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雞,為什么要叫?
瘦 駝
雞為什么要叫?這個問題看上去顯然比不上“雞為什么要過馬路”那樣充滿哲思。不過如果拿這個問題問保羅·西格爾,他可能會給出你并不少于“雞為什么要過馬路”的理由來。西格爾是研究雞的博士,他聽得懂雞的語言。雖然對于大多數(shù)人,雞的語言無非就是母雞下蛋“咯咯噠”和公雞打鳴“咯咯咯”,但是西格爾博士大概能聽懂30種不同的“雞話”。這一點兒也不奇怪,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一夫多妻的它們總有一大堆家庭瑣事要處理。特別是作為家長的公雞,更是要擔負很多指揮和決策任務(wù)。
至于公雞打鳴,雞語專家告訴我們,那是一種“主權(quán)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員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鄰近的公雞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佛洛等人就曾嘗試解碼公雞的打鳴聲。他們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物學實驗,反而是像給明星錄唱片。佛洛他們動用了高靈敏度定向麥克風、高檔錄音機、音頻分析軟件和蘋果電腦。至于“歌手”,那是20只一歲大的雄性原雞,也就是家雞的野生種。經(jīng)過錄音和分析,佛洛他們發(fā)現(xiàn),雄雞的鳴叫與它們體內(nèi)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關(guān),雄激素水平越高,鳴叫聲越洪亮,同時這樣的雄雞雞冠越大,體型越健碩,戰(zhàn)斗力越強。
公雞什么時候打鳴?當然是早上了,金雞報曉嘛。對不起,你錯了。實際上,公雞很多時候都打鳴。有人統(tǒng)計過,白天里,一只公雞大概每小時打鳴一次,只不過早上那第一聲雞叫劃破了黎明的寧靜,鄰近的公雞不甘示弱紛紛宣示主權(quán),如此接力下去,讓人印象深刻;而嘈雜的白天,人們忙著各種各樣的事,就不會太留意這些打鳴的公雞了。
早上公雞為什么打鳴?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夜里,雞都在睡覺。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需要進一步做一下解剖,深入到雞的腦袋里去看一看。雞的大腦里有一個小小的區(qū)域叫作松果體,松果體可以分泌一種稱為褪黑素的物質(zhì)。松果體是受光線影響的,只有伸手不見五指,松果體才會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其實眼皮并不能擋住太多光線),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有著復雜的生物學功能,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一天之中,當晨光乍現(xiàn),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雞便不由自主地“司晨”。
“牝雞司晨”,也就是母雞打鳴。一般情況下,母雞體內(nèi)只有左側(cè)的卵巢輸卵管發(fā)育,右側(cè)的保持著未分化的狀態(tài)。如果它左側(cè)的卵巢發(fā)生了故障,右側(cè)那個未分化的卵巢就會發(fā)育成睪丸,并且產(chǎn)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母雞,哦不,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合格的公雞了,就會操起“司晨”的任務(wù)來。
在過去,人們?nèi)粘龆魅章涠ⅲu也可以安享黑暗靜謐的夜晚。不過有時候遇到滿月,皎潔的月光偶爾也會刺激太過敏感的公雞“起夜”。而到了戰(zhàn)亂時候,雞犬不寧,被聲音和火光驚擾的公雞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雞夜鳴”為戰(zhàn)爭的兇兆。
現(xiàn)代社會,尤其是廣大城市,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晝夜的區(qū)別,與100年前相比,目前人們的“黑夜”普遍縮短了好幾個小時。不但人本身深受“人工白晝”帶來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發(fā)的種種健康問題(諸如兒童性早熟,乳腺癌和結(jié)腸癌的高發(fā)以及更普遍的情緒波動)的困擾,跟著人混的其他動物也跟著遭殃。經(jīng)常有報道說某小區(qū)里“無德居民”擅自養(yǎng)雞,結(jié)果半夜雞叫不斷,引發(fā)鄰里糾紛。英國的國鳥是歐亞鴝,這種俗稱“知更鳥”的小鳥現(xiàn)在完全不“知更”了,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xié)會稱,在英國很多地方它們徹夜鳴叫,都是路燈惹的禍。
由此可見,給地球熄燈一個小時,不管對人類還是包括雞在內(nèi)的其他動物,都是遠遠不夠的。但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我們還回得去嗎?
(選自《新京報》2009年4月12日,有刪改)
1.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1)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一夫多妻的它們總有一大堆家庭瑣事要處理。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我們還回得去嗎?
解析:首先應(yīng)抓住句中的核心詞進行解釋,然后看是否運用了某種表達技巧,若有,要分析運用該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1)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揭示了“雞話”內(nèi)涵豐富的原因,說明了雞的社會屬性和日?;顒拥奶卣?。(2)此句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作者借助動物們的遭遇來說明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今非昔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諧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也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代社會人類破壞自然規(guī)律引發(fā)的環(huán)境、健康等問題的擔憂。
2.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說:“給地球熄燈一個小時……都是遠遠不夠的?!闭埡喴治鲎髡哌@樣說的原因。
解析:“給地球熄燈一個小時……都是遠遠不夠的”出現(xiàn)在文章最后一段,而根據(jù)其前面的“由此可見”的提示可知,原因應(yīng)從前一段(或前幾段)中去尋找。第七自然段從人和動物的角度說明了人工照明的危害之大。人工照明危害大,所以“給地球熄燈一個小時”無論對人還是動物來說“都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只要篩選第七自然段的主要信息,從人和動物的角度分別作答即可。
答案:(1)人工照明的普及,消弭了晝夜的區(qū)別,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黑夜”比過去普遍縮短了幾個小時。(2)“人工白晝”不但給人類帶來種種健康問題,還影響到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規(guī)律。
3.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wù)勀愕目捶ǎ⑴e例說明。
解析:第七自然段中英國知更鳥不“知更”的反常表現(xiàn)等,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他們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物學實驗,反而是像給明星錄唱片”“至于公雞打鳴……那是一種‘主權(quán)宣告’”等屬于打比方。寫過去和現(xiàn)代的動物們晚上的不同反應(yīng),是作比較。我們在明確主要說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對應(yīng)例子的基礎(chǔ)上,還應(yīng)結(jié)合具體事例,簡要說明一下這種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答案:(1)舉例子。如文章中舉城市某小區(qū)“無德居民”擅自養(yǎng)雞,結(jié)果半夜雞叫不斷的例子及英國“知更鳥”不“知更”的反常表現(xiàn),說明人工照明給動物帶來的危害之大。(2)打比方。例如文章把給公雞錄音,說成“給明星錄唱片”,將鳴叫的公雞比喻成歌手,形象生動,使內(nèi)容通俗易懂。(3)作比較。如把過去公雞可以安享黑夜的靜謐和現(xiàn)代社會城市的半夜雞叫不斷作比較,從而說明人工照明的危害之大。
【技法指津】
閱讀科普文,把握好科普文的語言是關(guān)鍵,而科普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嚴密,有的科普文講究語言的平實,有的講究語言的生動。但不論是平實還是生動,都要求準確、簡明,更要注意語言的科學性和嚴密性。
在閱讀科普文時,我們需要仔細揣摩用詞,品味語言,應(yīng)該特別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文本。
一、閱讀中應(yīng)把握關(guān)鍵詞和關(guān)鍵句
除了對文章重點闡述的名詞術(shù)語,對說明新知識、新發(fā)現(xiàn)、新理論等形成、發(fā)展過程及作用有重要意義的限制語以及有指代意義的詞等給予關(guān)注;還應(yīng)對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中心句、要點句,表明結(jié)構(gòu)層次關(guān)系的過渡句以及使用雙重否定、疑問語氣的句子高度重視。這既是命題者常做“手腳”之處,也是解題的突破口。閱讀中應(yīng)仔細推敲句中的修飾性、限制性語言,尤其要注意“凡”“全”“可能”“或許”“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shù)”“近”“之一”等詞語,要注意句子間的邏輯嚴密性,因為這樣的字詞,是做判斷題和推斷信息題的關(guān)鍵。而運用好表示修飾限制、模糊性等的詞語,恰恰說明作者用語的嚴謹。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zhì)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
二、閱讀中應(yīng)把握好說明方法,品味語言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引用、分類別、列數(shù)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說明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對說明對象特征的把握。如《動物游戲之謎》中介紹科學家關(guān)于動物喜歡游戲的幾種假說,舉到黑猩猩、河馬、羚羊、北極熊等動物的例子,以典型的事例來說明陌生的理論,便于讀者理解。
另外,閱讀時應(yīng)注意把握題干、選項中的障礙性語言。如以偏概全、張冠李戴、無中生有、因果混亂、主次顛倒、混淆時間、指代不明、范圍不清等障礙性語言。在做題時,同學們要提高警惕,將這些障礙性語言一一排除。
總之,閱讀科普文,我們要尊重作者的態(tài)度,仔細體味其語言的嚴密性和準確性。
【閱讀訓練】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茄子的“神話”
方舟子
前一段時間被號稱“中國食療第一人”的“養(yǎng)生大師”“炒”火的,除了綠豆,還有茄子。據(jù)他稱,生吃長條茄子能減肥、降血脂。他的理論是:茄子特別能吸油,因此炒茄子時就需要加很多的油。生吃茄子后,茄子進入體內(nèi),就能在胃腸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所以生吃茄子一定有減肥和降血脂的作用。
這其實不是這位已被“批倒”“批臭”的“養(yǎng)生大師”的“發(fā)明”。更早的時候,一位經(jīng)常在報刊上介紹傳統(tǒng)養(yǎng)生秘訣的衛(wèi)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一家大醫(yī)院的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已在提倡生吃茄子,理由一樣:“茄子生著吃,或把它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的吃法。因為茄子有很強的脂肪吸附功能,降脂、降膽固醇的能力強?!笨梢姡俜獾摹敖】到逃龑<摇焙妥苑獾摹梆B(yǎng)生大師”其實也沒有多大差別。
茄子容易吸油,不是因為茄子中含有特殊的能吸附脂肪的物質(zhì),而是因為茄子有多孔的海綿狀結(jié)構(gòu)。但是,一旦茄子被嚼爛吃下去,再經(jīng)消化,海綿狀結(jié)構(gòu)消失,也就不可能再有吸油的能力。即使它在胃腸里還能吸油,腸道同樣能把這些油吸收進體內(nèi)。所以說茄子能在胃腸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只是一種幻想。否則的話,吃海綿豈不更能吸油,更能減肥和降血脂?
與綠豆不同,古人不怎么看重茄子的藥用,甚至認為蔬菜中只有茄子沒益處,吃多了還傷身體。《本草綱目》中只是記載茄子能“散血止痛,消腫寬腸”,并收集了十幾個方子,其中一些看上去還是很神的。與其說是“醫(yī)術(shù)”,不如說是巫術(shù)。
吃茄子降膽固醇的說法,其實是從國外傳入的,只是后來被“養(yǎng)生大師”賦予了中國特色的解釋。理論上,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膽固醇的,這不是由于茄子含有什么特殊的神奇物質(zhì),而是由于茄子的纖維素含量比較高。纖維素無法被消化、吸收,它們在經(jīng)過小腸時,能夠和那里作為消化液的組成成分的膽酸結(jié)合。膽酸是在肝臟中以膽固醇為原料合成的。纖維素把小腸中的膽酸帶走,最終作為糞便的成分排出體外。這就迫使肝臟不得不再用膽固醇合成新的膽酸,這樣體內(nèi)的膽固醇含量就減少了。
只要吃的是纖維素,就能有相同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并非只有茄子才如此。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很多,沒有必要為此特地去吃茄子。如果是為了攝入纖維素吃茄子,生吃和煮熟了吃都一樣。一般人并不習慣吃生茄子,因為生茄子有苦味,這是由于茄子中含有幾種茄堿。茄堿是天然的殺蟲劑,也是對人體有害的毒素,攝入過多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對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攝入60毫克茄堿就可能出現(xiàn)中毒癥狀(腸胃不適),攝入105毫克可能出現(xiàn)急性中毒癥狀,攝入180~360毫克則會致命。茄堿比較穩(wěn)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較高的溫度,水煮只能破壞很少的一部分毒性,高溫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堿毒性。
茄子中的茄堿含量變化很大,一般每100克不超過5毫克,這樣算下來,要吃上一公斤以上的茄子才有中毒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可能由于一次吃太多茄子而中毒。但是茄堿進入人體后,會在多數(shù)器官和軟組織中存儲下來,每天只排出體外一點,如果頓頓、天天大吃茄子,即使每次都沒有達到中毒的量,也可能由于毒素在體內(nèi)累積而導致中毒。如果同時還吃其他含茄堿的食物(例如土豆),就更容易中毒了。近來各地報紙紛紛報道說某些人天天生吃茄子,結(jié)果吃出了腸炎,就是由于迷信“養(yǎng)生大師”,又缺乏科學知識,終于讓“養(yǎng)生”變成了“害生”。
(選自《中國青年報》2010年6月14日,有刪改)
1.作者為什么說“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膽固醇的”?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有何語言特色?試舉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說:“油炸茄子最健康。”你是否贊成這一觀點?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