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向景區(qū)里扔錢,多半是為了祈福,討個彩頭。往山河大地扔錢,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tǒng)。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意思是,國家的大事就倆,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打仗。
所有的祭祀,都是通過向神靈進行供奉,換取神的饋贈和保護。換句話說,對神進行賄賂。
基本上所有的原始神靈信仰都會這么干。保爾?柯察金同志曾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痹既祟惿鐣彩沁@么想的,所以,賄賂神最好的也是生命,比如砍幾個人頭獻給神。美洲阿茲特克人習慣用俘虜的心臟獻祭,而北歐的維京人則會切開犧牲者的背部,拉出肺臟,造成一種鮮血淋漓的翅膀形狀,稱之為“雪鷹”,來讓神靈高興。
在野蠻的時代過去,統(tǒng)治者們發(fā)現(xiàn)人口也是生產力之后,用活人做祭祀就劃不來了,于是改成了其他的財物,比如牛羊、玉璧。
先秦時代,中國人將玉器通過燎(火燒)、埋(土埋)、沉(投河)三種方式奉獻給神靈,來換取庇佑。之后,歷代的皇帝也會用類似的方式祭祀天,比如向名山大川丟黃金和玉,稱之為“金簡玉牘”,據信這會把他們的禱告帶到神靈面前。從這個快遞的成本看,比EMS貴。武則天就曾經在嵩山投了一塊金簡,到1982年被一位農民在山溝里撿到了,現(xiàn)在是河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
民間的祭祀沒有皇室那么土豪,不過方式差不多,比如丟牛羊到河里祭祀河神。諸葛亮南征,也用“饅首”丟到瀘水里祭祀戰(zhàn)死者。
而至晚在唐代,往風景名勝丟錢,就成為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唐代《朝野僉載》中曾記載并州有一個妬女泉,泉水澄澈千丈,“祭者投錢及羊骨,皎然皆見”。
為什么中國人相信賄賂神就能有好報
除了帶有強烈原始信仰色彩的習俗,佛教也在培養(yǎng)中國人民扔錢的習慣上功不可沒。
“修財布施得財富”,佛法告訴人們,把錢白白扔到山川河流里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信眾虔誠地獻出財物來供養(yǎng)佛法僧,都能獲得福報善果。比如放進寺廟的功德箱里,以便修葺廟宇佛像、維持僧侶開支,這叫財供養(yǎng)。
由于宗教熱情高漲,有的信徒甚至會直接在做法事時將財物撒到得道高僧的身上。唐代《續(xù)高僧傳》中提到寶巖和尚在“俗講”時,信眾拼命往他身邊丟財物,“士女觀聽,擲錢如雨”。
不過這種宗教供奉行為并不能解釋為什么中國人到哪兒都扔錢。
所以關鍵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始終存在著泛神的信仰。
在中國古代,皇室壟斷了與天溝通的權力。為了壟斷汲取社會財富的、人力的能力,國家禁止一切宗教過分壯大,與世俗政權發(fā)生競爭。所以,中國的宗教一直弱勢,普通大眾的信仰,也因此長期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泛神階段,并根深蒂固地相信,通過賄賂神,而不是檢點自己的行為和道德,就能獲得神力的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