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廁所文明,與中國的差距那可不止50年,就連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廁所文明上也不得不自愧不如。如果深究,愛干凈是日本人的傳統(tǒng),你看人家泡溫泉,擦地板,進屋換鞋,這些習慣,恐怕要領(lǐng)先其他民族很多年。能與日本人衛(wèi)生習慣比拼的,當屬穆斯林,他們在宗教活動前凈手、凈足、脫鞋,就算是偏遠落后地區(qū),廁所外也有流動的干凈水用來洗手。
日本馬桶蓋最早的創(chuàng)意,我相信也來源于穆斯林地區(qū),中亞國家很普通的小旅館里,衛(wèi)生間常見專門沖洗的馬桶,這種馬桶一般設置在馬桶的旁邊,也就是說,衛(wèi)生間里有兩個馬桶,大的用來便便,小的用來沖洗。
日本馬桶蓋把兩個馬桶的功能合二為一,加上高科技,立即將古老習慣變得現(xiàn)代化。不過,這個現(xiàn)代化玩意據(jù)說在歐美并不吃香,美國人認為沖洗功能與情色有關(guān),此處待考。
日本廁所里另一個高大上,是“音姬”,你可以理解為“在廁所里唱歌的女人”。這里,打住,不要想多了。
“音姬”其實就是一個自動播放音樂的小東西,如果感應到有人如廁,它就開始唱歌?!耙艏А币话惆惭b在公共廁所的隔間里,日本人認為,如廁發(fā)出的聲音是非常不雅觀的,影響隔壁人的感受,因此需要用音樂覆蓋。
一開始,我覺得使用“音姬”的這種做法簡直就是一種矯情,但當你習慣了矯情,再回到?jīng)]有“音姬”的地方,還真的會覺得有點尷尬。
其實,日本廁所真正的高大上,不在硬件設施,馬桶蓋、音姬、供嬰兒換尿布的小桌、幼兒安全座椅、殘疾人扶手,這些硬件設施在中國越來越常見。他們的高大上,在于無形的衛(wèi)生習慣。
日本短住時,常去大學教學樓里的廁所,我從來沒有見過打掃衛(wèi)生的人,但也從來沒有遇到過不干凈的時候,至今非常疑惑,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唯一能解釋的是,大家衛(wèi)生習慣都好,廁所就沒那么臟,不臟,你就不會把腳踩在馬桶圈上,打掃頻率也不需要那么高,以此良性循環(huán)。
還有一個細節(jié)印象深刻。
女廁所里,難免有特殊的廢棄物,日本女生們會把這些東西仔細地包裹好再丟棄,這樣做,顧及了下一位如廁者或者打掃衛(wèi)生的人的感受。這個動作不難學,我們只是沒有想過。
回國后,我也十分矯情地堅持了這個習慣,假裝自己還在高大上的廁所里。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