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帝時期對生孩子的家庭實行稅賦減免,給懷孕者糧食以養(yǎng)胎。
公元45年,一隊浩蕩的駝隊載著一群隆準深目、衣著華麗的胡人來到東漢帝都洛陽。這些胡人來自遙遠的西域,是西域十八國送到漢王朝做質子的王子。西域十八國質子的到來讓光武帝劉秀頗為糾結,因為西域諸國遣送質子的目的是希望東漢王朝向西域派駐軍隊,設立西域都護府,維持西域地區(qū)的秩序和安寧。
新莽末年,整個中原地區(qū)陷入了各種武裝力量相互攻伐拉鋸的大混戰(zhàn)之中。當光武帝劉秀在戰(zhàn)火中脫穎而出,建立東漢王朝的時候,一度歸附漢王朝的匈奴已重新獨立于蒙古高原,時常與烏桓、鮮卑等民族聯(lián)手襲擾漢邊;中原王朝更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野心勃勃的莎車國企圖乘機武力統(tǒng)一西域。
作為開國皇帝,有著掃蕩群雄、一統(tǒng)天下武功軍威的光武帝劉秀似乎理應爽快答應西域諸國的請求,向西域派遣都護和軍隊,將漢王朝的勢力擴張至整個西域,為子孫后代開創(chuàng)更為遼闊的基業(yè)。然而,劉秀思慮再三后,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為由,婉拒了西域諸國的請求。于是,西域諸國不得不向匈奴臣服以尋求保護。
劉秀這種偃武修文、不尚邊功的選擇實屬無奈。根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時候,西漢王朝的在籍人口總數(shù)為5900多萬。經(jīng)歷了王莽代漢和新莽末年的大混戰(zhàn),到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根據(jù)《續(xù)漢書·郡國志》劉昭注引伏無忌所記,東漢王朝的在籍人口僅有2100萬。僅僅半個世紀,人口便減少了60%之多。盡管有學者認為,這與東漢建國之初,大量流散農民尚未登錄戶籍有關。但東漢初年,人口的劇烈減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古代社會,人口多少關系到賦稅征收、兵役和徭役征發(fā),是國力最具說服力的指標。因為人口銳減、國力不足,更兼匈奴雄踞北方虎視眈眈,光武帝劉秀不得不主動放棄經(jīng)營西域。
為迅速恢復國力,從光武帝開始,東漢初年幾任帝王在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同時,都非常重視人口的保護和發(fā)展。
光武帝曾多次下詔釋放奴婢,規(guī)定凡虐待殺傷奴婢者皆處罪;同時釋放囚犯,甚至對一般犯有死罪的,也減刑戍邊;實行精兵簡政,復原大量郡國兵和戍卒,讓他們回歸家庭和生產;對愿意重新定居入籍的流民,給予賜爵一級的優(yōu)待,使大量流民回到土地上來,從事生產勞動。
到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東漢的人口已恢復至3400多萬。于是,在73年,國力壯大的漢明帝改變建國以來息兵養(yǎng)民的策略,派遣大將竇固出酒泉西進至天山,大破北匈奴。班超也奉命出使西域,降服鄯善、于闐等國。東漢王朝于74年重置西域都護府。
然而,東漢政府這次武力展示并未有持續(xù)的功效。第二年,匈奴騎兵卷土重來,西域諸國加入反叛行列,襲殺西域都護。此時正值漢明帝駕崩,漢章帝繼位。西漢軍隊在西域遭此重創(chuàng),章帝下令召回留駐西域的所有使節(jié)、軍隊,撤銷西域都護府。
漢章帝執(zhí)政的十三年,東漢政府沒再派遣大軍征討匈奴,只有小股部隊支持留駐西域的班超以一己之力為漢王朝經(jīng)營西域。同時,漢章帝更加注重人口的保護和發(fā)展。在元和二年和三年(85、86年),章帝兩次頒布詔命,明確規(guī)定,對生孩子的家庭實行一定稅賦的減免,政府給懷孕者糧食以養(yǎng)胎;對那些沒有父母親屬的嬰兒,以及有子女無法養(yǎng)活的家庭,政府還會給予糧食以救助。
漢政府獎勵人口生育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和帝元興元年(105年),東漢在籍人口的總數(shù)達到5300多萬,進入全盛。正是在漢和帝時期,大將竇憲先后兩次率大軍出征,在稽落山、金微山大敗北匈奴。從此以后,北匈奴西遷,不復再對漢王朝形成威脅;而南匈奴則徹底成為了漢王朝的臣屬。
注重民生,保護人口發(fā)展,是古代中國王朝興盛的關鍵密碼。盡管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人口的數(shù)量和繁衍有了新的看法,但不可回避的是,在那些冷冰冰的人口數(shù)字下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人,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思辨能力的人,一直都是文明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