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wèi)視熱播劇《酷爸俏媽》中,一向硬朗、少言的李光潔變成了話癆、痞叔、孩兒他爹,不過他很入戲。殺青的時候,劇中一雙“兒女”抱著他的腿不讓走,讓他心里有種酸澀的感覺,李光潔說這還是平生頭一次。他說拍完這戲,看見小孩就會特別喜歡,可謂“父性大發(fā)”。
2006年第一次采訪李光潔時,他已經(jīng)演過《走向共和》、《軍人機密》、《清宮風(fēng)云》等大戲,演藝事業(yè)一片光明。李光潔當(dāng)時給我的印象就像一塊黑燦燦的礦石,堅冷厚實、精華內(nèi)斂,他沒有同齡人那么五顏六色,也沒有同齡人那些浮華和躁動,后來聊起來得知他還真是地地道道的礦工的兒子。印象最深的是,李光潔說,從記事起,他就習(xí)慣了父親回家后除了牙齒和白眼珠外一團(tuán)漆黑的形象。
生死轉(zhuǎn)換得如此尋常,又如此無常,相信年少的李光潔定是印刻到骨髓里,“小時候只要我打架,父親就一句話:出去跪著?!备赣H的堅韌錘煉著他的性格,父親的嚴(yán)苛變得合情合理,潛臺詞永遠(yuǎn)是: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記憶的證明》里的夏明遠(yuǎn)、《特殊使命》中的鞏向光、《杜拉拉升職記》中的王偉,到《山楂樹之戀》中的老三、《我的經(jīng)濟(jì)適用男》中的IT男、《團(tuán)圓飯》中的宋一達(dá),李光潔在表現(xiàn)正氣、陽剛、鐵血的同時,也越來越柔和、越來越從容,而“孫大雷”一角對李光潔而言更像是另一種“脫胎換骨”,脫去過于堅硬的外在,裸露出內(nèi)心柔軟的那部分。即使受傷,也很幸福。
相信李光潔悟戲的同時也在悟人生。李光潔說:“我跟我父母的關(guān)系跟《酷爸俏媽》這個戲里有點像,也是那種嚴(yán)父慈母式的家庭,我也借鑒了我自己的一些生活。其實子女跟爹媽沒有更多的解決辦法,就是多溝通、多體諒,互訴衷腸。”
《酷爸俏媽》的劇本前前后后一共改了14遍,而這一切主要由李光潔來負(fù)責(zé),他說拍這個戲之前對孩子沒什么感受,拍完戲?qū)τ诋?dāng)爸爸這件事還是很心動的。也許,李光潔在暗暗期許著通過親手打造這樣一部“父子戲”而重塑已然變形乃至倒塌的“父親形象”——我們該怎樣做父親?是讓孩子理解我們,還是我們來理解孩子,抑或父子之間試著互相理解互相妥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