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章士釗一生先后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叫吳弱男,吳氏原籍安徽廬江,出身名門,13歲時就曾留學日本,攻讀英語。1905年,吳弱男參加同盟會,任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在日本與章士釗相識。吳弱男回國后,在天津女子師范任英文教員,隨后吳弱男留學英國,進入愛丁堡大學,攻讀法政和邏輯。
1909年4月,正在英國留學的章士釗與吳弱男在倫敦結(jié)婚,婚后生有三子:長子章可,自幼生長在北京,其后隨母親在歐洲生活了近10年。希特勒、墨索里尼上臺的前后,他正在德國和意大利學習油畫。那時的章可30歲不到,正是年輕氣盛之時,親眼看到了納粹黨興起時狂熱的日耳曼情緒,受其影響,產(chǎn)生了一些對希特勒的模糊看法。為此,在肅反運動中,章可還被隔離審查過。那時,章可任北京私立京華美術(shù)學院院長,連院長的職務也被撤了。從此,章可一生潛心于繪畫。
由于章可是搞藝術(shù)的,又在國外生活了多年,一切都要求盡善盡美,但他缺乏生活經(jīng)驗,加之性格又孤僻,社交圈極小,人到30多歲,婚姻大事得不到解決。對他的婚事,章士釗非常操心。一次章士釗托人給章可介紹一個警校姑娘,一見面,他就不同意。其原因是說那姑娘太嚴肅。后來父親又托人給他介紹安徽桐城派作家方苞家的一個小姐,章可又說人家涂了口紅,太摩登。就這樣,他的婚姻一拖再拖,一直拖到60多歲才結(jié)婚。章士釗二兒子早年在德國的格廷根大學攻讀數(shù)學,回國后曾任浙江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三子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回國后從事翻譯工作。二子、三子不幸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病早逝。
章士釗的第二位夫人叫奚翠珍,蘇州人,婚后收養(yǎng)一女。這個養(yǎng)女就是后來的外交部長喬冠華的夫人章含之。章士釗的第三位夫人殷德珍,原名雪明珠,江蘇無錫人。雪明珠曾當過演員,演過《三娘教子》。據(jù)說雪明珠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的入室弟子。雪氏婚后無子。
女兒章含之:毛澤東的英文老師
章含之1935年出生在上海,生母是上海永安公司一名普通的售貨員。據(jù)章含之透露,她實際上是一名私生女,生父是一個權(quán)勢家庭出身的公子哥。她出生后,生父要從她母親身邊奪走她,但是母親堅決不給,母親寧愿將女兒送給一個拉黃包車的車夫。為此,父親請出了上海灘有名的律師出來調(diào)停,但也毫無辦法,于是這位律師干脆說,既然這樣,那么這個孩子誰也不給,就我抱走算了。這個律師不是別人,正是章士釗。章士釗將含之領(lǐng)回家后,交給第二位夫人奚翠珍細心撫養(yǎng)。從此,章士釗和夫人將她視為掌上明珠。
1949年11月,章含之隨著全家遷居北京。初到北京的章士釗得閑每天教女兒讀一篇古文或背誦一首詩詞,可學了幾天,章含之就不愿意繼續(xù)學下去了,父親見女兒不愛學習,很是傷心。
后來父親要章含之同她大哥章可一起到一個白俄老太太那里學習俄語,章含之去了幾次后,又不想去了。對此,父親很生氣,問女兒為什么不肯去,章含之回答說:“這個白俄老太太一上來就教《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我聽不懂?!备赣H嚴厲地批評章含之說:“你小小年紀為什么不好好學習,什么都不愿學,整天看小說?!?/p>
章含之回憶起這件事時說:“父親是個大學問家,我卻把他傳授給我的中國文化瑰寶拒之千里之外,致使我至今還有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貧血癥?!?972年,章含之任周恩來翻譯。一次周恩來在與外賓交談時用了“越俎代庖”這個成語,章含之傻眼了,怎么也翻不出來。周恩來溫和地搖頭說:“章行老(注:章士釗字行嚴,故稱)的女兒為什么會不懂越俎代庖呢?你要好好跟行老學??!”章含之聽了周恩來的批評,想到自己早年沒有聽父親的教導,感到無比羞愧。
1950年章含之進入北京五一女中讀書,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外語,由于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62年12月26日,毛澤東壽辰那天,章含之隨父親到中南海參加毛主席的家宴。章含之告訴毛澤東,她在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時,毛主席很感興趣:“你來教我讀英文,行不行?”章含之十分拘謹,還有點緊張。她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我的英語水平低,不敢教主席。”毛主席呵呵地大笑說:“怕什么嘛?我的水平很低。”這就樣,章含之成了毛澤東的英語老師。
1971年,章含之調(diào)外交部工作,在外交部,她結(jié)識了喬冠華,自此他們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1973年秋天,章含之與喬冠華結(jié)婚。這時的章含之已經(jīng)36歲,喬冠華比她大22歲。這是章含之在個人婚姻問題上做出的第二次選擇。在那個年代,這個選擇無疑會引起軒然大波,幾乎在所有人眼里,愛情之橋無論如何也難以跨越22歲的年齡空間。然而,章含之用事實證明了人們的看法是錯誤的?;楹?,章含之一直深深地愛著喬冠華,伴著他共患難,相濡以沫。1983年的中秋節(jié),喬冠華因患癌癥去世,從此走完了他燦爛的一生。就在喬冠華去世不久,有朋友問當時只有48歲的章含之,你與喬冠華經(jīng)歷了那么多苦痛,你后不后悔?章含之的回答是:愛是不可以后悔的。
外孫女洪晃:“一個大女人”
洪晃是章含之和前夫洪君彥的女兒。她出生時,外祖父章士釗給她取名“冕”,之所以取名“冕”,是章士釗取自王冕幼時放牛,后來成了畫家,并做了大官,當了朱元璋的咨議參軍的故事。顯然章士釗希望自己的外孫女將來像王冕一樣事業(yè)有成。沒有想到,當家里的人給洪冕到派出所上戶口時,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將出生證明書上的一個“冕”字,誤認成“晃”字。因此她的戶口本上的名字就成了“洪晃”。那時要將名字改過來很麻煩,家里人也就將錯就錯。
1974年,中美兩國關(guān)系進一步得到改善之際,中國外交部決定派出一批少年留學生,赴美求學。洪晃與現(xiàn)任外交部發(fā)言人章啟月等5個孩子一起被外交部選為赴美的第一批小留學生,讓他們從小去紐約闖蕩闖蕩。那時,洪晃在這批少年留學生中年齡最小,年僅12歲,年紀最大的是章啟月,也未滿14歲。
1977年1月,洪晃等5個孩子回到了北京,被分到北京的幾所中學繼續(xù)就讀。洪晃高中畢業(yè)后,考入美國著名的華瑟學院攻讀國際政治專業(yè)。美國前任總統(tǒng)羅斯福的夫人和肯尼迪的夫人均畢業(yè)于該校。因此,洪晃很幸運地成為這兩位美國第一夫人的校友。
大學畢業(yè)后,25歲的洪晃進入一家外資企業(yè)工作,并成為這家公司駐上海的首席代表。在這家公司工作期間,她獲得年薪7萬美元的高額工資。就在這年,即1980年,洪晃和著名的電影導演陳凱歌相戀。她與陳凱歌在紐約結(jié)婚時,陳凱歌正在拍電影《孩子王》,應該說陳凱歌在電影事業(yè)上正處于嶄露頭角的階段。
婚后,洪晃天天為自己的工作而忙碌著,而陳凱歌也在為自己的電影忙碌著。由于兩人個性都比較強,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彼此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在坎城電影節(jié)上拿了金棕櫚大獎,也就是陳凱歌在影壇上處于大紅大紫之際,洪晃與陳凱歌終于分手了。
在與陳凱歌結(jié)婚前,洪晃也曾有過一次婚姻。她的第一位丈夫是美國的一位律師。由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了她與丈夫的分手。在婚姻殿堂里遭遇兩次挫折的她,并沒有消沉失望。人到中年的洪晃在愛情領(lǐng)域還是那樣浪漫,致使她而今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她現(xiàn)在的先生是一位法國人,比她大12歲,在法國駐上海領(lǐng)事館任職。
洪晃不僅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事業(yè)上也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不甘寂寞的洪晃,28歲前毅然放棄年薪7萬元的外資企業(yè)駐中國的首席代表的職務,開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事業(yè),編輯出版雜志。當人們對她的這一舉動表示不可理解時,她卻堅持自己所走的路。而今洪晃已成為中國互動媒體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即總裁)。她旗下的《LOOK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及《名牌世界樂》等雜志均成了都市暢銷雜志。洪晃在事業(yè)上終于成功了。
北京知名記者董慧說:“洪晃是一個大女人?!边@話看來一點不假。
(摘自《走近現(xiàn)代名人的后代》,吳東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