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糊是語言的固有屬性,客觀地存在于各種類型的語言之中。合同作為明確權(quán)利義務關系的書面文體,要求語言使用準確、明確和簡潔。模糊性是法律語言的一大特征,指的是詞語或概念所涉及的范圍界限不清,從而使有些事項無法確定地加以歸類。作為法律語言的一部分,合同中大量使用模糊語也是正常的語言現(xiàn)象。本文從模糊語對合同活動所起的作用這儀角度,探討英語合同中模糊語的使用現(xiàn)象。
[關鍵詞]模糊語;英語合同;作用
一、引言
模糊是指無法清晰界定事物的界限,語言學上的模糊(fuzziness),是指無法確定一個詞的外延,模糊語是指外延不確定的詞。例如“良好”、“孩子”、“富裕”,多好算是“良好”,幾歲的人是“孩子”,有多少財富算是“富?!保茈y確定。但是,這種不確定性是詞語本身的固有屬性,緣于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局限性,或者所認知對象本身就是模糊的,或者由于表達者本人記憶力缺陷、故意隱瞞細節(jié)、或者為了方便交流的需要。模糊語言反映了人的思維方式,在一定條件下,模糊語的使用可以使語言的表達更準確、更全面,模糊語言并不是語言的缺陷。[1]由于主客觀因素,使得任何一種語言都無法實現(xiàn)絕對精確表達,即使是對精確性要求極高的法律語言、合同語言,也無法回避模糊語。精確和模糊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可以達到對立的統(tǒng)一。
起草合同的最終目的是明確當事人權(quán)利義務關系,不是語言的精確,也不是語言的模糊,而模糊和精確一樣,是實現(xiàn)合同目的一種手段與技法。
二、英語合同中模糊語的作用
1.有利于合意的形成,合同的建立。
先有合意,然后才能有合同,而合意的產(chǎn)生是通過大量的磋商和談判。因在談判階段, 談判雙方均有形成合意的傾向,在語言選擇方面,會盡量用語委婉, 會避免在談判中刺激對方情緒;會避重就輕、本能地選用模糊的詞語,概括地說明繁雜的事項,盡量減少雙方認知上差異, 以減少沖突提高談判效果。這些模糊語所隱藏的認知盲點和認知差異的確有利于形成。例如:Our products are supiror in quality.(我們的產(chǎn)品質(zhì)量上乘。)“supiror”語義模糊,到底怎樣的質(zhì)量是上乘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2.有利于表意準確。
模糊不一定帶來沖突和含混,合同起草過程中,適當使用模糊語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增強語言的靈活性,能夠更符合客觀實際,從而更精確地描述合同標的,使雙方的權(quán)利義務更明確。誠如羅素所言:“一個模糊的認識比一個精確的認識更有可能是真實的,因為有更多可能的事實證明這一模糊認識?!盵2]因為合同條款是對未來行為的規(guī)范和指導,而人類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有時無法或者不便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歸類,此時選用模糊語,更能適應情勢的不斷變化,更能與時俱進,覆蓋范圍更完整,從而更精確。例如,外貿(mào)合同中關于仲裁條款的第一項是這樣說的:“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amicably by negotiation.”可是,“amicably”一次,并沒有明確說明,爭端如何通過談判解決,但是卻表明了起草者希望通過“和平”的方法進行“友好”協(xié)商的態(tài)度。
3.有利于表達明確。
合同中適當選用模糊語,也可以確保合同條款對雙方權(quán)利義務的規(guī)定表述的更加明確。有些事項所涉及到的范圍本身不明確,或者不可知,如果用具體語言進行描述,會改變其應用有的范圍,從而改變合同雙方的權(quán)利義務關系,產(chǎn)生語義上的漏洞,為合同的執(zhí)行帶來困難。如:If either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 prevented from executing the contract by such events of Force Majeure as war,serious flood ,fire, typhoon and earthquake,or other events agreed upon between both parties, the term for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 shall be extend for a period equivalent to the effect of such events. 上例選自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other events”到底包括哪些事件,并沒有具體列明,因為沒有辦法提前預見,如果非要列舉出一些事件,容易縮小不可抗力的范圍,只有選用這樣的模糊語,才能使表達更全面,更明確。
4.有利于語言簡潔。
適當?shù)哪:Z可以簡化合同語言,使之更簡潔、重點更突出。如上例中,如果把“other events”一一列舉出來,擴大或縮小不可抗力的范圍不說,還使得行文繁冗,詳略倒置,甚至改變了合同當事人確定本條款的本意。
雖然,合同語言的主流特質(zhì)是嚴謹和精確,但是,言簡意賅也是非常重要的。起草合同時,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項都一一列舉出來,不可能十分精確地表述出所有的權(quán)利義務關系, 所以對于那些不是核心條款又無法簡單表述時,借助模糊語言可以用較少的文字足夠表達復雜的事項,可以實現(xiàn)合同語言的簡繁得當。
三、英語合同中模糊語的使用的注意事項
1.能夠具體表述就不用模糊語。
起草合同時,應該模糊的地方必須模糊。但過多地模糊語言,很可能為未來的合同糾紛埋下伏筆。如起草合同時,盡量避免直接借用談判記錄,如果直接借用談判記錄的話,起草的合同文本有時難免會直接引用談判階段為了達成合同而使用的模糊語,導致合同所記錄的事項不足夠明確,甚至有可能,合同當事人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在執(zhí)行合同階段,利用模糊語界限不明的特點, 做出損害另一方的利益的事情。應該精確時盡量不要模糊。能夠具體表述的條款,盡量具體說明。
在審核合同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合同中的模糊語使用是否恰當。
2.有些模糊語使用,要注意上下文的配合,予以充分的語境背景。
模糊語本身界限不明,沒有獨立的意義,單獨使用會讓人費解。必須放在充分的語境中,有上下文的配合,模糊語的意義才不只有“模糊”,才能有意義,才會發(fā)揮作為語言工具和語言技巧的作用。所以,在起草和審核合同文本時,一定要注意模糊語的語境是否充分,如果不充分,可能會造成歧義,帶來不必要的糾紛。
四、總結(jié)
一份完美的合同,其文本語言模糊性和確切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具體表述和模糊語共同實現(xiàn)了合同中明確的權(quán)利義務關系。在起草、審核、簽訂合同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區(qū)分合同使用的模糊語是否合理,是否有充分的語境背景作為支撐,是否能夠在法律和公約的規(guī)范內(nèi),能夠?qū)贤瑑?nèi)容進行充分和合理的解釋。
參考文獻
[1]伍鐵平,1999.《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108 頁—124頁.
[2]伍鐵平,1986.“語義的模糊性和詞源學”[J].上海:外語教學,(1): 22-26.
[3]張喬,1998.《模糊語義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宋雷等,2010.《英漢對比法律語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王鳳麗, 2000.《合同的漏洞欺詐與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
[6]馮麗,2006.《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語用功能研究》[M].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課題項目
江門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的編號為“JM2014B19”的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