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早上8點,“去過法海寺嗎?”法國人問我。
“沒去過。什么鬼地方?”
“你怎么能連法海寺都不知道!你們中國的文化你居然一無所知?!彼脑捓飵е欠N責(zé)怪的語氣,讓我很不爽?!拔?guī)闳グ?,那里有非常了不起的壁畫。?/p>
這是十幾年前,我和前老公的某一個元旦早晨的對話。后來他就帶我去法海寺了。這個地方在石景山區(qū),雖然是個重要文物保護(hù)點,但是我們?nèi)サ哪翘炜諢o一人,據(jù)看門的大爺說,平常也很少有人來。
“都去逛街去了!”大爺說。
法海寺里有很多古樹,壁畫是明代的,據(jù)說由于和尚常年在里面燒香點油燈,壁畫都被熏黑了,看不太清楚。也有說法是這外面一層油煙的黑保護(hù)了壁畫。我們?nèi)サ臅r候,壁畫前面有架子,像是在洗壁畫。只有一小塊可以看,看門大爺給了我們一人一把手電。大元旦的我們就打著手電在法海寺看了半天壁畫。
我和法國人的婚姻沒有長久,但是法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探索是我終身難忘的。這也是我想做這期雜志主題的原因之一。
我們覺得司空見慣的東西,有時候在外國人眼睛里卻是很有趣的東西,就比如法海寺,我敢保證大部分住在北京的人也沒去過。還有很多類似的寶貝。比如這期專題中,藝術(shù)8的所在地,就是上個世紀(jì)初的中法大學(xué),據(jù)說周恩來、鄧小平去巴黎留學(xué)前都是在這里補習(xí)的法語。
藝術(shù)8的主人認(rèn)真地保留了老建筑,房頂上的老燈,房梁上的裝飾,一點一滴,都流露出新主人對這個老房子的感情,對歷史的尊重。
我喜歡扎在北京的外國人,因為他們經(jīng)??吹轿覀?nèi)粘I钪械母鞣N美,而我們反而忽視了。相反,我們能看到的是巴黎、倫敦、紐約街頭的美,或許是新鮮感吧。
但是作為一個北京居民,我還是感謝那些移民這里的老外,比如Mas Bar的兩個創(chuàng)辦者,把小街道搞得熱鬧起來,也是很不容易。
中國人好客,但是當(dāng)客人不走了,我們多半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有時候下逐客令也很不客氣。所以作為老外,能在北京扎根是很不容易的。近幾年又有霧霾,連中國人都在逃離北京,去南方,有的干脆移民了。但是有一幫老外還留在這里,做竹子自行車,釀啤酒,烘焙咖啡豆,開餐廳。他們的眼里北京還是美的。
我想這就是因為戀上了我們的霾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