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愿服務是高校所倡導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和諧的校園建設需要志愿服務精神來規(guī)范,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需要志愿服務精神來化解。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該自覺參與各種志愿活動,用志愿服務的精神來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
【關鍵詞】志愿活動;服務精神;和諧校園
一、問題提出
(一)研究背景
志愿服務是一項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yè),在人類自覺精神和建立美好社會愿望的有力推動下,志愿服務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聯(lián)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2001國際志愿者年”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志愿精神是互助友愛、奉獻進步的精神,是文化多元與文化融合的精神。當一個學校,以志愿服務精神來推動和諧校園建設時,往往呼喚著新的校園精神。
(二)研究意義
和諧的校園必定要有相應的文化,和諧作為一種文化理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命題與核心精神;志愿服務精神對和諧思想都有深刻闡發(fā),對和諧校園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針對現(xiàn)在一些學校某些同學誠信缺失、師生關系緊張、同學關系不和、道德觀念不強、不能文明用餐、不能及時歸宿等不文明行為時,和諧校園建設需要志愿服務精神來規(guī)范;就業(yè)推薦、黨員發(fā)展、評獎評優(yōu)、安全教育等方面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志愿服務精神來化解。這不僅有助于豐富、完善已有研究,更有助于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水平,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二、建設途徑
和諧校園是以校園為載體,作為師生精神家園的校園環(huán)境則穩(wěn)定有序、內(nèi)和外順、身心健康、文明禮貌、學風優(yōu)良、科技創(chuàng)新、政通人和為主要特征;志愿服務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延續(xù),但它始終沒有離開人文精神這一主線。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也是秉承這一原則,伴隨著志愿活動的召開,為了更好地踐行志愿服務精神,消除一些不和諧的音符;針對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來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在學期開學之初,學校就采取了星級文明宿舍的評比措施、出臺了控煙條例、制定了德育評比的辦法,組織文明用餐志愿者等來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下面就以某高校學生線條工作的實際,具體從以下七方面談建設途徑。
(一)思想教育建設方面
志愿服務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賞他人、與人為善、有愛無礙、平等尊重,這種在志愿服務中彰顯的志愿服務精神是最好的教育途徑。這項工作是全員、管過程育人,對于還沒有開學即將報道的大一學生,在發(fā)放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一并通知他們在開學時遞交一個《關注社會 志愿服務》的書面稿件,這不僅是對新生的一個思想教育,更有助于他們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中成長。
(二)學風、考風建設方面
積極進步精神是志愿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服務,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志愿活動中無處不體現(xiàn)著“進步”的精神,正是這一精神使同學們甘心付出。在安全穩(wěn)定的校園環(huán)境里,我們積極營造比學趕幫的優(yōu)良風氣,倡導誠信考試的考風。這促使師生、學生間平時的溝通、交流增加,身影顯現(xiàn)在圖書館的增多,考試作弊的減少,這種精神使我們的校園更加團結、和諧。
(三)文明、文化建設方面
為了在文化、文明方面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不僅召開了志愿服務、文明先行的主題班會,還以黑板報的形式來宣傳、展現(xiàn)志愿活動的精彩文化氛圍。志愿服務精神是包容精神的體現(xià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大學校園里,現(xiàn)在我們有100多個社團,開展的活動形式多樣,不僅在學校開展志愿服務,也為身邊的同學服務、和社區(qū)孤老結對,為社會公益奉獻;到處是大學生活動身影,四處是文明標語,大學生自由選擇參加活動,展示自己的風采、永葆青春活力,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針對不同文化、不同社團包容心態(tài),展現(xiàn)了和諧校園中大學生的文明素質(zhì)與健康的文明習慣。此外,志愿服務的精神已經(jīng)成了許多大學生難以割舍的習慣。
(四)身體、心理健康方面
身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生命之本,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得益于我們校園里開展的各類活動與球類比賽,尤其是通過晨跑來鍛煉身體的方式值得推崇,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這樣養(yǎng)成了每天早起的好習慣,呼吸早晨的新鮮的空氣,保持一天良好的心情。展現(xiàn)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五)生活園區(qū)建設方面
寢室不僅是同學們溫暖的家,更是一個溫馨的心靈港灣。在學期一開始,校園生活園區(qū)里便開展星級宿舍的評比活動掀起了生活園區(qū)活動的高潮。不僅有樓層管理員明天的檢查,還定期組織保衛(wèi)處安檢人員、學生干部抽查宿舍衛(wèi)生與安全情況。不僅有詳盡的評比細則、評分規(guī)則,把學生在寢室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進行量化,還把評比的結果與學生評獎評優(yōu)掛鉤,作為評選的一個參考依據(jù),這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自我管理與教育;在同學們當中形成了一種文明之風、健康之風,也是一種安全之風。文明宿舍的評比,要求是積極向上的、認真負責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使用大功率電器的安全隱患;保持宿舍的有效通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甲流,保持健康;還有助于人文素質(zhì)的提高、起到文明修身的作用。
(六)評獎推優(yōu)建設方面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涌現(xiàn)出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為了表彰先進,大力弘揚這種志愿服務精神,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評選為“周之星”、“志愿者之星”、“校園文明服務標兵”、“先進志愿者”、“優(yōu)秀志愿者” 等先進個人。同時,對于獲得獎勵的志愿者的德語測評成績提高一個等級,對于各類獎學金、獎勵的評定,團員推優(yōu)、黨員發(fā)展也作為一個優(yōu)先條件。在志愿服務中,學生黨員的行動和事跡為其他志愿者樹立了榜樣,在他們的帶動下,志愿者們爭做優(yōu)秀共青團員,還紛紛提交入黨申請。為和諧校園全面推進“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貢獻了一份力量。
(七)幫困助學建設方面
志愿服務包含著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通過辦理助學貸款、申請助學金、參加勤工助學、義工等形式來解決困難學生的經(jīng)濟問題,同時這些同學憑借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幫助那些處于困難和危機中的同學。以“互助”精神喚醒了許多人內(nèi)心的仁愛和慈善,使他們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獻。“助人自助”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自強自立,重返生活舞臺。受助者獲得生活的能力后,也會投入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志愿活動中,正是這種互助的精神,推動了和諧校園的建設。
三、結果反饋
志愿服務精神是科學精神的凝聚,志愿服務精神是包容精神的體現(xiàn),志愿服務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延續(xù),這些精神必將推動我們的校園建設更加和諧。把高度概括化的志愿服務精神具體化,根據(jù)學校的當前的實際,并把這些精神與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相結合,使德育測評有章可循;把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量化,并納入到獎評體系,與獎學金評定、團員推優(yōu)評、黨員發(fā)展相掛鉤,真正做到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與日常行為結合起來,從而把志愿服務精神切實貫徹落實到和諧校園建設,對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在志愿服務精神的指引下,學生線條的這些舉措,正在逐漸的改善。志愿服務精神不是泛泛而談的空洞思政教育,而是在做的過程中思想逐漸成熟、文明禮儀等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態(tài),以及人生價值的升華;一系列不同角度的舉措正逐漸把我們的校園建設的更加美好、和諧。
參考文獻:
[1]滕漢昱.大學生弘揚志愿服務精神之我見[J].青春歲月,2015(16).
[2]成思危.和諧社會理念的哲學基礎.來源:光明網(wǎng),2005-11-30.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第20卷.P589.
[4]高云,何亮.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J].黨課,2015,(6).
[5]羅公利,肖強.青年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建設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