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延安整風運動是我們黨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的一次成功實踐。經過這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活動”,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空前地團結和統(tǒng)一。今天,已經執(zhí)政六十多年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改革開放和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征程中,認真領悟延安整風運動所體現(xiàn)的求實學風、求是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等方面的政治智慧,對于我們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完成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延安整風;執(zhí)政能力;啟示
運用整風的方法,在中共全黨內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解決黨內矛盾,鞏固黨的組織,增強黨的團結,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加強黨的領導,這是我們黨自身建設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我們黨得出了整風是解決黨內矛盾有效方法的正確結論。從抗戰(zhàn)時期到今日,我們黨已經進行過多次的整風運動,給人們帶來深刻印象的有四次:延安整風、1950年整風、1957年整風和1998年的“三講”教育。
自1942年春到1945年4月,我們黨在中共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因為這次整風運動從延安開始,并以延安為中心擴展到其他根據(jù)地,所以黨史上稱之為“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運動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根據(jù)地開展的一次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是中共黨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
一、延安整風的原因
(一)徹底清算王明“左”和右的錯誤在黨內的影響
到1941年,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二十年了,二十年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革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也經歷了嚴重的挫折。其中,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事業(yè)帶來的損害是最大的。
從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黨批判并糾正了王明等人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的“左”傾錯誤和抗戰(zhàn)初期的右傾錯誤,在全黨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正確領導,黨的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沒有來得及在全黨范圍內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特別是沒有從思想的高度對造成過去黨內歷次“左”傾和右傾錯誤的根源進行深刻的總結,所以,黨在指導思想上仍存在一些分歧。
(二)全面提高黨的理論水平
自1937年7月到1940年7月,中國共產黨從4萬人發(fā)展到70多萬人,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黨員出身于農民或其他小資產階級的家庭,缺乏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有許多人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并沒有在思想上入黨,缺乏辨別大是大非的水平。
(三)改進黨的作風,與解放區(qū)人民共渡難關
自1941年到1942年,日軍在華北連續(xù)推行了5次“治安強化運動”,使用兵力千人以上的“掃蕩”達132次,有時反復“掃蕩”一個地區(qū)達三四個月之久,殘酷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氣和進行細菌戰(zhàn),瘋狂搶奪老百姓的糧食、牲畜,燒毀房屋,制造無人區(qū),破壞根據(jù)地軍民的生存條件。
國民黨政府從1940年10月起停發(fā)了八路軍的薪餉、彈藥、被服等物資;皖南事變后,國民黨以數(shù)十萬大軍包圍、封鎖陜甘寧邊區(qū),阻絕外界對邊區(qū)的援助。對敵后抗日根據(jù)地也不斷侵擾,進行搗亂和破壞。
由于日軍的殘酷進攻和國民黨的封鎖,加上華北連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到1942年,八路軍、新四軍人數(shù)下降,抗日根據(jù)地面積縮小,生產和生活條件遭到嚴重破壞,物資嚴重短缺,財政經濟和軍民生活極端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二、延安整風運動的開展
延安整風運動從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經歷了中央領導層整風學習、全黨普遍整風和總結提高三個階段。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深刻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號召全黨注重調查研究,樹立理論和實際相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作風,為開展整風作了思想動員。全黨整風是從1942年2月毛澤東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兩篇講演開始的。這兩個報告全面闡明了整風運動的任務和方針。1943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高級干部進一步研究和討論黨的歷史問題,整風運動轉入第三階段,即總結提高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高級干部從切身實踐經驗中更好地認識了黨的歷史上路線是非問題。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內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了正式結論。這個決議的通過標志著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這是同“左”傾錯誤領導所實行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相反的。整風的方法,是認真閱讀整風文件,聯(lián)系個人的思想、工作、歷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區(qū)部門的工作進行檢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弄清犯錯誤的環(huán)境、性質和原因,逐步取得思想認識上的一致,提出努力的方向。后來,毛澤東在貫徹執(zhí)行這一方針時,又進一步把它概括為一個公式:“團結——批評——團結”,即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
三、延安整風運動帶給我們的啟示
延安整風運動雖然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我們的黨今天所面臨的形勢、任務和黨自身建設狀況與那時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延安整風運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經驗并沒有過時,相反,仍然是我們黨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法寶,對當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歷史使命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
(一)“改造學習”帶給我們的啟示
毛澤東曾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尖銳地批評那種“不愿意做系統(tǒng)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僅僅根據(jù)一知半解,根據(jù)‘想當然’,就在那里發(fā)號施令”的“主觀主義的作風”。在《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中,毛澤東告誡全黨要從“改造學習”人手,樹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堅決反對主觀主義,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體地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要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政黨文化的理論品質,就必須樹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堅決反對主觀主義。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的思想基礎。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我國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黨的建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黨所面臨的課題和任務也日益緊迫。要想切實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我們就要把學習的過程,當作調查研究的過程。要有求真務實的學風,要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學習、運用和發(fā)展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一切科學理論。在學習中,我們不應該搞轟轟烈烈的形式主義,而應該把功夫用在潛心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上。只有以這樣的態(tài)度學習理論,研究理論,才能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只有用這樣活生生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黨的各項工作,才能真正提升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
(二)“整頓黨風”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整頓黨的作風》的演說中,毛澤東批評了那些有宗派主義傾向的人,指出:“宗派主義是主觀主義在組織關系上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如果不要主觀主義,要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實事求是的精神,就必須掃除黨內宗派主義的殘余,以黨的利益高于個人和局部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使黨達到完全團結統(tǒng)一的地步?!鼻宄h內宗派主義的殘余,實際上是讓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明確民主和集中的關系,清醒地認識到宗派主義思想會嚴重阻礙黨的路線的實行。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實行這種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目標是要努力在全黨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三)“整頓文風”帶給我們的啟示
1942年2月8日,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的演說中,十分通俗形象地概括了“黨八股”的八大特征:“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出去,禍國殃民”。
文風是一個人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風和人格的反映,從政黨政治的角度看,一個執(zhí)政黨的文風就是該黨的黨風。類似于黨八股這樣的文風問題,實質上就是黨內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一直以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就是我們黨的一個頑癥。它破壞黨的形象,使黨員干部脫離群眾,擺脫群眾監(jiān)督,是黨內腐敗現(xiàn)象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首先我們必須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讓廣大黨員干部真正解決立場問題,確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這也是今天整頓黨風的根本性問題。其次,擴大群眾監(jiān)督渠道,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是黨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有效工具,要不斷拓寬監(jiān)督渠道,擴大群眾監(jiān)督內容,逐步完善群眾監(jiān)督體系,充分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第三,發(fā)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延安整風把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整頓黨的作風的主要形式,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果。在今天,我們仍然要保持這種作風,在黨內形成一個自查自省的文化氛圍,自覺地把形式主義消滅在萌芽中。
延安整風運動向世人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自我教育、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黨。每當歷史發(fā)展的緊要關頭,我們黨總能順應時代潮流,洞察歷史走勢,及時清除妨礙自身建設與發(fā)展的毒瘤,正確把握黨的事業(yè)的前進方向。延安整風運動雖已成為歷史,可是它那為救國救民而奮起、為統(tǒng)一思想而學習、為優(yōu)化作風而糾錯、為堅強隊伍而整改的成功做法,早已化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寶貴經驗,它也必將成為如今黨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3]田榮山.新編中共黨史教程[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
[4]蓋軍.中國共產黨80年歷史簡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5]王樹萌.論延安整風運動的基本經驗[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楊立志,欒雪飛.論延安整風運動對當前政黨文化建設的價值[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8年3月.
[7]周碧晴,陶斌義.抗戰(zhàn)時期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啟示[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作者簡介
李和忠,男,助教,遵義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56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