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的救贖在于把人從罪惡之中釋放出來,而如何釋放,便是藝術之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了,金基德的《圣殤》便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這部大受好評的新作和其早年的《撒瑪利亞女孩》有眾多異曲同工的地方,兩部作品的片名及海報都帶有濃重的基督教氣息,都是關乎罪惡與救贖的故事,一樣的殘酷與凌厲。金基德對宗教似乎有難以抑制的熱情,從西方的基督教到東方的佛教,眾多東西方的宗教精神內涵都屢見其作品:救贖、犧牲、因果輪回、貪、嗔、癡、現(xiàn)世受罪、宿命、涅磐等等,這些浸染了濃厚的宗教意味的作品成為了解讀金基德本人思想的重要符號。金基德對于以上主題的解讀一貫極端殘酷,當然極端的殘酷早已然成為金基德電影風格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這種觸目驚心、虐心的現(xiàn)世受罪也是源于東方的佛學,忍耐、超脫、涅磐,而對邊緣世界的關注,往往讓這些宗教符號更具有價值。不論是救贖還是涅磐,金基德都熱衷于用最血淋淋的方式去解讀邊緣世界,但一切殘酷的背后,卻是一顆極度悲憫的心。
《圣殤》是金基德作品中較容易解讀的一部,雖然依舊殘酷虐心,但相對于之前的作品,金基德這次懷揣著極大的善意,這種善意隱藏在復仇的表象下,隱隱約約又慘烈無比。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個十足的惡人,他的存在就是為了毀滅,毫無人性可言,冰冷堅硬的內心似乎永遠看不到一絲善的縫隙,儼然是撒旦的信徒,但是一個中年婦女的突然闖入改變了這一切,她一步一步的用母愛融化了這顆看似堅不可摧的鐵石心腸,同時也以極端的誅心的方式教會了他救贖,而這堂課的代價是極其慘烈的,它毀滅了兩個人,因為這母愛的背后是扭曲的仇恨,更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因果與宿命。金基德不溫不火用手術刀般冰冷的鏡頭解開了這個故事,用旁觀者冷漠的眼光賦予這個故事灰暗的色調,而故事背景下面現(xiàn)實的冰冷質感更讓這個故事寒意透人?!妒憽分胁粩喑霈F(xiàn)的基督標語從一開始便暗示了救贖的主題,而關于救贖,金基德這次的解讀是懷揣著極大善意的,母親自殺前的泣語給這個冰冷無比的故事添上了一抹無可奈何的暖色,愛最終化解了仇恨和罪惡,當影片末尾三人在墳墓中依偎在一起時,金基德對于人性及現(xiàn)實的極大悲憫和無可奈何的強烈宿命感一瀉千里。
相對于金基德作品之前的肅殺和暴戾,《圣殤》更為平和,隱喻的運用也少了很多,但是內容依舊深刻,鏡頭也依舊對準了邊緣的世界,關于現(xiàn)實描繪刻畫的比重也有很大的上升,《圣殤》故事發(fā)生的地方就是一個即將拆遷的城中村,破敗蒼涼,生活在里面的底層群體也各有各的不幸,包括主人公崗作自己,本身也是一個身世凄慘的人,殘忍的現(xiàn)實,殘忍的罪惡,殘忍的故事,金基德對現(xiàn)實世界的敵意或者是悲觀依舊隨處可見,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對殘酷廉價的販賣,但是我們不能強求一位有自己獨特世界觀的藝術家去創(chuàng)作大部分人喜聞樂見的東西,因為這個歌舞升平的世界確實需要一些人去冷冰冰的思考這個世界和整個人性是否真如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使影像呈現(xiàn)的是夸張的殘酷的,其背后也只是對人性一種真誠無害的憫憐。
金基德比以前仁慈了,冰冷之雪白中留了一抹無可奈何的紅色,對于片中的男主角來說,死亡不是重點,而是歸途,片尾那條綿延的紅線似乎通往的是希望,雖然依舊是殘酷的寄托,但是誅心之后,這種肉體的獻祭救贖又算什么呢。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人性本善,可惡是現(xiàn)實對人的改造和迫害,撒旦和耶穌的區(qū)別也只是在于一念之間,沒有永恒的罪惡,不變的只有人性的復雜,這是一種善意的姿態(tài),但金基德懷著對人的善意卻依舊不愿意善向這個世界,或許這種充滿敵意的姿態(tài)才能讓苦行僧金基德更加冷靜的去思考,去鞭撻吧 。
《圣殤》是金基德的第十八部作品,一路下來灰暗且殘酷,讓人觸目驚心,但是背后不變的是金基德對人性及世界的極度悲憫,這個導演的骨子里背負了太多,像一個沉重的苦行僧一樣,每一段旅程的路上,都是他留下的斑斑血跡,這或許就是金基德的終極救贖吧。
(請作者見刊與本刊聯(lián)系)
片名:圣殤
導演:金基德
編?。航鸹?/p>
主演:李廷鎮(zhèn)/趙敏秀/伍基洪/姜恩珍
類型:劇情
官方網(wǎng)站:pieta.kr
制片國家/地區(qū):韓國
語言:韓語
上映日期:2012-09-06(韓國)
片長:104分鐘
又名:圣母憐子圖 / 母與子 / 施恩 / Pieta [責編/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