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以玉來比喻美人。但在今人看來,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不僅飽含著祖先的智慧,更在線條、形制上極度精簡。
馮唐在他的《我們?yōu)槭裁聪矚g明朝的桌椅板凳》中說,為什么明朝的桌椅板凳最牛逼?因為明朝(特別是明朝后期),推行了市場經(jīng)濟。倉廩實知禮節(jié),飽富思淫,這個道理亙古不變。有了錢才會感覺空虛,開始琢磨星空和道德;有了錢才會下體腫脹,開始琢磨美人“臨去時秋波那一轉(zhuǎn)”;所以明朝的文人寫出《肉蒲團》、《金瓶梅》,所以明朝的匠人造出牛逼的桌椅板凳。
就算身處今天這個風潮不斷變化的時代,仍舊能博得滿堂彩。好比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你可以欣賞不來,但她們已成經(jīng)典。
西施·四出頭官帽椅
“越有女兮,碧水浣紗,水有魚兮,望影沉水?!蔽魇╀郊喠鱾髦两癯蔀橐欢吻Ч偶言?,可想遠在春秋時期,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子在河邊浣紗的場景,清泉濯濯,明眸眇眇,蛾眉黛黛,美不可言,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而明式座椅中的四出頭官帽椅,恰有一份西施特有的柔婉細致的氣質(zhì),旖旎多姿,如潺潺流水般的細膩卻蘊含一股端莊堅韌的氣息。
這類椅子是“明朝之王”安思遠最喜愛的,其巨著《CHINESE FURNITURE》圖錄部分,位居前三位的都是這種鵝脖退后安裝的大四。安思遠本人就曾過手這種椅子超過5對以上,包括今年春拍佳士得專場上的拍品,以及1980年售出的一對等等。受其青睞及影響,這樣的椅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熱門收藏。歷年來的拍賣會上,亦常見到其身影。
這類椅子通常為獨木背板,光素無雕,呈C形或S形。椅的搭腦和扶手均出頭,搭腦過立柱后仍向前探,并在盡端向外挑出、翹起,搭腦中段弧度呈羅鍋式,扶手兩端外撇,與搭腦和諧統(tǒng)一,曲線優(yōu)美,富有彈性,造型非常夸張??勘嘲骞馑亍⒔k麗呈“S”形,圓形立柱與后腿一木連做,兩扶手正中下接連幫棍,以下粗上細直立,即“老鼠尾巴”的做法,鵝脖部分向前傾斜,與適合人體靠背的曲線相對唱和,人坐在椅上比較舒適,符合人體功能學。
古人講究坐相,通過椅子靠背板與扶手曲線的造型語言來傳達坐者的威儀與端莊。上下無一絲裝飾,結(jié)構(gòu)簡練之極,完全采用線條和弧度來處理,線條曲直相同,方中帶圓,充分體現(xiàn)了明式家具簡潔明快的特點。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椅子的四出頭具為圓頭,平切的出頭極為罕見,目前僅見的是香港藏家葉承耀所藏的一件為方頭。
王昭君·交椅
關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歷史留給后人太多的遐想,不管是自愿還是出于無奈,她為西漢的和平作出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昭君告別了故土,一路上,馬嘶雁鳴,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離別之曲,略帶幾分感傷。西漢時昭君嫁去胡地,東漢時胡地的交杌傳入中原,漢人的席地而坐由此發(fā)生改變,交杌雖是胡地傳入,但根據(jù)漢人的需求及加入中原文化元素,之后逐漸演變?yōu)榻灰危@點和王昭君的特質(zhì)不謀而合,漢人與胡人的因緣結(jié)合,從而引發(fā)漢文化與胡文化的完美碰撞。
宋金時期,人們從席地而坐轉(zhuǎn)變?yōu)榇棺愣?,高座具已?jīng)十分普及。交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chǎn)物,是藝術(shù)與實用緊密結(jié)合的典范。而圓后背交椅,則是中國古典家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多陳設在中堂最顯著位置,“有凌駕四座之勢”,頗具威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俗語有“第一把交椅”之說。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及開國功臣徐達、湯和、常遇春等人的肖像畫,幾乎都是坐在圓后背的交椅上完成,人物位于畫面的正中位置,手扶椅圈鱔魚頭位置,倚靠自然,顯赫莊重。大明風度,躍然椅上。
在很多宮廷畫作中,才華橫溢的宣德皇帝把他的圓后背交椅留在亭子的正中位置,自己則坐在亭子外面的交杌上,投壺為戲,宮廷生活,歷歷在目。清代乾隆皇帝坐在圓后背交椅上,接受哈薩克人進獻馬匹,頗有威嚴。明清兩代皇帝、王公大臣、文人雅士壽慶時,坐于室內(nèi)正中的圓后背交椅上,接受賀禮,安逸放松,高傲灑脫。從傳世的明清宮廷繪畫和文人繪畫可以看出,圓后背交椅在明清時期已是高貴的坐具,雖然椅子的結(jié)構(gòu)和細節(jié)大多被人物的衣服遮蓋,但我們依然可以領略交椅的風采:它們?nèi)缤瑢氉话悖且r托地位、突出威嚴的重要家具。
中國嘉德2014秋拍“選中之選—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專場中, 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收藏家菲利普德巴蓋的一件晚明黃花梨圓后背交椅以2,357萬元的價格成交。明代黃花梨交椅傳世品十分稀少,據(jù)估算全世界公、私所藏只手可數(shù),且多藏于公立博物館中,能自由流通者鳳毛麟角。因此狀況良好,做工精美的明代交椅,一出現(xiàn)便成為家具藏家們關注的焦點。
貂蟬·玫瑰椅
京劇《鳳儀亭》說東漢末年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shù)靥倚踊ㄩ_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配給呂布為妻,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后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間。
貂蟬身姿俏美輕盈,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能歌善舞,很容易就讓人聯(lián)想至玫瑰椅。玫瑰椅椅型小巧,散韻秀氣,予人方方正正之感,卻如其名,似玫瑰花之貌,靈氣動人,靜置文雅。
玫瑰椅上承宋式,是最早成型的椅具之一。宋代繪畫及明代版畫中常見此類椅子,說明玫瑰椅的流行期較早。玫瑰椅是一種靠背和扶手都比較低矮,且靠背、扶手、椅面之間相互垂直的椅子。它的式樣,是從宋代的一種靠背與扶手平齊的椅子演變而來。宋代的《十八學士圖·焚香》及《觀畫》圖中,清晰描繪了兩把形制基本相同的椅子,它們的共同特點扶手與靠背平齊,且比較低矮,只及人的腰部,而剛好可以承托人的肘部,可以輕松的將手臂搭在扶手上。
關于玫瑰椅名稱的由來,業(yè)內(nèi)至今沒有定論。目前能夠見到唯一類似的記載,是《揚州畫舫錄》中的“鬼子式椅”。有學者認為,這是玫瑰椅最早的記載。
玫瑰椅多選用直材,尺寸較小,形態(tài)方正而精巧,在講究空間利用、一步一景的江南園林中,使用非常方便。尤其是亭榭回廊之上,進深較小的玫瑰椅,可以最大限度的留出空隙,便于行走。低矮的靠背,更適合臨窗而設,不至于遮擋視線。
有人認為玫瑰椅低矮的背板,不適合依靠,因此坐感不佳。殊不知低矮的背板并不是用來依靠的,僅僅是出于結(jié)構(gòu)和裝飾的需要而已。在古代,大家閨秀或者小家碧玉,都講求舉止儀容的調(diào)教,音容笑貌、坐臥行走,無不遵從禮制不得逾越。所謂坐有坐相,是對古代女子的基本要求,坐姿典雅端莊,賢淑溫婉,才成的上大家閨秀。而玫瑰椅的這種不舒適感,正是對疏于練習的提醒。古人將教育的理念,融入家具的設計中,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因此有學者認為,玫瑰椅是內(nèi)宅之物,不無道理。
楊玉環(huán)·圈椅
自古有“環(huán)肥燕瘦”一說,即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huán)身材是豐腴的,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身材是清瘦的,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美人的胖與瘦。楊玉環(huán)雖身材豐腴,但身在推崇“以胖為美”的唐朝,楊玉環(huán)姣好的面容加上豐滿的身材,無疑成為唐朝第一美人,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魅力。明式圈椅上圓下方,扶手以楔釘榫接成圓形椅圈,造型圓婉優(yōu)美,體態(tài)豐滿勁健可媲美唐朝楊貴妃,乃是明式座椅中的經(jīng)典之作,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無論是光素無紋還是雕花刻紋,都讓人忍不住將目光投向于它。
圈椅是明朝家具三種主要椅型之一,惟獨中國家具有圈形彎弧扶手設計,20世紀家具設計師從這種設計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出各種現(xiàn)代椅具例子,為人所知。來自香港收藏家葉承耀所藏的圈椅扶手兩端不出頭而直接連結(jié)鵝脖成為腿足,在中國古典家具傳世品中,比基本設計扶手兩端出頭的圈椅要稀少。此對靠背板四段攢框編藤席,非常罕見。后腿上截安三彎角牙也十分特別。這對圈椅采用紋理細密,色澤瑩潤的黃花梨木制,選料講究。
“天圓地方”是中國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圈椅是方與圓相結(jié)合的造型,上圓下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象征團圓幸福;方是穩(wěn)健,寧靜致遠。圓是虛—象征宇宙無邊無際,方是實—象征大地;圓是活躍的,有動感;方是規(guī)矩的,以靜制動。因此圈椅的上圓下方詮釋著“動與靜”、“虛與實”的明式哲理。圈椅的扶手端頭順圓勢略向外轉(zhuǎn),像張開的雙臂,虛懷若谷,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