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緊緊圍繞“互聯(lián)網+”這一核心主題,通過分析互聯(lián)網+的具體內涵以及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新特征,指出互聯(lián)網的巨大影響作用,然后闡釋了互聯(lián)網+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沖擊和挑戰(zhàn),這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lián)網+ ;沖擊;挑戰(zhàn)
這是互聯(lián)網+的時代,也是全球化的時代,更是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lián)網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這已經成為當下全球各國有志之士的共識。
一、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新特征
互聯(lián)網的洶涌浪潮,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因網絡發(fā)展而產生諸多新的行為:如手機族,咫尺間卻宛如天涯若比鄰的人際關系;實時通訊:改變了人們間的思想交互方式;黑客盛行:網絡上的道德倫理新PK;破解者(cracker):重新定義正義與非正義的內涵;快閃族:使思想教育的離線與在線飄忽不定。游戲玩家:以游戲幣和其他特殊物品來重新定義新時期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同時,人們原有的行為轉由網絡作為媒介,由面對面的交流轉變?yōu)榫W絡交流 由在雜志發(fā)表文章轉成網絡發(fā)表文章,由筆友轉變?yōu)榫W友,電腦游戲轉變?yōu)樵诰€游戲,由郵購及直銷轉成網絡購物。
其次,網絡觸發(fā)全球的新文字與新文體。如注音文:為了快速打字而發(fā)展出來的特殊用字習慣,常以注音符號的子音部分來代替本字,此文體流行于網絡論壇、網絡聊天室及電子布告欄上。顏文字:利用文字來組成圖形以表達心情等。常見例子有:囧、XD、︰)、Orz等。火星文:主要以注音文及英文字母的發(fā)音來代替中文字以達到特殊的閱讀效果,但通常會造成閱讀上的困難,此文體亦流行于網絡論壇、聊天室、BBS等處。縮寫:以英文為母語的網絡用戶常利用字母來代表一段文字以節(jié)省打字時間。例如:OMG=oh my god、BTW=by the way、FYI=for your information等等。
再次,互聯(lián)網引發(fā)的信息泛濫更易使人陷于價值與事實的迷惘之中,各國政府和企業(yè)為了網絡安全和工作效率,紛紛通過技術手段限制對某些網站或者服務的訪問。例如在一個公司里,為了防止員工在上班時間訪問網站或使用如騰訊QQ、Skype等軟件進行聊天而導致勞動效率大幅度下降,公司的網絡管理員通常會使用硬件防火墻封閉來自目標服務器的端口服務或僅封鎖部分網絡協(xié)議,這樣幾乎所有的互聯(lián)網服務都會癱瘓或部分網絡聊天工具不能被正常連線,公司的員工就不能在上班時間訪問網絡頁面或僅可以訪問網絡頁面但不能使用聊天軟件。一方面降低公司互聯(lián)網接入的流量,另一方面可以讓員工安心工作。這又產生了另外一種新的對決行為:翻墻與筑墻,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最后一點是網絡審查,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互聯(lián)網審查是一種對網絡承載的內容進行審查,并對部分內容進行過濾、刪除、關閉等行為,內容審查通常伴隨對相關人員與組織的行政與法律處理。網絡審查主要針對危害國家安全、侵犯版權與個人隱私、通過網絡進行違法活動以及對不道德的行為進行宣傳和教唆等行為。許多國家都有相關立法,并且在政府設有相關部門進行監(jiān)控和管理。如我國的公安部門、國家安全部門以及新聞宣傳等部門聯(lián)合承擔相關行政權責,并輔以防火墻等技術手段對網絡活動進行規(guī)范管理。雖然互聯(lián)網審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言論自由,但是目及今日世界的動蕩與戰(zhàn)爭,網絡審查是必須和確然的,即使號稱最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例外。
二、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沖擊與挑戰(zhàn)
互聯(lián)網的風潮成為21世紀推動世界經濟和政治迅速變革的中心力量。之所以互聯(lián)網浪潮來勢兇猛,一個重要背景就是二戰(zhàn)以來世界冷戰(zhàn)格局的遺緒與反動,取代冷戰(zhàn)的“分隔”,代之以“平面化”的全球互聯(lián)互通;隱匿起可見的“刀光劍影”,改換以經濟和技術為主的“無形之手”,鑄成“互聯(lián)網+”時代的基本特征: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反觀我國,一個自1840年以來就謀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龍”被安置在這樣一個世界格局中:中國自始就被迫與西歐遵循同一經濟—文化邏輯,在中心—邊緣的結構中掙扎,而面對“互聯(lián)網+”和改革開放的雙重陣痛,中國人注定要經受加倍的思想和行為磨難。具體而言,這就是當前人們思想和行為面臨的新時空,在“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錯綜復雜格局里,一個改變和轉型的時代降臨了。
(一)西方模式與中國模式的糾葛
互聯(lián)網+毫無疑問崇尚“全球治理”,淡化國家與民族的舊有區(qū)隔,用現今的流行語即是“國際慣例”,隨之帶來的就是所謂“普世價值”—民主、自由、公平、競爭、公民、人權……,這些觀念對當代國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基本成為全體國民的共識,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原有的與國際游戲規(guī)則矛盾沖突的“慣例”,逐漸改變和消解。但是這只是全球化浪潮的一面,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特色”正越來越贏得世人的認同和遵循,國外有“北京共識”,國內更經??梢姟爸袊梢哉f不”。這實際上又陷入了一個老命題:世界的,還是民族的?在這樣兩股時而互相矛盾時而和諧統(tǒng)一的潮流糾葛里,造成今日國人最明顯的一個思想總體特征:帶有一定分裂性人格特征的思想元素被生硬地組裝在一起,時而和諧平靜,時而矛盾瘋狂,社會總體呈現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趨勢。
改革開放以降,是中國社會快速轉型的時代,轉型時期社會變革的潮流和由此導致的強烈的社會振蕩,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等多種渠道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面對這種態(tài)勢,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多樣性、分散化和復雜性的趨勢,這是整個社會價值觀念裂變在當下中國的具體反映,其表現有:一面是個性張揚,另一面是共性緘默;一面是逐利索取,另一面是趨樂奉獻;一面是傳統(tǒng)保守,另一面是崇洋激進;一面是競爭開放,另一面是隨流封閉。這些相互矛盾、沖突的思想行為表征,使得人們的思想道德判斷呈現出多重標準、多座標系的特點,即口中同時念念不忘“ABC”和“之乎者也”的現“新新人類”遍布四周。
(二)差異與趨同的兩難
在很大程度上,互聯(lián)網+即是現代化,現代化即是工業(yè)化,工業(yè)化即是西方化,現實是一個以歐美為中心、“東方”邊緣化的情勢。中國要現代化,就不得不部分“西化”,于是一個差異與趨同的兩難境地產生了。全方位的開放,使得中國融入世界,世界落地中國,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到中國的獨特價值,開始目光轉向,了解甚至模仿“中國特色”,因此,部分國人迷信“美國的今日就是中國的明天”,同時有部分國人則斷言“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ヂ?lián)網+本身就是一個趨同與差異并立的過程,中國如何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持自我而不迷失民族性?這一難題同時也伴隨和詰難著所有新時代的國人。
在差異與趨同交織中,我國的國內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1.是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現代化建設為中心;2.是從封閉半封閉轉向全方位開放;3.是從過去的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4.是從人治轉向依法治國。在這樣一個差異與趨同兩難的境地里,中國社會正經歷五千年未有之變局。
(三)市場經濟與自由平等間的暗合
2001年,中國加入WTO,意味著全世界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同,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能否在全面施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又保持其純然的民族性?答案可能各具特色。因為來自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中國大行其道的背后,關聯(lián)著諸多西方核心價值觀—個性、自由、平等、法治、競爭等理念,甚至還包含西方世俗化的基督教元素。這就是為什么一直以來令我們非常頭疼的問題癥結:理論上講得頭頭是道的大道理一遇到實踐就不靈了。這證明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變了,面對市場經濟與自由平等的糾結關系,中國的改革開放還需要不斷地“摸著石頭過河”。
全新的環(huán)境必然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1.如何學習宣傳好我國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各項具體路線和方針及政策,提高國人貫徹執(zhí)行的自覺性和人們思想理論的認同度;2.如何引導國人正確對待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增強改革的信心和歷史責任感;3.如何在吸取人類優(yōu)秀成果的同時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蝕,始終保持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且不斷改革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中不適合或者不利于中國現代化的元素;4.如何貫徹依法治國的原則,增強人們的民主法制意識。
互聯(lián)網+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新形態(tài)和新業(yè)態(tài),是知識社會創(chuàng)新推動下的互聯(lián)網形態(tài)演進,2015年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先提出?!盎ヂ?lián)網+”不僅僅是互聯(lián)網的移動與泛在,以及與傳統(tǒng)行業(yè)的融合及應用,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chuàng)新,也引領了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