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朋友對我說,現(xiàn)時不少年輕人的婚房,都是家長給買的,我聽后有些吃驚。因為我在美國生活了15年,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年輕人在結婚時要求父母給他(她)買房子;也沒有聽說過哪個父母在嫁女兒時要求未來女婿先有房再結婚;更沒有聽說過哪位父母在子女結婚時會把自己的大房子讓出來給小兩口住,而自己去租住小房子。我想,這主要取決于美國家庭從小就注重對子女獨立自主精神的培養(yǎng)。
在美國,凡我遇到的美國人,要結婚的或已結婚的,無一不是獨立自主、雙方共同負擔結婚所需要的一切以及未來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切,從沒有向父母索取財物的,更沒有要求父母買房的。
2004年,我正在讀博士。一天,我們系的教務秘書向系里所有在讀的研究生發(fā)了一個通知:“某某研究生同學要結婚了,如果誰想送禮,請與我聯(lián)系?!币赃@種通知形式向朋友、同學、同事告知將要結婚的消息,是美國人的慣例。于是,凡是愿意送禮的,就去與那個教務秘書聯(lián)系,送禮品卡或現(xiàn)金都可以。不送禮也沒有人說你。當時我們都是學生,生活都不富裕。我去了教務秘書那里,給了秘書10美元。秘書一看,很吃驚。很明顯,我的10美元在送禮的人中算是多的。
那位同學領了結婚證后,沒有再通知大家,更沒有擺婚宴招待同學與朋友。以后,我們在上課時經常見面,絲毫不影響互相之間的關系,我們的友誼依舊。
順便說一下我這位同學的住房。他不是本地人,是從其他地方來這里讀書的,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在校外租房子住,他的妻子也是如此。自結婚后,兩人就搬到一起,合租一房,繼續(xù)讀書和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