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提出“今天要打誰”后,她也不能拒絕,她覺得拒絕了很沒面子。同伴壓力是她們參與校園暴力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學校里“沒有人敢惹”,也讓她們覺得虛榮得到了滿足。
專家出鏡:紀鵬飛,資深心理咨詢師,在青少年心理咨詢方面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
最近,一組女生被毆打,嘴里被塞上黃瓜,被迫下跪的照片在某論壇上傳,引起廣泛轟動。她被打和被羞辱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和肇事者有一些口角。
在更早的時候,浙江省慶元初中幾名學生將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關在黑屋子里暴力毆打,并用香煙頭燙傷小孩;云南一女生被6名女子毆打并強行拍裸照上傳;江西省永新縣多名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對著另一名跪著的女孩連扇耳光,不時用腳踹其身體,毆打時間長達5分鐘……在這些事件中,大部分施暴者和受害者均為年輕的學生。年少的施暴者往往外表正常,智商沒問題,也沒有精神病理癥狀,但暴力傾向非常明顯。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認為校園暴力是一種與學生人格特征有關的問題行為。校園暴力實施者通常具有暴力傾向,他們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自控能力差,往往從對他人的凌辱中釋放自己的消極情緒并獲得快感、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的暴力傾向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背景。
孩子為什么病了
在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道記錄的案例中,一個叫湯晴的初二女生剛下課就被幾個女生拖到廁所,扇耳光,用拳頭踢打。原因是因為領頭的女生發(fā)現(xiàn)湯晴說她壞話,在后來的調查中幾個參與打架的女孩其實并不清楚湯晴到底有沒有“說壞話”。這個女生遭受了一場毆打,原因居然是莫須有的。讓人震驚的是,受害者湯晴在接受采訪時說,打她的那個女生小團體并不是唯一的,幾乎在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都存在這樣的“組織”,絕對不能惹。在記者隨后對一名“絕對不能惹”的女生采訪時發(fā)現(xiàn),她們也很害怕打人被老師告訴家長,但當朋友提出“今天要打誰”后,她也不能拒絕,她覺得拒絕了很沒面子。
同伴壓力是她們參與校園暴力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學校里“沒有人敢惹”,也讓她們覺得虛榮得到了滿足?,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王子、小公主,在長輩的溺愛之下,極易養(yǎng)成自私、任性、萬事以我為主的毛病。當他們在受到挫折時,非常容易引起情緒上的沖動和憤怒,產生對一定對象報復的攻擊性行為。因此,到了學校和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排擠、遺棄等事件沖突的發(fā)生就會將其內心中的不良心理反應放射出來,釀成校園暴力。我們不禁要問,孩子病了,是誰的責任。
誰是真正的肇事者
帶病的家庭是校園暴力的來源。一個人的性格是否能健康的成長與形成,與家庭中的教育有著很深的關系。父母的溺愛和家庭氣氛的影響都時刻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尤其需要強調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心理塑造也是極為重要的。在各種研究中表明,父母在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心理疾病,可能會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傳染給自己的孩子,使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相同的心理性格障礙,從而釀成校園暴力。
高壓的學業(yè)是暴力的溫床。我國的教育長久以來都是偏重于知識教育,教師被教學任務和升學率壓抑著,學生身上也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師生關系處于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態(tài)中,交流和溝通很少,而同學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學習不好的同學自然被冠以“差學生”、“壞學生”的標簽,處處受到老師同學地歧視和排斥。久而久之,這些所謂的“差學生”、“壞學生”就會從內心產生不平衡感,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不知不覺地站在了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尤其是老師對他們提出批評時,就會出現(xiàn)強烈的反抗性。如此一來,校園暴力也就很容易發(fā)生了。
社會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F(xiàn)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青少年的生活在社會轉軌變化中,使他們受到很多負面影響。電視、電影、網(wǎng)絡等充斥的暴力、色情、義氣等色彩,對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影響劇烈。在這些信息的潛移默化下,學生演變出了:校園中結拜、為兄弟兩肋插刀、校園幫派等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游戲場所、酒吧、歌舞廳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有的學生為了滿足玩游戲、上網(wǎng)的愿望,不顧一切地勒索低年級學生的錢財,如果得不到錢,就實施暴力行為。
在以上幾種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學生被溺愛,同時也變得自卑,崇尚暴力。他們渴望以暴力解決一切自己內心中受到的挫折、侮辱等自我感覺不公平、不對等的待遇。
如何給校園暴力解毒
校園暴力由于其主體的特點因而重點在于預防,把校園暴力阻卻在其產生形成之初,這有利減少和降低處理校園暴力的成本。然而,在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中毒”時,問題往往已經(jīng)非常嚴重,要解毒得從多方面入手。
解鈴還須系鈴人,家庭教育是第一道解毒劑。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所接觸的最早的教育,父母的健康情形、管教方式、或親子互動關系,對孩子的人格形成有著莫大的影響。家庭成員應給孩子一個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現(xiàn)偏失。家長也應該不斷地學習提高自我的水平和素質,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可以將暴力沖淡,凈化學生的心靈世界。校園文化是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它可以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一個健康而完整的校園文化,以其文化的導向作用、調適作用、激勵作用可以讓校園暴力失去萌發(fā)的土壤。
祛除社會“霧霾”,降低感染概率。在不良社會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容易形成“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有效手段”的價值觀念。因此,文化執(zhí)法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取締查處不健康的媒體;學校周邊不得存在網(wǎng)吧、游戲廳、錄像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正確利用媒體的優(yōu)勢,對學生加強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調,防止暴力犯罪的發(fā)生。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祛毒的重要方式。專家認為學生出現(xiàn)的打架、怪異行為等,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紀律問題,而是有著較為復雜的心理因素。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把政治老師當心理老師用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學校德育需要向專業(yè)化和專門化方向發(fā)展。在學校里建立心理咨詢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有困擾的學生獲得生命的愉悅與幸福,是教育的責任,也是學校的職責。
雖有對策,但難免有人已經(jīng)受害,最后這個故事講給受害者。在貝爾·格里爾斯全新野外生存真人秀《越野千里》中,奧斯卡影后凱特·溫斯萊特坦言在學生時期受到同學欺凌。由于擔心被報復,她沒敢把這件事說出來。幸運的是她找到一個值得信任的老師,向她吐露了真相。在老師的幫助下,溫斯萊特度過了那段難捱的時光。后來,因為在《泰坦尼克號》的出色表演,凱特·溫斯萊特一舉成名。有一天,她百貨店里買化妝品,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欺負她的女孩就在這里賣東西。她走上前去,對那個女孩說:“我要謝謝你以前曾對我做過的缺德事,那讓我更堅強?!逼鋵?,校園暴力遠沒有孩子們想象的強大,在需要幫助時不要吝嗇開口,大人的手比你們想象中的還要有力。等到有一天,你終于爬上了高峰,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當年欺凌你的人還在山腳,是那么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