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一架由波音737機型執(zhí)飛的海南航空飛機從上海虹橋飛抵北京。這個航班使用的是用餐飲廢油轉化而來的生物燃料。
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有450萬噸地溝油,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地溝油儲備國。人們一直期待地溝油的流淌能夠從地下走向地上,真正能夠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2012年6月,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和加拿大航空公司分別在波音和空客飛機上,嘗試以“地溝油”為原料提取的生物燃料進行長途洲際飛行,獲得成功。而此前,日本將“地溝油”提煉后用作垃圾車的燃料。
這些成功的案例,都被視為成功治理地溝油的有效途徑而被寄予厚望。從這個意義來說,中石化從餐館收集的餐飲廢油轉化成生物燃料,并用在商業(yè)飛行上,對于我國地溝油的治理具有實質意義。
不過,飛機能喝地溝油,并不等于飛機喝得起以及喝得到地溝油。理性來看,喝地溝油的飛機實現(xiàn)了“首飛”,其意義僅限于地溝油加工成生物燃料具備了滿足應用的技術條件。而在實際應用中,其成本如何是必須要考慮的門檻。據(jù)向荷蘭皇家航空公司提供生物航空油的Sky-NRG公司介紹,1公升地溝油(預處理)可生產0.6公升生物噴氣機燃料,同時可生產0.25公升生物柴油,而且生產成本較高,生物航油的價格大約為現(xiàn)有傳統(tǒng)航油的三倍。毫無疑問,這樣的價格,不管是為了改善能源結構,還是促進航空的節(jié)能減排,都不具有足夠的性價比。
從這個角度上講,飛機離“喝得起”地溝油還有點遠?!暗販嫌汀弊儚U為寶,對維護食品案例、促進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意義,不能限于理論上,而是需要切實的政策釋放紅利。政府可以實行餐飲行業(yè)廚余垃圾有償回收制度、定點提煉制度,通過價格補償、提煉物回購以及使用優(yōu)惠等政策,建立起“地溝油”回收與利用的封閉產業(yè)鏈條。飛機喝得起地溝油,政府要用間接的方式來買單。
(木須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