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不愛念書,是個公認的“問題少年”。
大概是源于叛逆的性格,他上課時從不記筆記,只揣著一本和課堂無關的閑書恣意閱讀。老師屢次厲聲阻止,他都無動于衷。漸漸地,老師也就習以為常了。不,是無計可施。他常扯談什么“求學不是求分數(shù),讀書不是讀死書”,說得其他同學目瞪口呆,兵分兩派(一派支持他,一派反對他),恨不能為其開場激烈的辯論會。
他的床頭堆滿了古今中外各種書籍。一到晚上,他就窩在被子里看書,常常看到深夜。
因為要節(jié)約用電,學校寢室在晚上九點鐘就斷電了。還是到外面租房子比較自由。
他借錢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子,開始正兒八經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寫了一篇小說遞給語文老師。老師泰然自若,眼珠盯著稿紙卻再也沒有轉動??赐旰?,干咳幾聲,十分做作地搖頭說:“其中有所不足也?!苯又^續(xù)闡述觀點,什么人物形象不鮮明,語言不規(guī)范,內容空洞,等等。他大有不甘,把嘴微微一抿,暗想你懂個啥。
老師在家長會上向他的父母反映,說他上課要么埋頭睡覺,要么看些怪書,根本不守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一次語文老師說了他幾句,他就在周記上大肆抨擊老師。當天,父親聽過他的種種劣跡后,動了怒,抄著一條真皮皮帶滿屋子追著他抽,抽得他邊跑邊哭。
后來,他在市里的《周刊》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全校詫異,怎么看他也不像個寫文章的,充其量是個說書的。他呢,聳聳肩,淡淡地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p>
他從默默無聞一躍而名滿全校。
慢慢地,他竟能靠稿費養(yǎng)活自己了。重要的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理直氣壯地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一天,他騎著腳踏車穿過一個荒僻的小胡同,在轉角處瞥見了一戶破落的人家。塌陷的屋頂被墻角鉆上來的樹枝覆蓋住了,只能隱約見著幾根細蛇般的電線纏繞在那兒。斜對面是一條火車道,蜿蜒著伸向遠方……他的心靈突然被一縷強烈的陽光照亮了,一種十分堅定的情感從心頭升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