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厭學是目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危害性很大。尤其是受現(xiàn)在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大學生畢業(yè)就意味著失業(yè),使一些學生對學業(yè)感覺更加迷惘。學習興趣淡薄,學習能力下降,沒有目標沒有追求。其實,這就是沒有信仰的可怕性,現(xiàn)在我國中學生追星狂熱卻不知道歷史名人。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變化大。很容易受社會不良環(huán)境影響,所以會有厭學情緒。而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中學生;厭學;情緒
從教二十年來,發(fā)現(xiàn)許多中學生厭學情緒很嚴重,十幾年前,每個班級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學生有厭學傾向,而現(xiàn)在每個班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愛學習。嚴重厭學的學生在小學時就不學習了,表現(xiàn)上課不聽課,不完成作業(yè),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嚴重的甚至辱罵、毆打老師。那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該怎樣消除厭學情緒呢?本文主要針對中學生群體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
大部分學生的厭學跟智力水平無關,而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興趣動機、意志、情緒等心理方面的原因,還跟家庭、學校、社會都有一定的關系。總的來說,厭學的內在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外在原因是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1.學生自身原因,適應能力差,面對換老師、換學校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從而焦慮并進而產生厭學情緒、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如果再碰上測試自己的成績不理想,就很容易焦慮而產生厭學情緒;意志薄弱,抗打擊的能力差,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獨立和自理能力差,過分依賴家長和老師,稍遇挫折就沒有自信,悲觀失望。學習中一旦遇到難題或者考試失利有些學生就畏縮不前,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沒有人生目標,認為知識無用好多學生是整天上學,但不知道為什么來上學,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學似乎只是迫于家長的壓力。所以每天都上學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想著怎樣打發(fā)時間,就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找男(女)朋友,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中學生早戀的嚴重問題。加之,社會上很多文化水準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照樣可以掙大錢,過上輕松自在的日子。而另一方面有些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畢業(yè)就失業(yè),在局域內又出現(xiàn)了知識無用論。這是厭學情緒產生的重要因素。
2.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帶來壓力,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現(xiàn)在大多是一個孩子,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自認為更好的環(huán)境的同時希望孩子門門功課都優(yōu)秀。給孩子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學生成績不好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3.學校方面的原因,當前的應試教育,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雖然一直喊著素質教育,但由于升學率、教學成績、“一評三考”、教師職稱評聘制度依然存在,造成學校和教師只抓學生成績。好多老師為爭優(yōu)秀還是通過增加作業(yè)量來換取成績,把作業(yè)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這種無視學生主體性,不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的錯誤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提高成績,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個別老師的不良教學態(tài)度也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一個誘因。他們對教師這份工作不感興趣,只是為了生存才從事教學工作的。所以,他們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不鉆研教學業(yè)務,對學習較差或者好動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導致學生因不喜歡老師而厭學;學校生活單調,只上與中考(或者高考)有關的課程,忽視了學生的人性化發(fā)展,沒有做到因材施教,進而也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4.社會方面的原因 ,社會上不良現(xiàn)象的產生,使學生過早地看到了社會的負面的東西,中學生自制力較差,很難抵制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如網絡游戲、色情書刊影碟等等。每所學校的不遠處,都有諸如網吧、娛樂場所。學生一旦接觸便會沉湎于其中,無法安心學習;不可否認隨著高校的連續(xù)擴招,確實出現(xiàn)了一些諸如有些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的事情。而另有我們身邊文化不高卻靠門路賺了大錢、住好房、開好車的人。這些事件確實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消極態(tài)度。學生會覺得學不學還不是一樣,只要有關系到社會就會有發(fā)展。所以,他們就不想學習了。
二、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扭轉學生厭學風
要糾正厭學心理,必須依靠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學生厭學風有效得到控制。首先,·學校在抓好規(guī)范教學同時,更要把德育放到教育的首位,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德育滲透。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要給學生講一些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愛祖國、愛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做為學生的理想目標。讓他們真正懂得學習的目的,樹立崇高的理想;其次,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予表揚,讓學生自信?,F(xiàn)在在為了爭升學率,把學校都變成了中考(高考)的“加工廠”,只論分數(shù)不論能力。比如,我給一個班級代數(shù)學課,學習成績好的只有兩個,其他30名學生上課都不認真聽課,連書都不拿出來,這算是一個問題班級。然而我卻發(fā)現(xiàn)了他們很喜歡動手做折紙等工藝,他們用自己的巧手把教室布置一新,我表揚了他們。其中有一個小男生我夸他聰明,說他只要努力學習一定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這個學生原本上課書都不拿,現(xiàn)在竟然買了練習本做題了。在我提問時又及時給予肯定,他現(xiàn)在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業(y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代課的這個單元他的成績是最好的。再有,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樣不但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同時也給學生提供多方面成功的機會。而學生,成功的體驗會帶動他的學習。我們心理老師就組織了學生排練心理劇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覺不一樣的課堂生活,學生參與的情緒非常積極。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老師要讓學生不知不覺喜歡上你、喜歡上學習,那么你就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采用多種的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換位思考,我們也曾是學生,學生都喜歡幽默、博學的老師。,
總之,引起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決厭學心理也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這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力求有效的解決問題。全社會要也要形成一個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的社會大環(huán)境,真正使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力量。只有重視教育的多層次發(fā)展、正視學生的差異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材,才會讓學生重新燃起學習知識的希望,更好地完成學業(yè),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作者簡介:
王桂霞:(1974—),女,漢族,吉林梨樹人,梨樹縣喇嘛甸鎮(zhèn)中學教師,中教二級,研究方向:中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