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革命世家”廖氏家族:祖孫三代同為國家領(lǐng)導人

      2015-04-29 00:00:00
      黨史天地 2015年21期

      廖氏家族被世人所熟知,是因為他們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廖仲愷、何香凝夫婦,都是孫中山的革命戰(zhàn)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們的兒子廖承志在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被提名為國家副主席候選人。廖承志的姐姐廖夢醒,被譽為“紅色翻譯家”。

      更富傳奇色彩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廖承志一家先后出現(xiàn)了3位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何香凝曾先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是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擔任國務(wù)院港澳事務(wù)辦公室主任和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的兒子廖暉則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國務(wù)院港澳事務(wù)辦公室主任。

      在新中國的史冊里,祖孫三代人同為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廖家也是唯一。

      何香凝:堅毅剛正奇女子

      何香凝的父親何炳桓是一位經(jīng)營有方的茶商,在香港的富戶當中極為有名。

      按理說,香港開埠較早,受歐美影響較大,類似裹足這樣的傳統(tǒng)陋俗理應(yīng)先行摒棄和淘汰,然而大戶人家仍舊堅守故國的“體面”和“體統(tǒng)”。在他們看來,別的事情盡可以向洋人看齊,唯獨“三寸金蓮”是中華國粹,必須予以保留;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閨秀應(yīng)當目不識丁,足不出戶。

      何香凝是個桀驁不馴的犟妹,白天被迫裹足,晚上她就擅自動剪刀,將那條束得緊緊繃繃、縫得密密麻麻的裹腳布剪成飛花蝴蝶。七擒七縱的游戲玩過之后,打也打夠了,罵也罵夠了,父母無可奈何,只好網(wǎng)開一面,由她去了。他們語氣幽幽地嘆息道:“眼下你吃不了苦,將來一雙大腳板走路,找不到像樣的婆家,后悔都來不及?!?/p>

      何香凝才不會預支煩惱,她有一雙天足,“到處飛奔,上山爬樹,非??旎睢薄5谝徽檀螳@全勝,這非比尋常,何香凝一生爽朗樂觀,無論遇到怎樣的難題,在她看來都不過是一塊長長的裹腳布,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就能迎刃而解,這與她小時候的經(jīng)歷大有關(guān)聯(lián)。由于受到家規(guī)制約,她不能與兄弟同上私塾念書,就吵鬧著進女館去識文斷字,不做睜眼瞎。

      何家父母當初的預言果然應(yīng)驗,何香凝到了豆蔻年華,媒妁聞風而動,樂顛顛跑來何府提親,瞧見她是大腳姑娘,一個個大驚失色,訕著臉不聲不響地走了。當時,只有小戶人家出身的丫頭才是“大腳仙”,何香凝可是富家千金??!怎么野成這副模樣?

      何香凝的父母受到親友的質(zhì)疑和鄰居的非議,為著這個嫁不出門的女兒整天愁眉苦臉。偏偏何香凝不急不愁,她就不信這個邪:大千世界、朗朗乾坤,難道就沒有一位識見非凡的男子肯迎娶她這樣的天足少女?

      真可謂緣分巧合,廖仲愷適時登場。他是美國舊金山華僑廖竹賓之子,受過高等教育,其父臨終時鄭重叮囑他要娶一位天足無損的華人姑娘為妻,以免日后因為她那雙顫顫巍巍的小腳遭洋人恥笑。

      父親去世后,廖仲愷決意回國發(fā)展。到了香港,他向外界宣稱非知書達理的天足少女不娶。在當時香港華人社會中,既念了書又未纏足的適婚少女十分稀罕,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何炳桓順水推舟,請良媒說合了這樁婚事。

      1905年8月7日,經(jīng)孫中山和黎仲實介紹,何香凝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首批會員;廖仲愷加入同盟會反倒落在妻子后面。為了確保同盟會在東京的重要活動秘密進行,孫中山特意選定廖仲愷的寓所作為集會地點,并讓何香凝辭掉家中做飯洗衣的日本女傭,凡事親力親為。

      1911年2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前夕,何香凝帶著孩子返回香港。嗣后,革命事業(yè)遭受重大挫折,廖仲愷與何香凝被迫離開故鄉(xiāng),流亡東瀛。

      1925年1月,孫中山病勢轉(zhuǎn)沉,何香凝入京護理。她在孫中山病床前含淚表示:“此后我誓必擁護孫先生改組國民黨的精神。孫先生的一切主張,我也誓必遵守?!睂O中山緊握何香凝的手,以斷續(xù)的語句向她道謝。孫中山臨終口授遺囑,何香凝是幾位現(xiàn)場見證人之一。

      孫中山的不幸早逝給國民黨右翼極端分子和軍閥政客留下了可乘之機,他們務(wù)欲拔除的頭號眼中釘就是國民黨左派核心人物廖仲愷,因為他集國民政府常務(wù)委員、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黃埔軍校黨代表、廣東省財政廳長等要職于一身,而且恪遵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與共產(chǎn)黨人合作愉快。

      1925年8月20日,在惠州會館中央黨部門前,忽聞“啪啪啪”幾聲槍響,眨眼間,廖仲愷和身旁的衛(wèi)士一齊倒在血泊中。慘禍發(fā)生后,何香凝大聲疾呼:“救命!救命!抓人!抓人!”她跑到丈夫身邊,俯身抱起他的頭部,全然不顧?quán)侧矙M飛的子彈。夫君慘遭毒手,何香凝創(chuàng)巨痛深,滿腔憤怒無處傾瀉。刺殺廖仲愷的幕后主使人(胡漢民的嫌疑最大)受到包庇,個個都成了漏網(wǎng)之魚。葬禮之后,何香凝將“精神不死”的大橫額掛在自家大門口,借此抗議反動派的惡行,表明她和子女誓不妥協(xié)的強硬態(tài)度。

      1928年歲末,何香凝發(fā)表聲明,與蔣介石、汪精衛(wèi)分道揚鑣,與國民黨割袍斷義。她憤然辭去黨內(nèi)一切職務(wù),放棄薪俸,離開上海。她游歷了南洋和西歐,僑居于法國巴黎郊外,“畫幅歲寒圖易米,不使人間造孽錢”,在異域過著漂泊不定的旅居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何香凝激于民族義憤,結(jié)束旅歐生涯,決心與四萬萬同胞共紓國難。淞滬之役,十九路軍在前線浴血奮戰(zhàn),何香凝在后方積聚人力物力,建立傷兵醫(yī)院。

      嗣后,東北全境淪陷,華北岌岌可危,外寇當前,蔣介石以國力孱弱、必須低調(diào)備戰(zhàn)為由,繼續(xù)抱定“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國策,優(yōu)先剿共,延遲抗日。何香凝看不慣這套做法,她效仿諸葛亮當年饋贈女性用品激怒司馬懿的做法,給蔣介石郵寄了一條布裙,還附上一首極盡諷刺挖苦意味的詩作:

      枉自稱男兒,甘受敵人氣。

      不戰(zhàn)送河山,萬世同羞恥。

      吾儕婦女們,愿往沙場死。

      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蔣介石一生收到珍貴禮物無數(shù),很難一一記得,可這件“禮物”太特殊了,他至死也無法忘卻。奇就奇在,這位大獨裁者受了恥笑,居然捺著性子不曾發(fā)作。何香凝的資歷是最好的擋箭牌。

      晚年,何香凝擔任過民革中央名譽主席、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還擔任過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真可謂老當益壯,不墜青云之志,受到的推崇也是當世無幾。

      有人說,“文革”期間,周恩來總理開列過一份特別保護名單,其中就有何香凝。“文革”期間,何香凝的政治生活突然變成了一團濃得化不開的迷霧。許多老朋友因為各種強加的罪名含冤而逝,她壽至期頤,盡管有幸得到摯友周恩來總理的特殊關(guān)照,但在萬方多難的浩劫時期免受狂飆沖擊,她的處境仿佛鼎魚幕燕,似安實危。

      1966年,宋家在上海的墓園遭到紅衛(wèi)兵的瘋狂破壞,宋慶齡看到照片后傷心欲絕,何香凝打電話去安慰,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她想到自己當年曾向病危的國父親口承諾,竭盡所能保護孫夫人,內(nèi)心就不禁隱隱作痛。

      何香凝的生命經(jīng)歷了94度春夏秋冬,大多數(shù)歲月都是在嚴酷險惡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她曾在一幅《梅花水仙圖》上題詩言志:“一樹梅花伴水仙,北風強烈態(tài)依然。冰霜雪壓心猶壯,戰(zhàn)勝寒冬骨更堅?!彼龅搅藲q寒而后凋,這樣堅毅剛強的奇女子必定史上留名。

      1972年9月1日凌晨,何香凝魂歸道山。

      廖承志:越過逆境的中日友好大使

      1908年9月25日,廖承志出生于日本東京,廣東人喜歡稱胖乎乎的小男孩為“肥仔”,小承志敦厚壯實,虎頭虎腦,父親一聲“肥仔”,這昵稱就伴隨了他的一生。

      廖承志東京的家,實際上是孫中山主持反清、反袁、討論三民主義的主要聚會場所,所以他從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在隨父母的國內(nèi)外漂泊中,他一邊上學一邊經(jīng)受著大浪淘沙的洗禮。1924年回到廣州時,他第一次見到了來家找父親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以后他又見過周恩來幾次,漸漸熟悉起來,他們雖然年齡懸殊,但一起談?wù)摃r倒像是“同輩朋友”。從此周恩來就稱他“小廖”,并幾次救了他的生命。

      廖承志在父親和周恩來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并加入了國民黨。

      1925年6月廣州沙基慘案發(fā)生時,走在游行隊伍前面的廖承志遭英軍開槍射擊,打飛了帽子,差點送命。兩個月后,近代民主革命家、國民黨左派領(lǐng)袖廖仲愷被右派殺害,年僅48歲。

      入棺時,17歲的廖承志和姐姐廖夢醒扶著泣不成聲的母親向父親的遺體告別,耳畔又響起3年前父親在獄中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留給他們姐弟的訣別詩:“女勿悲,兒勿啼,阿爹去矣不言歸……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留有一言須記取,留汝哀思事母親?!?/p>

      廖承志牢記父親遺言,樹立革命理想,接觸馬克思主義,也做了侍奉母親的大孝子。

      廖仲愷被害,隨后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被大規(guī)模屠殺,這場腥風血雨使廖家對國民黨徹底失望。廖承志也毅然退出國民黨,決心尋求共產(chǎn)黨。1928年,廖承志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廖承志一生中的許多時光是在監(jiān)獄中度過的。有人統(tǒng)計,他平均7天中,就有1天是在坐牢。頭4次坐牢是在國外,其中3次在日本,一次在荷蘭。后兩次是在國內(nèi)被國民黨逮捕的。還有一次是被張國燾迫害,被內(nèi)定“槍決”,但因情況特殊被銬著隨同行軍走完了長征,稱之為“流動坐牢”。

      廖承志命運坎坷,然而在逆境中,他卻笑對苦難,什么時候都是瀟灑,豁達,幽默,風趣,多情而又多義陪伴了他的人生,鐵血男兒鑄造了他的風骨。

      建國后,廖承志曾任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對外聯(lián)絡(luò)部副部長、全國青聯(lián)主席、華僑事務(wù)委員會主任、中日友好協(xié)會會長、中央對臺工作領(lǐng)導小組副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務(wù)。

      廖承志生在日本、長在日本,在日本生活、學習了16年;回國后又重回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深造,并曾因參加革命活動3次被日本投入監(jiān)獄。因此,他不僅諳熟日本的風土人情、社會狀況,而且練就了一口地道的日本話。

      建國伊始,周恩來提出:“先在中日兩國人民間進行國民外交,再從國民外交發(fā)展為半官方外交,這樣來突破美國對日本的控制。”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決定在北京舉行。這年5月,作為會議中方負責人之一的廖承志,在北京接待了二戰(zhàn)后來華的第一批日本友人。當時日本政府嚴禁本國公民到中國來,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這批日本友人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廖承志對接待組組長孫平化說:“老孫,你作為歷史見證人,要記住,在中日關(guān)系史上,應(yīng)該永遠留下他們的名字。”

      廖承志按照周恩來的要求,會議期間與他們頻繁接觸,用流利的日語同他們親切交談,稱贊他們到中國來的勇氣,介紹新中國的情況,回憶他在日本時的趣事,描述當年到過的地方,他們聽得津津有味。這批日本客人都成了廖承志的朋友。

      1973年4月,廖承志率中日友協(xié)代表團訪問日本,這是中日恢復邦交正?;笪覈沙龅牡谝粋€大規(guī)模的代表團。出發(fā)前,周恩來接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他闡述了民間外交與官方外交的關(guān)系,向代表團交代一定要去看望為中日邦交盡過力的老朋友們,要飲水不忘掘井人。

      抵日后的第二天,田中角榮首相接見了中國代表團。廖承志將筆記本中夾著的幾片綠葉呈給他,說:“這是從首相為慶祝中日邦交而贈送給中國人民的櫻花樹上摘下來的,是周恩來總理特意吩咐讓我?guī)淼?。大山櫻如今已在北京扎根落戶,長勢良好,為感謝首相的好意,請留作紀念吧!”

      田中鄭重地接過葉片,連聲道謝。第二天,日本各大報紙都采用了廖承志贈送首相櫻花樹葉的大幅照片。

      1978年10月,再次復出的國務(wù)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日本。他特意交代外交部:此次訪日,一定要帶上廖承志這個“日本通”。

      出訪前,廖承志就有關(guān)問題與日方駐華機構(gòu)進行多輪談判;到達后,日方給予了極隆重的歡迎和接待。廖承志陪同鄧小平出席了10月23日兩國政府交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的簽字儀式,多年的努力見到正式成果,廖承志不由地想起故去的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也想起自己與日本官方和民間交往的一幕幕,不禁感慨萬千!

      廖承志心臟一直不好,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訪時,周恩來曾勸他不必參加每次談判,但他一知道消息,哪怕服過安眠藥也要馬上爬起,堅持談判的全過程。

      1980年5月,廖承志的病情加重,經(jīng)普椿陪他去美國作了心臟搭橋手術(shù)。廖承志的體重明顯下降,但他很是樂觀,有時一天會見七八起日本、臺灣、港澳等地的客人,深夜還在閱讀報紙、簽署文件。妻子和許多朋友都勸他注意休息,他都一笑了之。他以忘我的精神與病魔抗爭了整整3年。

      可是有一天,人們在報紙上看到了由新華社發(fā)布的不幸消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yōu)秀領(lǐng)導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同志,因心臟病突發(fā)于1983年6月10日5點22分于北京逝世,終年75歲。廖承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中,在加強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關(guān)系和爭取世界和平的斗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在黨內(nèi)外和國內(nèi)外都享有盛名?!?/p>

      噩耗傳到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會長井上靖失聲痛哭:“他還比我小一歲啊!”前首相鈴木善幸沉痛地說:“廖承志先生與已故的周恩來先生,將永遠銘記在我國國民的心中。兩位先生不愧是獻身于日中兩國友好事業(yè)的不可多得的卓越人物?!?/p>

      廖暉:被胡耀邦選中的僑辦主任

      1940年代初,廖承志曾奉中共之命在香港工作。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于日寇鐵蹄之下,廖承志被中共廣東地方游擊隊東江縱隊掩護逃往大陸。

      因為逃得匆忙,廖承志未能帶上大女兒廖堅及已經(jīng)身懷廖暉的妻子。因此,廖暉是在日軍占領(lǐng)香港時期生在香港,后來又因為父親回到大陸后被國民黨抓進監(jiān)獄,所以同母親在香港相依為命數(shù)年后才被中共接回大陸。

      建國后,廖承志全家舉遷北京,廖暉于1960年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5年畢業(yè),并于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文革”中,廖暉因為在軍隊服役,所以比其他兄妹們受的波及要少。在部隊中,廖暉從事技術(shù)工作,加之對封官晉爵之類的事情也不太感興趣,所以一直到1983年接任父親職務(wù)為止,才到正團級。

      據(jù)接近廖暉的人講,他對由自己20多年才當團級軍官并無怨言,倒是因為一夜之間變成了國家副部級干部,3個月后又變成正部級而感到惶惑。剛剛?cè)胫鲊鴦?wù)院僑辦的一段時間里,他幾乎是用哀求的語調(diào),請拼命也要從他嘴里挖出點東西來的記者們千萬不要報道他。

      其實,1949年入京之后,廖承志和母親何香凝同住在北京王大人胡同2號達20年。廖暉是個出名的孝子,父親去世后對母親更是關(guān)心備至,一直同母親住在一起。

      廖承志去世后,廖暉出任國務(wù)院僑辦第一副主任,3個月后又升任主任,但他在當?shù)谝桓敝魅蔚臅r候,并從未正式任命過正主任。

      國務(wù)院僑辦、港澳辦和對臺辦同為中共統(tǒng)戰(zhàn)3大辦。廖承志在世的時候,中共中央就考慮找人代替他擔任僑辦主任一職。當時他已經(jīng)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同時兼任僑辦主任已很不適宜。但又苦于找不到人,問題解決不了,一度考慮讓前新疆自治區(qū)委書記兼區(qū)政府主席汪峰出任僑辦主任,但汪峰在新疆時主張靈活干部政策而被王震痛罵,所以對中共的官場斗爭、心灰意冷,拒不出山。

      廖承志主管國務(wù)院僑辦時,手下有3名副主任:林修德、林一心、彭先涵。當時二林已年近70,只有彭比較年輕,所以廖承志有意讓位給他。

      彭先涵是抗戰(zhàn)時期從馬來西亞回國的華僑青年,中共建政前曾同廖承志一同在中共海外工作部奉職。但中共仍認為他這樣的資歷和威望擔任國務(wù)院僑辦主任不能勝任,所以不同意讓他接廖承志的班。

      后來,中共高層考慮到廖承志是廖仲愷的后代,在臺灣、日本和海外各國華僑中有較大影響,所以廖承志的兒子接任僑辦主任可以保持廖承志同樣的感召力。于是,胡耀邦、趙紫陽傳廖暉去談話,表達中共意圖。

      最初廖暉并不同意這樣安排,理由是自己從哈軍工畢業(yè)后,長期在軍內(nèi)搞技術(shù)工作,對華僑工作則是外行,沒有什么經(jīng)驗,不敢承擔這一要職。

      這樣一來,胡耀邦、趙紫陽認為他沒有政治野心,人品難得,反而更堅持要他出馬。經(jīng)過幾番思想工作,41歲的廖暉終于同意脫下軍裝,繼承父業(yè)。

      荔波县| 新巴尔虎左旗| 乐平市| 容城县| 三明市| 巴楚县| 平泉县| 常熟市| 济南市| 双江| 桂平市| 辽宁省| 桦南县| 贡嘎县| 栾城县| 怀来县| 商丘市| 大余县| 中阳县| 广汉市| 茌平县| 镇坪县| 汶上县| 搜索| 西平县| 广河县| 会同县| 南华县| 台安县| 平果县| 北宁市| 新晃| 四子王旗| 云和县| 利辛县| 富蕴县| 松溪县| 宝丰县| 梅河口市| 营口市|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