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相伴的藝術(shù)夫妻
著名作家、書畫家,吳祖光、新鳳霞之子吳歡,在他的文章《恢弘筆意處子心》中有這樣一段話:國新兄以畫關(guān)公聞名當時,其筆下關(guān)老爺所騎的赤兔馬也是他作品的題材之一。因為沒有馬的關(guān)老爺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大人物。很難想象,千里走單騎的大英雄沒馬的話能走得動嗎?問題在于,關(guān)老爺?shù)某嗤民R到底是公馬還是母馬,從古到今的智士賢人似都未曾考證過。但國新兄家中卻有一匹他選中的千里神駒,他正是騎著這匹馬縱橫千萬里,從湖南跑到廣州,又從廣州跑到北京,再從北京跑遍全世界……此馬真如唐杜甫先生《胡馬》詩中所言“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此神駒就是國新兄的夫人鄭桂蘭大嫂。
在巴國楚地,奔騰的長江之畔是卉彝陵;靜靜的清江之畔是卉長陽;那里是汪國新,鄭桂蘭夫婦的生命之根,愛情之根,藝術(shù)之根,那里是他們燦爛生命的發(fā)祥地,那里是他們靈魂皈依的伊甸園。當年豆蔻年華的鄭桂蘭是長陽縣的團干部,年輕貌美的才女,追求的人可以想象之多,而那時的汪國新失魂落魄,為生計所迫、藝術(shù)所愛,他獨自在長陽街上畫畫。一次年輕畫家被眾人團團圍住,鄭桂蘭也在人群中,當汪國新看到鄭桂蘭時,猶如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竟敢在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主動與之握手!對鄭桂蘭來說,身為土家族少女,在結(jié)婚前是絕對不能與陌生男人握手的!按照土家族規(guī)矩,一旦握了男人手,就得跟人走,嫁給人家了。然而一對年輕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就是后來被人們傳播演繹的“第一次握手”。從此他們攜手人生之旅,藝術(shù)之途。很難設(shè)想,這樣一種結(jié)緣對“藝術(shù)癡人”汪國新來說,當時會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況味?
下文是鄭桂蘭1989年為《汪國新詩詞》寫的一篇后記,她以非凡的文學才華,獨特而有趣的語言,頌揚夫妻苦樂相伴的美好愛情,同時為丈夫的藝術(shù)成就再次立傳。
鄭桂蘭——
汪國新之妻,作家,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常務(wù)理事,北京燕山紅文化集團董事長。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長長芑芒路》,十集連環(huán)畫《長江三部曲》、《土耳其姑娘》、《基姆斯父子》、《外祖母老屋》等文學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