政策,并于1899年和清朝政府簽署了友好通商條約,大量華人涌入墨西哥。到了1910年,旅居墨西哥的華人接近兩萬,大部分定居在墨西哥北部。
慘案發(fā)生前,托雷翁城約有600多名華人,他們和平守法,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衣食并積累著財富。他們不僅經(jīng)營著餐館、旅店、洗衣房、雜貨店,還擁有一家資金雄厚的華資銀行,并在托雷翁城內(nèi)修建了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托雷翁城華人的財富引起了當?shù)啬鞲缛说募岛蕖?911年5月5日,墨西哥人赫蘇斯·弗朗里斯發(fā)表街頭演講,指責華人在托雷翁發(fā)了財,囤積金錢,然后寄回中國。可以說,弗朗里斯的反華演講,為此后不久發(fā)生在托雷翁城的大屠殺做了輿論上的準備。
5月13日凌晨,4500名叛軍包圍了托雷翁城,和800名守軍展開激戰(zhàn),政府軍寡不敵眾,決定撤退。5月15日凌晨6時,叛軍開進這座無人守備的城市。隨叛軍涌入托雷翁城的暴民約有4000余人,他們涌入華人商鋪集中的商業(yè)區(qū),大肆洗劫商鋪,在大街上追殺華人,搶他們身上值錢的東西,剝走死者身上的衣服。
當肆意搶奪的暴民和亂兵涌入華墨銀行時,大屠殺達到高潮。他們用墨西哥大鐮刀砍剁受害者的尸體,把砍下的頭顱和四肢拋到大街上。與此同時,一小隊騎兵開到托雷翁城郊,把那里的中國菜農(nóng)驅趕到附近的一個屠宰場,集體槍殺。大屠殺從凌晨6時一直持續(xù)到下午4時,直到叛軍首領下令禁止屠殺為止。在這場暴亂中,303名華人喪生,財產(chǎn)蒙受重大損失。與此同時,古巴等地也掀起一股排華高潮。
事發(fā)之后,當時的清政府馬上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抗議,聘請國際調(diào)查員就屠殺慘案提出賠償要求,并立即電令正在北大西洋海域游弋的重巡洋艦“海圻”號向排華最嚴重的幾個拉美國家進發(fā)。
8月中旬,“海圻”號首先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總統(tǒng)被迫拜謁艦長,簽訂討好華僑的城下之盟。在“海圻”號停泊古巴的幾天里,清政府向墨西哥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給個滿意的說法,美國表態(tài)支持,墨西哥政府就排華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chǎn)損失,緝捕暴民。“海圻”號于是取消了進軍墨西哥計劃。
20天后,中華民國成立,“海圻”號易幟回國,墨西哥等國的一些承諾不了了之。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