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不斷增加。專家提醒患者:鍛煉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方式,不但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心臟病和神經(jīng)受損危險,降低血壓,還有助于幫助控制血糖和體重,增強胰島素作用,同時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不過,運動鍛煉的效果如何,需要有血糖監(jiān)測保駕護航。
糖友適合有氧運動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并不是每項運動都適合,應在專業(yè)糖尿病教育人員的指導下制定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宜,比如步行、游泳、打太極拳、跳健身舞等等,如賽跑、舉重、投擲、肌力訓練等無氧運動就不太適合了。
利用零碎時間進行有氧運動其實很簡單,時不時多起來活動一下,做一做簡單的伸展活動,多喝水多上廁所走動一下,多起來活動本身就是消耗熱量煅煉的好方法。此外,上下班路上能走路就別騎單車,能騎單車就別坐汽車,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運動目的。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每天堅持快走1萬步,就成功的從90公斤減至70公斤。
避免清晨運動,鍛煉時間應選擇下午或傍晚
早晨氣溫較低,人體內(nèi)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強,而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遇冷空氣刺激或勞累很容易突然發(fā)病。另外,清晨大多數(shù)人都是空腹鍛煉,這樣極易誘發(fā)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所以,應把清晨到上午9點作為運動的“警戒線”。
鍛煉時間應選擇下午或傍晚,最佳時間是餐后1小時。餐后1小時是血糖作用最高峰,利用的胰島素相對多一些,但是大部分糖友吃飯后1小時有可能產(chǎn)生胰島素抵抗,釋放不出大量的胰島素,只有通過運動才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胰島負擔,避免胰腺衰竭,逐漸恢復胰島功能。
運動應跟著血糖走
美國梅奧診所最新報告指出,患者務必注意鍛煉前、中、后的血糖變化,以此作為運動的指導。糖友最適合鍛煉且比較安全的血糖范圍為5.6~3.9毫摩爾/升,低于或高于該范圍血糖值的患者應采取相關治療措施,血糖值恢復至該范圍后再進行鍛煉。鍛煉結(jié)束后,應立即查血糖,之后幾小時還應再查一次。鍛煉后數(shù)小時仍可能出現(xiàn)低血糖,此時應適當吃點甜食,如水果或餅干、喝一小杯果汁等。專家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對患者而言,鍛煉和查血糖同等重要。
不僅是運動時需要監(jiān)測血糖,糖友還需經(jīng)常測空腹、餐后2小時血糖及睡前的血糖波動,了解血糖水平與癥狀的相互關系。為方便適時監(jiān)測血糖值,應常備一臺實用、靠得住的血糖儀。目前市場上血糖儀品牌非常多,產(chǎn)品質(zhì)量也參差不齊,專家建議患者一定要謹慎選擇,盡量選擇口碑良好的大品牌。目前,三諾血糖儀在市場上口碑較好,使用人群廣泛,具有準確、簡單、經(jīng)濟的特點,試條在各大藥店都能買到,方便后期使用,比較符合我國糖尿病患者的家用血糖監(jiān)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