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史上出過兩位著名的官員,一位是清代欽差大臣林則徐,另一位是他的女婿——清代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沈葆楨??梢哉f,沈葆楨是林則徐的道德繼承人。
家中清貧 沈葆楨(1820~1879),字翰宇。侯宮(今福州市區(qū))人,21歲中舉,28歲中進士,被選人翰林院,歷任編修、御史、知府。
1856年9月,因和夫人林普晴在太平軍包圍廣信城戰(zhàn)役中一戰(zhàn)成名,被提拔為江西巡撫。沈葆楨歷經(jīng)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風云變換,涉足內(nèi)政、外交、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領(lǐng)域。其業(yè)績可圈可點。
不過,沈葆楨雖然官職大,家中日子卻一直稱不上“富?!倍帧纳蜉針E家書中就能看出,1858年,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閩省光景萬難,家中想亦奇窘……兒身體俱好,可勿掛念,惟窮不可耐耳?!闭f明他自身和福州家中兩頭日子都很緊。他在給夫人林普晴的信中說:“我目下無能接濟,家中事全仗卿極力扶持?,F(xiàn)在為景所迫,不能以求人為恥……十數(shù)年艱苦備嘗,日甚一日。愚拙之人,誠知無以為報。”一再對妻子表達愧疚心情。
靠借債度日 他擔任江西巡撫后,雖然俸祿有了明顯的增加,生活寬裕了一些,但需要接濟的親友也多了起來。他在撫贛期間寄回家的錢就能說明一些問題: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十一日,從厘金局暫借800兩寄回,請轉(zhuǎn)告親友,年底必籌寄還債;閏八月初三,寄回500兩;閏八月二十八日,向藩庫借三個月養(yǎng)廉銀,寄回家中1000兩,除分送親友外,其余留作家用(至此基本還清債務(wù));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十五日,寄回1000兩,其中彤侄婚費500兩,家用300兩;沈母零用200兩;九月二十日,寄回500兩,其中290兩又20千文分送姑母、姨媽、伯父、叔父,剩下不足200兩,應(yīng)買米食至春季;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初九日,寄回500兩,其中300兩還屋價,200兩端午節(jié)分送親友……
沈葆楨有七子八女,他常常對子女說:“君子的操行,應(yīng)當以不貪為主,那么一切就簡單和易于保持自己的氣節(jié)了?!?866年,沈葆楨擔任船政大臣后,每月有600兩薪水,算是一生中日子最寬裕的時候,仍是“薪俸到手輒盡,未嘗有余”。為了應(yīng)急,有時仍要向船政局支應(yīng)處借錢。他看到家庭財政難以支撐,便作了硬性規(guī)定:各房按月提費50兩,唯長子沈瑋慶開支較繁,且長孫婚期近在二三年內(nèi),提費100兩;各房添置文具、書籍、服飾、針線、糕點、薪炭、什用一切,各自料理,不得支銷公賬;家中伙食,上人每月100文,下人每月80文,按月登賬。
大手筆賑災(zāi) 沈葆楨生活儉樸,但他認為該花錢的地方卻很慷慨。1875年,福州發(fā)生特大洪災(zāi),沈葆楨把擬作墓祭和聘請家庭教師的基金3000兩和盤托出,托人轉(zhuǎn)發(fā)給災(zāi)民。然后他又借錢補足了此數(shù)的家用基金。這么一折騰,他在離任船政、調(diào)赴兩江時,共欠下船政局4000兩銀子,在江寧任上逐漸還清。
沈葆楨長期生活、工作在溫暖的福建,上任兩江總督不久,就因不適應(yīng)江寧冬天的濕寒氣候,加上積勞成疾,病情趨重,咳嗽氣喘已成痼疾,但他堅持抱病處理紛繁政事,光緒五年(1879年)十一月,終于累死于任上,享年60歲。其遺囑讓兒孫們各自謀生,其中說道:“我除住屋外,無一畝一椽遺產(chǎn),汝等須各自謀生,究竟筆墨是穩(wěn)善生涯,勿嫌其淡?!?/p>
摘自《閩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