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氣候變化已漸漸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環(huán)境問題,進而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氣候變化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是因為,氣候變化會影響到水文的循環(huán)過程,也會影響到水資源系統(tǒng)的功能與結構,進而使得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人們需要了解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一些后果,進而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來降低這種不利影響。
【關鍵詞】氣候變化;水文水資源;影響分析
引言
目前全球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環(huán)境問題便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水文水資源,進而對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等方方面面產生一系列的影響,也使得世界各國對水文水資源的工作迎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1]。所以,世界各國有必要針對氣候變化會對水文水資源產生何種影響而做出準確的預測與分析,從而做出相關應對措施。有效降低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1.氣候變化對水文的影響
水文循環(huán)是全球氣候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會受到氣候系統(tǒng)的制約,也會對氣候系統(tǒng)實施反饋。氣候變化必然會對水文循環(huán)產生影響,而且水文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當地所處的氣候條件所決定的[2]。因此,流域的氣候條件在客觀上影響了一個區(qū)域內水文循環(huán)的發(fā)展變化。氣候變化會通過相對濕度、風、日照、降水、氣溫等對水文循環(huán)產生間接或直接的影響。氣候系統(tǒng)中,降水的輸出是主要的直接因素。在某一特定區(qū)域之中,降水是水文循環(huán)的開始。下圖為氣候變化對寧夏某地區(qū)降水量與徑流量的圖示:
1.1影響到降水量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各個區(qū)域內的實際降水量變化差異較大,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qū)的降水量明顯更多。以中國為例,中國近一百年的年降水量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年代動蕩與年際變化。從中國近五十年的降水數據上來看,在中國的四川盆地、山東半島、華北中南部、東北部等地區(qū)都出現了降水量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在淮河流域與海河、黃河、遼河流域,它們的年平均降水量在近五十年間,減少了將近一百二十毫米[3]。但是,與此同時,在全國的其它地區(qū),包括東南丘陵、東北北部、長江下游及西南西部等地區(qū),它們的年降水量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遞增現象,特別是華南沿海與長江下游地區(qū)。除此之外,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所發(fā)生的黃河中下游流域與華北平原的持久干旱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洪水頻發(fā)具有深刻的氣候變化背景。
1.2影響到徑流量
我國近五十年來,松花江、黃河、長江、珠江、淮河、海河的徑流量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便是海河流域,它的徑流量在一九八零年以來明顯比八零年以前減少了,地下水位也相對減少了。在黃河之中,某些流域還發(fā)生了較為嚴重的斷流現象,而且全流域的年均徑流量正在不斷減少[4]。徑流量對氣溫變化與降水變化的敏感性不同,對于大部分流域而言,徑流量對降水的變化比對溫度的變化更為敏感。而且我們在這里還必須指出的一條就是,河川徑流量的變化除了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之外,還受到了人類活動的重大影響。
1.3蒸發(fā)量會變化
蒸發(fā)量是維持地表熱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證水量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文循環(huán)中受氣候變化與土地利用影響最直接的一項。就中國目前的相關研究數據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目前的蒸發(fā)量正呈現下降的趨勢,而且全球的蒸發(fā)量也適應了這種趨勢。這是因為氣候變化所引發(fā)的全球變暖使得地表的熱量與水分收支情況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但具體的規(guī)律如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1.4冰川漸漸退縮
基于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較為明顯,這就會使得全球范圍內的冰蓋、冰帽、冰川等出現退縮,海水熱膨脹明顯的現象發(fā)生,進而引起了海平面上升。就像我國,在近五十年以來,其沿海海平面的年平均上升速度為兩點五毫米,還略高于全球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河口會發(fā)生海水倒灌現象,進而使得淡水鹽化,沿海地區(qū)土地鹽漬化,從而給沿海城市的供水與防洪帶來不利影響。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不足百分之三,而這百分之三中的淡水又多以冰川的形式而存在[5]。冰川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全球變暖會導致冰川融化而迅速退縮,進而也影響到了冰川徑流量的變化,還影響了靠冰川融水來補給淡水人們的生產生活。目前來講,全球的冰川都呈現出退縮的趨勢,冰川的退縮會導致河川的調節(jié)能力大大下降,進而引發(fā)水資源供應危機。
2.氣候變化會影響水資源
2.1水資源的供需
基于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使得我國當前六大江河中的河流徑流量正呈現明顯減少的趨勢,未來我國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與氣候的持續(xù)變化而產生更多不確定的因素,進而增加了我國水資源供需緊張的矛盾。而且,這個矛盾在北方地區(qū)尤為明顯。所以,基于這種情況之下,有效開展水資源系統(tǒng)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評估以及水資源具體承載力的分析便顯得至關重要。氣候變化會引發(fā)水文循環(huán)的變化,進而導致水資源在時空的重新分布上以及水資源的數量上產生巨大的改變,進而給我國的用水安全帶來重大威脅,也直接增加了管理水資源的難度。
2.2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
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使得許多河流與湖泊的水溫上升,進而影響到了其中的熱力結構與水質,而且河流徑流量正不斷減少,因此,必然使得水中的化學成分增加。水溫與水質的變化會使得湖泊中的浮游生物與藻類大量繁殖,進而使得水中的耗氧量急劇增加,導致了魚類的過早遷徙。像太湖,以前太湖湖中的藍藻繁殖期在七到八月,但現在看來,在四至五月便出現了藍藻的大量繁殖,進而影響到了太湖湖中的生物多樣性。而且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川流徑流量減少,也對生態(tài)需水量產生了不利影響,像海河、黃河等河流徑流量減小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所帶來的危害已經是有目共睹的。
3.基于氣候變化背景下水文水資源工作的具體方向
基于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水文水資源工作首先要正確認識到當前我國水文水資源的現實狀況,針對我國目前水資源對氣候變化適應性較低的問題,我們在具體的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中,需要認識到我國水資源在應對氣候變化時的脆弱性這一現實。其次是要確定改變水資源適應氣候變化脆弱性的努力方向,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充分研究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進而才能有所根據與有所目的地開展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這就要求要加大對水文水資源的研究力度,能夠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與理論突破來使得對水文水資源的評價預測機制變得更加完善。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高對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4.結語
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會對水文水資源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到人類的生產生活。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而采取相關措施,進而不斷降低其危害,不斷提高自身的適應性,從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慶,張建云,劉九夫,李巖,賀瑞敏.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研究綜述[J].中國水利,2011,02:47-51.
[2]張利平,陳小鳳,趙志鵬,胡志芳.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2,03:60-67.
[3]劉昌明,劉小莽,鄭紅星.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問題的探討[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13,02:21-27.
[4]王順久.全球氣候變化對水文與水資源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05:223-227.
[5]劉彩虹.淺析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27:155.
作者簡介:
馮學明,男,(1985-05.12),單位:寧夏水利水電工程咨詢公司,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水文與水資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