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青岡樹上采摘一朵銀耳,用山泉水清洗,就地生起一把火,煮一鍋老南瓜銀耳羹。藉由大山霧露滋養(yǎng)孕育的銀耳,在山火的烹煮中,不需多時,美味便沸騰了起來。
霧露之間,戀戀蘊耳,銀耳自古為山野珍品。為什么題目要強調(diào)野生?因為流于市面的,多為袋料銀耳,以棉籽殼、廢棄的木屑、石灰粉、營養(yǎng)液及其他不明物混合在一起裝袋,將人工提取的銀耳菌種點進袋中,放置在生產(chǎn)銀耳的室內(nèi)工廠,人工控溫控濕,不久銀耳就會大朵大朵密密匝匝地長出來,大概30天就可以收割了。這,顯然已經(jīng)不屬于我們說的山珍,作為美食達人,當然也不會滿足于這種食材。
霧露滋養(yǎng),山野清香
八月末伏天的周末,我們專程前往通江“九灣十八包”,找尋最正宗的頂級銀耳。銀耳產(chǎn)出的時節(jié)為每年六至九月份,正是氣溫最高的時候。從成都到巴中,從巴中到通江,從通江到陳河,山越來越深,水越來越清,天越來越藍,霧越來越濃。
全世界能產(chǎn)野生銀耳的地方,只有四川通江。在神秘的北緯30°,大大小小的山丘星羅密布地散落在盆地里,乃是遠古喀斯特地貌,方圓7500畝山林,海拔1500至2000米,山丘林地間,蜿蜒溫柔的河流環(huán)繞而過,這正是世界上銀耳的發(fā)源地:九灣十八包霧露溪。
正所謂:“天生露,露生霧,霧生耳?!睗駶?、高溫、無污染,才可能有銀耳的自然萌發(fā)。在“九灣十八包”的山水間,一年里有三百多天的早晚都會起霧。溫潤的雨霧煙嵐,是孕育銀耳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早在光緒年間,受到慈禧垂青而上貢的頂級銀耳正是來自這里。
一朵真正的好銀耳,是時間的奇跡:它不僅是大山與風雨云露的饋贈,更是八年的每個日夜里時光的結晶。這指的并不是孕育一朵銀耳需要八年那么久,而是一棵生長七、八年的青岡樹,才是銀耳菌最好的溫床。真正的頂級銀耳,正好生長在樹齡七、八年的青岡木上,那正是一棵樹生命里最美好的時光。銀耳就在這樣的溫床上慢慢蘇醒,在云霧深處的山中慢慢綻放,如一朵圣潔的“雪蓮花”,晶瑩剔透,散發(fā)著山野的清香。這種野生銀耳,營養(yǎng)完全來自于青岡木本身,這是真正無污染、營養(yǎng)價值高的銀耳,朵大肉厚,有玉石感,易于燉化。
清末開始,通江本地人開始培植段木銀耳。耳農(nóng)們選擇生長了七年的青岡樹,在第八年春天采伐,這時候樹桿剛剛萌發(fā)新芽,是養(yǎng)分最充足的時候。然后按規(guī)格截成整齊的一段又一段,按井字形架曬。段木在晾曬一個多月之后打孔,準備育種,這個時間大概在驚蟄到春分。接著掏出嚴格密封的菌種,放入孔眼。將接種的青杠段木按井字形堆疊發(fā)汗,保持在22℃到32℃、80%濕度的環(huán)境內(nèi),讓銀耳菌慢慢蘇醒,萌芽,然后移入耳堂之中。當銀耳蓬勃生長起來,猶如一朵朵銀花,照亮星夜似的耳堂。
因為銀耳的發(fā)現(xiàn)和培植,在清末至民國時期,通江一度繁盛。陳河人陳利生,將銀耳運往上海等大都市,通過銀耳貿(mào)易成為巨富,被稱為“銀耳大王”。通江聲名遠播,來往客商絡繹不絕,在當時有“小上?!敝Q。當時的頂級銀耳,特供蔣、宋、孔、陳四大家族,通江銀耳遠銷歐美、南洋及世界各國。
有人很專業(yè)的說:真正的好銀耳是長在椴木上的!于是出現(xiàn)了眾多“椴木”銀耳。但這是一種誤會,銀耳只會生長在不含油脂的殼斗科樹木上,如青岡、麻柳、泡桐、板栗、白楊樹,而絕非富含油脂、材質松軟的椴木上!
如今隨著袋料銀耳的出現(xiàn),原生地通江的古法銀耳只有極少人還在堅守,其實的佼佼者,是基地就位于九灣十八包的山作銀耳。
慈禧最愛的養(yǎng)顏食材
伏天即將過去,秋季來臨后,氣候干燥,霧霾多發(fā),這是大家心中不可言說之痛,霧霾的危害不用說想必大家都明白,首當其沖的就是傷害我們的肺。白色食物有養(yǎng)肺潤肺,清理肺毒的功效,如銀耳、雪梨白蘿卜、荸薺、百合等,其中以銀耳為佳。
清宮太醫(yī)唐容川《本草問答》稱:白耳潤肺生津,主攻:生津、活血、滋陰補陽。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然而對女性朋友來說,銀耳最誘人的作用,莫過于養(yǎng)顏美容。
銀耳有滋陰補水的功效,最適合女人食用了,因此也是慈禧最愛的養(yǎng)顏食材了。 據(jù)記載銀耳是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道養(yǎng)顏美容敬獻。每天清晨,太后寢宮里一有光亮,整個寢宮就開始悄悄無聲無息地動起來。寢宮的西南角上,最先亮起一道紅光,這是老太監(jiān)在這里熬了一夜的銀耳,此時拿開護罩,準備給太后送上起床后的第一道養(yǎng)顏美容的敬獻。宮里的侍女都知道,常吃銀耳,可青春常駐,它是防病、養(yǎng)顏、美容和延年益壽的珍品。
銀耳富含膠原蛋白,野生銀耳甚至遇水即溶,燉入鍋中不過十分鐘就會燉化無形。作為傳統(tǒng)的女性滋補品,銀耳當之無愧成為保持皮膚彈滑滋潤、延緩衰老的首選。民國時期,銀耳也以其祛斑、養(yǎng)顏的功效深受富貴階層的女性鐘愛。
當然啦,作為熱愛美食的姑娘,最熱衷的事,莫過于將一種食材做出不同口味的美食。通常大家吃銀耳,就是燉銀耳羹,其實銀耳還有很多吃法。
銀耳美食,樂享生活
南瓜銀耳羹:
清晨上山,云霧深處,摘一朵新鮮銀耳,就地生火,煮一鍋南瓜銀耳羹,不但是美食的享受,更有親近自然,玩味野趣的快樂。過程如下:
1. 采摘銀耳,用山泉水進行流水洗淘,去掉渣滓。
2. 修剪去除銀耳顏色較深的根蒂部分及青岡樹渣,撕成小塊。老南瓜去皮,切塊備用。
3. 生火,將山泉水煮沸,倒入南瓜塊,煮至略軟。
4.放入新鮮銀耳,加蓋熬制十分鐘左右,待其軟糯,湯汁略呈膠質狀即可。
Tips: 新鮮的銀耳,通體散發(fā)著縷縷清香,只需烹煮十分鐘左右即可軟糯。老南瓜本身的甘甜與銀耳自帶的清甜,不用加糖,這鍋南瓜銀耳羹已足夠美味。
涼拌銀耳
涼拌木耳大家都吃過(沒吃過的舉手,好,放下),但是涼拌銀耳很少有人嘗試,其實銀耳涼拌起來也非常好吃,而且更加爽口細膩,顏色清亮可愛,更給夏天增加了一絲絲的涼意。制作過程:
1. 干銀耳用清水泡發(fā)。洗凈去蒂。撕成小朵。
2. 清水煮沸,放入銀耳汆燙兩三分鐘撈出,放入冰水中降溫后撈出瀝干備用。
3. 胡蘿卜和黃瓜擦絲,放入加了冰塊的淡鹽水中冰鎮(zhèn)一下?lián)瞥鰹r干。和銀耳一起裝入大碗中。
4. 加入適量生抽,白醋,砂糖,香油,混合均勻,拌入銀耳蔬菜中即可。
Tips: 肉食朋友可以加一些雞肉絲。喜歡辣的朋友可以加一些熟油辣子或者小米辣碎。
小吊梨湯
小吊梨湯起初是老北京戲院門口兒最受歡迎的飲料:看戲的觀眾為自己喜愛的角兒叫幾聲好,一場戲下來,喊得口干舌燥,喉嚨沙啞,出戲院門口喝上一碗小吊梨湯,粘稠滑膩,清嗓潤肺,別提心里多舒暢。
甘甜濃醇、潤咽養(yǎng)肺的小吊梨湯,夏天冰在冰箱里,冬天溫在暖壺中,雖然家常,但卻是最離不開的味道。
用料:雪花梨4個(約1300克),水2600克,青梅或者話梅8顆,黃冰糖80克,干銀耳15克。
制作過程:1. 梨子用鹽水泡一會后削皮切小塊備用。梨子皮要留下。梨子皮能夠使湯汁濃稠清潤顏色更深。
2. 干銀耳提前泡發(fā)。撕碎備用。銀耳可以增加湯汁的粘稠度順滑度。
3. 大火將水燒開,放入梨塊,銀耳,冰糖,青梅話梅,梨皮,轉小火加蓋熬制。
4. 熬至湯的量減少約三分之一時關火。大約一小時。
5. 梨湯可單獨盛出裝瓶冷藏保存(不超過三天)。剩下的湯料也可以裝罐,冷藏后食用像冰糖罐頭的口感。
tips:
1. 這次選用的是通江“山作”銀耳,基本泡發(fā)半小時就OK了。味道天然清香醇厚,有別于市面上一般的銀耳,而且很容易熬出膠質。總之要做出好口感的梨湯,原料都選擇單價高一點的為好。
2. 梨皮可以使梨湯色深味厚,務必添加。
3. 青梅或者話梅的酸是小吊梨湯的點睛之筆,千萬不要省略。
藥膳銀耳燉雞
主料:土雞,干銀耳,冬瓜,胡蘿卜。
湯料:黨參,紅棗,黃芪,枸杞,當歸,薏仁,老姜片。
1. 土雞洗凈切塊,燒一鍋開水,汆燙五分鐘去血水撈出瀝干。湯料洗去浮塵備用。干銀耳泡發(fā)摘成小朵備用。冬瓜和胡蘿卜去皮切塊。
2. 燒一鍋水,放入老姜片一起燒滾,放雞塊和湯料及銀耳,高壓鍋熬制20分鐘。
3. 將高壓鍋中的雞湯倒入普通燉鍋中。然后加入冬瓜和胡蘿卜,燉煮至熟軟即可。根據(jù)口味加適量鹽即可食用。
Tips: 這個過程燉出的銀耳雞湯非常濃稠順滑,如果希望銀耳形狀更好,保持略脆的口感,可以和冬瓜胡蘿卜一起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