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分析西方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闡述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開展實踐活動。結(jié)合經(jīng)驗,總結(jié)并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希望通過分析能為相關(guān)英語教師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從而為提高我國英語教學水平,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人才,作出重要的貢獻。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文化差異;教學策略
在中國,英語陪伴著孩子們從小學一路走到高中,甚至到大學,英語的地位日益重要。盡管如此,但國人的英語水平并不咋樣,國人這樣的英語水平不得不引發(fā)我們對中國式英語教育的反思。當然,這并不能說明中國人就比外國人笨,也不能說明外國人就比中國人學習語言的天賦好,主要問題還得從中國英語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去深挖。通過這么多年對英語的學習、感受和在英語教學中的反思,對如何讓學生學好英語有很深刻的體會。
一、全面了解西方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必須要了解當?shù)氐臍v史、地理、文化、民俗風情等相關(guān)知識。只有熟悉當?shù)氐臍v史文化、人情風俗等才能準確體會語言的本質(zhì)和思想內(nèi)涵。在我們的英語教科書和一些課外英語讀物中,很多對話場景都涵蓋了當?shù)氐娜宋牡乩?。比如說,西方人比較尊重別人的隱私(年齡、收入、住房、婚姻狀況等),見面打招呼的時候不明知故問,也不輕易問別人是否吃飯了,交流時不喜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近等這些習慣,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忽視,必須向?qū)W生介紹清楚,以此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這樣以后有機會和外國人交流時,我們才會顯得彬彬有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誤會。
二、使學生具有足夠的詞匯量
詞匯是語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系統(tǒng)的骨架,是語言產(chǎn)出的驅(qū)動器,因此,對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者來說,詞匯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往往對學生來說,詞匯的積累又是最艱難的,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對大量單詞的強化記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里我介紹幾種記憶單詞的方法:(1)“結(jié)合音標法”記憶單詞。掌握每一個音節(jié)在單詞中的發(fā)音,結(jié)合學過的單詞進行對比、歸類。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想記憶后的單詞永久不忘,就必須要有“磨刀”的過程;(2)“拆分法”記憶單詞。很多英語單詞的組成具有一定的意義,比如family這個單詞,把它拆開后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每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組成family這個單詞。再比如:arrive,a 是“一”的意思 ,“r”像一棵小草,rive河流(river)的近似,巧記:一棵小草被河水沖走,最后“到達”岸邊。這類記憶方法很新穎,也很有趣,給學生帶來了很多樂趣,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3)語境記憶法。把單詞放在一些短語或一段話中記憶。世界萬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單詞也如此,語言是由句子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單詞或短語組成,單詞要在句段中靈活運用,所以,單詞的學習也不是孤立的。
三、課堂中盡量用英語授課,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語言環(huán)境對語言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語言環(huán)境要想學好英語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以小孩子生下來一兩歲不需要到學校學習就能表述一些簡單的表述。可見,語境的感染力是非常強大的。啞巴式的中國英語也正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沒有良好的語境而導致的。故建議教師在授課時盡量用英語表述,當確實需要用母語注解的時候才使用母語。當然,這就必須要求我們要有過硬的英語功底和流利的口語表達能力。很多老師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或許也試圖嘗試過,但最后還是生怕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或者要應(yīng)付考試而沒能堅持。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必須要明白學習語言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交流,即使在上課時有學生聽不懂,那也只是暫時的,只是他們長時間聽母語表述的習慣還沒轉(zhuǎn)換過來,只要你堅持數(shù)周,加上豐富多彩的肢體語言協(xié)助,情況慢慢就會好轉(zhuǎn)。教師除了自己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言環(huán)境之外,還必須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創(chuàng)設(shè)語境,比如和同學的交流、老師的交流,甚至與社會的交流,都可以大膽地說出來,沖破“怕張口,礙面子”的瓶頸。
四、教師授課時少用復雜句型,更不能被語法束縛
語言的作用就是交流、傳遞信息。要準確地傳遞信息,語言表述就必須要精練、簡潔。復雜的語句只會華而不實,甚至影響交流?,F(xiàn)在的英語考試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試卷上盡是一些復雜、怪癖的題型,各種從句層出不窮,中國式的英語思維方式見慣不怪。前不久報道過這樣一個怪事,把中國的英語考試試卷交給一位地道的英國外教做,答題結(jié)果竟然讓所有人目瞪口呆,這位堂堂的英語外教居然沒有把這套“中國英語”試卷答及格,讓這位外教也感覺到中國的英語教育很不可思議。語法教學也不能太刻意,不能死搬硬套,要做到水到渠成,在語句中體會其精髓,靈活運用。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沒有上過一天學,更不懂什么是語法,但在語言的表達上順暢自如,絲毫不亞于那些滿腹經(jīng)綸的文人學者。這種“無形勝有形”的功底就必須要求學生多說、多聽、多讀、多練。更重要的是在英語語言上見多識廣,孫洙的《唐詩三百首序》中提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把語法變成一種習慣,而不是學習的負擔。
參考文獻:
劉一鳴.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課件設(shè)計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9(07):84-87.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