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從廣義上講,古今中外的文章,就算寫的是真實事件,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虛構(gòu)。一位中年甚至老年作者寫童年趣事,可以寫得有聲有色,人物場景如在目前。但對童年的記憶真這么深地留在他腦中嗎?這中間必有他寫作時的加工。即使像《史記》這樣的史書,也有大量虛構(gòu)的成分。虛構(gòu)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法之一,作者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構(gòu)建出一個具有審美內(nèi)質(zhì)的藝術世界。
技法梳理: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曾說過:“虛構(gòu)愈切近真實就愈妙,情節(jié)愈逼真、愈有可能性,就愈使讀者喜歡?!蹦敲?,在寫作實踐中如何有效地運用虛構(gòu)的技巧呢?
一、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法,即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張冠李戴,把一個人的事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人身上,使人物形象豐滿、突出、有典型性。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假如直接根據(jù)一個什么真人來描寫,結(jié)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個個別的、例外的、沒有意思的東西。而我們需要做的恰恰是從一個人身上擷取他的主要特點,再加上我所觀察過的其他人的特點,那才是典型的東西?!边@就是移花接木。
魯迅的小說中有一系列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都采用了這種方法。如《祝?!分械南榱稚┻@一人物形象,作者想要表現(xiàn)政權(quán)、夫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對中國婦女的壓迫,抨擊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就必須有一個能代表廣大婦女的典型人物形象,而祥林嫂正是這一群像的濃縮。魯迅先生在深刻把握中國婦女悲慘命運的基礎上,集中呈現(xiàn)了她們的共性,使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既具有深廣的社會歷史內(nèi)涵,又非常有個性。尤其是那雙“間或一輪”的眼睛,令讀者如見其人。這種“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移花接木法同樣能使學生作文中的人物變得神采飛揚,栩栩如生。
二、添枝加葉法
在作文中描寫某一真實事件,事件本身簡單、平淡,或者只有一個輪廓、梗概,這就要我們合理想象,補充一些細節(jié),使之曲折生動,豐富深刻,這種方法就叫“添枝加葉法”。寫作時,應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通過一系列動作、肖像、對話、環(huán)境等描寫,使得故事妙趣橫生,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寫作時,首先,要在所給材料基礎上展開想象,這種想象要求考生根據(jù)材料提示,結(jié)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去填補材料的“空白”。例如小新背同學上學的這一情節(jié),添枝加葉的寫法就是要生動形象地描繪小新不畏艱難、助人為樂的情景,僅僅籠統(tǒng)地寫小新背著同學“艱難地走著”,或者聳人聽聞地寫小新背著同學“攀登懸崖峭壁、蹚過沼澤”,都是不合要求的。其次,要精心選擇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準確捕捉事物特征。如一對孿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寫,就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細節(jié),從聲音、色彩、形貌等多方面寫出孿生小姑娘的個性來。再次,添枝加葉應該是在原材料的主干上豐富細節(jié)、展現(xiàn)形象,切忌離開材料,節(jié)外生枝、喧賓奪主,從而導致偏題、離題。
三、故事新編法
寫作中,有時候是需要虛構(gòu)故事的,我們稱之為“故事新編”。這種虛構(gòu),以名著、名篇佳作、歷史典故、傳說和人物故事等為基礎,抓住其中一個情節(jié)、片段或是細節(jié),結(jié)合現(xiàn)實,進行大膽想象、虛構(gòu)、擴充,編織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新故事。這樣的安排,賦予老故事以新的生活內(nèi)容、人物內(nèi)蘊和時代精神,從而表現(xiàn)深刻新穎的主題思想。寫作時,應注意:故事新編人物是從古典名著或其它作品中借來的,人物的言行、性格應與原著相一致。凡新編必須熟悉原著,對原著所述故事、所寫人物了解得越透徹、越深刻越好。只有這樣,新編出來的故事才能與原著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精神狀態(tài)相吻合,才能與原著的基本情節(jié)續(xù)接得上。故事新編是借古人說今人,表面上寫的是古事,實際上是折射社會現(xiàn)實。就考場作文來說,故事新編的立意既應是符合題意的,又應是針對現(xiàn)實的。其最終歸宿,或是批判現(xiàn)實中的假惡丑,或是頌揚現(xiàn)實中的真善美,或是對歷史事件進行有益的反思。
四、時空穿越法
寫作中的虛構(gòu),還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實現(xiàn)穿越。穿越是穿越時間和空間的簡稱,指某人因為某原因,從所在時空穿越到另一時空。這樣的穿越在文章中可表現(xiàn)為整篇文章的穿越和局部片段的穿越。古人可以穿越到現(xiàn)在,今人可以穿越到古代;或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人古事,或用古人的眼光來看現(xiàn)代社會;可以虛構(gòu)離奇的遭遇,也可以和古人對話,表達自己的觀點。如《與孟達對話》,“我”夢中見到了孟達,并展開了一段精彩的對話,運用逆向思維,為孟達鳴不平。作者運用環(huán)境描寫、人物刻畫點染烘托,讓讀者更真切地了解了一個因被冤枉而落魄的將才。當然,實現(xiàn)穿越是第一步,關鍵是要做好穿越后情景、情節(jié)的設計。虛構(gòu)、想象的成分,要符合特定的場景氛圍,這樣才能顯得更真實。
學以致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過馬路
滕剛
異鄉(xiāng)人終于來到酆城。
異鄉(xiāng)人從護城河大橋下來,走了不到一公里,面前出現(xiàn)一條馬路。他沿馬路向南走了一公里,又沿馬路向北走了一公里,沒有找到斑馬線。
他問路邊的一個攤主:“請問先生,從哪里可以過馬路?”攤主驚訝道:“你的話我聽不明白?!碑愢l(xiāng)人說:“我想到馬路對面,但我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斑馬線,你能告訴我從哪里可以過馬路嗎?”攤主說:“哪里都可以過,你想從哪里過就從哪里過?!碑愢l(xiāng)人驚訝道:“哪里都可以過?這怎么可以呢?不從斑馬線過馬路是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你能告訴我哪里有斑馬線嗎?”
攤主說:“什么斑馬線?”異鄉(xiāng)人說:“就是馬路上畫了像斑馬一樣的白線,專讓行人過馬路的?!币姅傊饕荒樢苫螅愢l(xiāng)人從口袋里掏出紙和筆,在紙上畫了個示意圖。攤主搖頭說:“沒見過,我天天過馬路,從沒見過什么斑馬線。”異鄉(xiāng)人說:“一定有斑馬線,不會沒有斑馬線的?!?/p>
異鄉(xiāng)人用左肩扛著行李,沿馬路向南走。走了大約一公里,沒有找到斑馬線。
他問一個路人:“請問先生,從哪里可以過馬路?”路人驚訝道:“你說什么?”異鄉(xiāng)人說:“是這樣的。我剛從外鄉(xiāng)來,遇到這條馬路,但我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斑馬線。你能告訴我哪里有斑馬線嗎?”路人說:“你想從哪里過就從哪里過,不需要什么斑馬線。”
路人說著指著幾個正在過馬路的人說:“你看,他們不是過去了嗎?”
異鄉(xiāng)人驚訝地看著那些過馬路的人,說:“不從斑馬線過馬路是違規(guī)的,我絕不做違規(guī)的事?!甭啡苏f:“你這人怎么回事?現(xiàn)在路上沒有汽車,又沒有交警,你怕什么?”異鄉(xiāng)人說:“不行,沒有斑馬線我絕不過馬路,我絕不做違規(guī)的事。你能告訴我哪里有斑馬線嗎?”路人說:“前面好像有一條斑馬線?!碑愢l(xiāng)人謝了路人,用右肩扛著行李,繼續(xù)向南走。走了大約一公里,沒有找到斑馬線。
異鄉(xiāng)人問一個正準備過馬路的路人:“請問先生,從哪里可以過馬路。”
路人驚訝道:“你說什么?”
異鄉(xiāng)人說:“是這樣的,我剛從異鄉(xiāng)來,遇到這條馬路,可我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斑馬線,我急死了,你能告訴我哪里有斑馬線嗎?”
路人說:“哪里都可以過,這里就可以過?!碑愢l(xiāng)人說:“不行,這里沒有斑馬線。”路人說:“為什么我們可以過,你不可以過呢?你不要怕,沒人會抓你的?!?/p>
路人說:“這是一條環(huán)城馬路,不違規(guī),也許永遠過不了馬路?!?/p>
異鄉(xiāng)人說:“你能告訴我哪里有斑馬線嗎?”
路人說:“以前前面倒是有一條,不知現(xiàn)在在不在?!?/p>
異鄉(xiāng)人到路邊的小店買了一根麻繩,把行李捆好,像纖夫一樣拉著行李向南走去。異鄉(xiāng)人一直走到天黑,沒有找到斑馬線……
(選自《異鄉(xiāng)人》)
1.本文中“斑馬線”具有什么象征意義?請結(jié)合原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異鄉(xiāng)人在小說中有什么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荒誕虛構(gòu)的寫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面的選文運用了虛構(gòu)技巧中的哪一種?請選出判斷正確的一項( )
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西北風浩蕩萬里,直撲而來,踉蹌幾步,方才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到自己牙齒打顫的聲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凍紅了的。呵一口熱氣到手掌,捂住雙耳用力蹦跳幾下,才定下心來睜眼。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所謂古址,已經(jīng)沒有什么故跡,只有近處的烽火臺還在,這就是剛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見一層層泥沙,一層層葦草,葦草飄揚出來,在寒風中抖動……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對于這么一個陽關,他的筆底仍然不露凌厲驚駭之色,而只是纏綿淡雅地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彼┝艘谎畚汲强蜕岽巴馇嗲嗟牧戳丝从讶艘汛螯c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了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暢談的老朋友了。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A.移花接木法 B.添枝加葉法
C.故事新編法 D.時空穿越法
三、請以《一條渴望飛翔的魚》為題,虛構(gòu)一個“心懷‘異想’卻最終回歸現(xiàn)實”的故事。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稱;②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③不少于8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