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文學輕騎兵,她以小見長、以巧取勝,自由靈活,貼近生活實際。閱讀理解散文,要遵循規(guī)律,抓住特點,具體地說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分清類別特點。不同類別的散文,其寫法特點各不相同,寫景散文,以寫景為主,借助景物抒發(fā)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敘事散文,側重于敘事,通過記敘事情的經(jīng)過,來抒寫感悟與認識;游記散文,側重記游,以行蹤為線索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每一類散文,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與特點,閱讀理解時,分清類別,認識行文特點,有助于我們對散文作進一步的理解。
2.明確線索順序。弄清了散文的類別特點后,接下來就要明確散文的順序與線索。通常,散文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一定的線索,進行描寫、記敘的。這線索或是時間的、空間的、思想情感的,或是某種具有特殊含義的物、某個人某個動作細節(jié)還是一句格言或一句詩等。這條線索將不同時空環(huán)境中的人、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荷塘月色》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從家里寫到荷塘,再寫到家里。陸蠡的《囚綠記》以綠為線索,記敘了自己情感變化的經(jīng)歷。琦君的《淚珠與珍珠》以淚珠與珍珠為線索,描寫了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淚珠。把握了散文的順序與線索,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清散文的思路結構,把握散文的內(nèi)容與主旨。
3.理清思路結構。文章的線索是文章思路的外部標識,它在行文上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標志性的語言。我們這里所說的理清,更多的是尋找語言線索到理清思路的過程,從而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閱讀理解時,緊緊把握住線索,抓住標志性語言,梳理文章的思路結構。例如《荷塘月色》,我們就可以抓住“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這些句子,清晰地理出“家門——荷塘——家門”的思路?;蚴亲プ★@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理出“不靜——求靜——不靜”的思路。同樣《囚綠記》,我們也可以通過抓住標志性的語句,從“戀綠”到“囚綠”再到“釋綠”到最后“念綠”的過程,思路很清晰,由此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4.概括要點內(nèi)容。在理清思路結構后,接下來就要有針對性地分層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一是抓關鍵語句概括,如開頭句、結尾句、過渡句等,它們往往與文章中心內(nèi)容要點密切相關;二是采取段意歸納與合并法,通過逐段逐層進行歸納合并;三是采取素材歸納法,一篇散文往往運用不同的素材,來表達其主旨,形成“形散”的特點。運用素材歸納法,注意從素材的時間、空間、性質、虛實等方面進行切分。如魯迅的《燈下漫筆》中的素材,就可以切分為現(xiàn)實、歷史與現(xiàn)實。《荷塘月色》中素材,有寫景素材,有回憶的素材。郁達夫《故都的秋》其中寫到故都的秋,還寫到南國的秋,還寫到歷代文人對秋的看法和理解。在分清素材類別的基礎上,抓住素材講述的人、事、景,進行歸納概括即可。
5.把握情感主旨。最后是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了。首先要把握散文的情感基調(diào),這基調(diào)通過散文的情景氛圍可以領悟出來,也可以抓住文章中表達基調(diào)的關鍵語句來把握,如《故都的秋》其中就寫道“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荷塘月色》里也寫道“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其次,把握是把握散文情感線索,比如《囚綠記》里,情感線索就顯示的很清楚:戀綠——囚綠——釋綠——念綠。再次,把握散文中作者抒情議論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是彰顯穩(wěn)重主旨的關鍵句。最后,結合散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探求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文章深層意蘊。例如《囚綠記》,我們只要弄清了文章是寫于抗戰(zhàn)最艱苦的時期,你就會明白,作者寫不屈的常春藤,實際上是來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抒發(fā)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