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旅居新加坡的亞美尼亞人杰奎琳無心插柳般地在自家花園中種下了一株看似普通的蘭花,雖然當時亞美尼亞人在新加坡屬于少數(shù)族群,但其巨大的影響力使得這株蘭花很快被族群領袖們知曉,再加上這株蘭花美艷異常,無論暴風雨多么猛烈,它始終在旺盛的生長,這也正代表了奮斗在新加坡的亞美尼亞人的精神,因此杰奎琳女士的蘭花逐漸成為新加坡名花。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初,新加坡文化部宣布將這株叫做胡姬花的植物作為國花,為了紀念杰奎琳女士首先種植的事跡,于是取其名字的譯音——卓錦作為胡姬花的別名,這也寓意著新加坡將有一個卓越錦繡的未來之意,果然這株卓錦·萬代蘭就像幸運符,保佑著新加坡迅速躋身亞洲四小龍,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經(jīng)濟奇跡。在這諸多奇跡中,教育無疑是最顯著的,也許是因為新加坡的教育事業(yè)當中也有無數(shù)朵光彩照人的“卓錦”的護佑,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便是其中之一。
前輩的雄心
雖然1916年的護國運動讓袁世凱的復辟鬧劇匆匆收場,但國內軍閥混戰(zhàn)和世界大戰(zhàn)硝煙,打消了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同盟會歸國的念頭,經(jīng)營多年的東南亞早已成為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者們的大本營,目睹依靠軍事手段改造國家行為的失敗,同盟會的革命者們都在思考著通過教育“自強”,特別是女性的“自強和獨立”,于是在孫中山的倡導下,同盟會會員譚楚南出資于1917年創(chuàng)辦了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
學校發(fā)展初期并不順利,四年后的1921年是學校最為動蕩的時期,在很短的時期內連續(xù)更換了六位校長的現(xiàn)實,也讓很多人對這所學校平添了幾許失望,甚至還在討論這所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結果贊成學校繼續(xù)維持的一派占了上風,學校的好運氣似乎也因人們的支持隨之而來,當然這當中離不開學校董事會主席李錦添(音譯)的堅持,當時他任用了劉璇思(音譯)女士作為學校的新校長,事實證明這一英明決定讓南洋女子中學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劉璇思(音譯)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讓學校開始步入快速穩(wěn)定的發(fā)展軌道。不久,校名也由“南洋女子學校”改為今名,在搬到新校址之后,學校立即著手進行新校舍的修建,同時南洋女子中學也轉為提供三年制初中課程,當初“培養(yǎng)自強女性”的宗旨又有了新的內涵。
從“暗黑歲月”到“光明彼岸”
和許多新加坡本土學校一樣,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珍珠港的轟炸聲,敲響了南洋女子中學四年“暗黑歲月”的鐘聲,只不過這所學校更接近戰(zhàn)爭現(xiàn)場,因為它被英國殖民當局征用為戰(zhàn)時兵營,并成為英國軍隊參謀部,南洋女子中學并沒有給英軍帶來好運,整個太平洋戰(zhàn)爭形勢迅速惡化的格局又怎能是一個普通的學校所能扭轉。很快,日本軍隊占領新加坡。在機槍和裝甲車的鐵蹄蹂躪下,南洋女子中學未能幸免,慘遭破壞的現(xiàn)實也讓教學完全中斷。
當1945年1月英軍收復新加坡,在戰(zhàn)爭中幸免的師生們來到這所闊別四年的母校的時候,面對著滿目瘡痍的校園,他們擦干眼淚又投入了另一場“戰(zhàn)爭”——重建,從學校管理者到老師以及往屆畢業(yè)生都加入進來,雖然已經(jīng)遠離硝煙,但過于艱苦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對于師生們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好在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重塑南洋女中的榮耀。很快,一朵新的“卓錦蘭”在眾人的合理澆灌下開始綻放。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加坡戰(zhàn)后崛起的醞釀期,也是南洋女子中學新的發(fā)展時期,隨著南洋女子幼兒園的成立,南洋女中已經(jīng)完全由單獨的學校變成新加坡公立教育實體,尤其是在蔡梁(音譯)校長的推動下,南洋女子中學成為新加坡獨立自主學校,相應的,學校教學管理者借此契機推出新型藝術課程,使得南洋女中更加多元化,也使得它迅速適應了新時期的教學趨勢。
進入21世紀之后的南洋女中雖然已經(jīng)是一位“百年老人”,但其發(fā)展步伐依然矯健,絲毫沒有暮年的蹣跚和踟躕,特別是2004年學校也迎來了自己發(fā)展的新轉折,因為在這一年學校開始實行俗稱“直通車”的綜合課程體制,那也就意味著學生只需參加高級語文和O-Level考試,就能直接升入華僑中學高中部,進而參加劍橋A-Level考試,以此作為升入英國大學或者在新加坡本土大學就讀的重要砝碼,這一制度首先得益于南洋女子中學和陳嘉庚先生創(chuàng)辦的華僑中學的歷史淵源,共同的價值信念和轉型需求,讓兩所學校走到了一起,也成就了彼此。
為了保證學生能從容應對A-Level考試,南洋女子中學的綜合課程經(jīng)過了教學管理者們的精心設計,長達六年,包括科研和其他學習輔助活動的該課程被學生們視為人生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2008年以后這項課程由選修變成每一位南洋女中學生的必修,“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的法則讓南洋女中收獲著“常年A-Level考試和多項會考成績名列前茅”的成功。
作為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學校,“勤”、“慎”、“端”、“樸”是南洋女子中學的“四德”,但在這個如今已經(jīng)不流行女子“三從四德”的時代,這四種品質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那就是成為培養(yǎng)獨立自主,具備國際視野和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新時代女性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