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寫到楷書了。我用了“終于”這個詞,有點江山收了的意味。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了,我才寫到楷書。也像人到中年,客途聽雨,滿懷愁腸了,少年的稚嫩沒有了,一把辛酸無人說了,猛一回頭,看到臨摹的一篇楷書,下筆便到烏絲攔(書籍卷冊中,絹紙類有織成或畫成之界欄,紅色者謂之朱絲欄,黑色者謂之鳥絲欄),面上不動聲色,內(nèi)心卻波濤翻滾了。
祖父讓父親臨歐體、柳體、褚體……父親說:“厭煩極了?!钡赣H把臨的柳公權(quán)《玄秘塔》贈給我,那筆墨之間全是柳公權(quán),可他說:“并未怎么練過?!弊髌肥俏虺鰜淼牟皇菍懗鰜淼?,上天贈予的稟賦占到七成甚至更多,這一切皆是上天美意。就像我那么喜歡楷書——方方正正的中國字,一撇一捺全是人間真意。
如果是少年,會喜歡行書、草書、行草……那多遼闊多帥氣多跌宕,形式多變,不拘泥。而楷書,容不得半點虛幻,每一筆都要你交代得一清二楚。九官格是有形的尺度,心中是無形的尺度,像穿了尺寸正好的衣服,規(guī)矩地端坐在掛著“正大光明”的牌匾下。楷書,在早年有被人討厭的一本正經(jīng)。
顏真卿說一切從楷書始。那唱了一輩子武戲的蓋叫天亦說,要唱戲,先練好基本功,而基本功就是書法中的楷書。
楷書,多么似一個端麗的中年男子——他看起來永遠(yuǎn)不動聲色、不茍言笑。如果在古代,就是一襲長衫的男子,一個人,吹笙,飲茶,聽落花,仿佛連愛情都是多余的。他用生活修心——外圓內(nèi)方,和中國哲學(xué)相輔相成。如果你的心還浮躁還喧囂,你一定嫌楷書太正統(tǒng)太拘泥太形式,太一是一、二是二了,怎么可以這樣端麗得一本正經(jīng)呢?甚至生出了反感,太有規(guī)矩的事物總讓人想逃。
人到中年,重新寫楷書。一筆下去,簡直要淚落如雨了。每一筆全是不甘呀,那看似老實的一橫一豎,那看似方圓正統(tǒng)的楷書,實在退出了自有的鋒芒——它的所有誘人之處恰恰在于以退為進(jìn),恰恰在于低調(diào)、隱忍,恰恰在于不虛張聲勢。
寫好楷書的人,心必是靜篤的——山川俱美,凌厲之勢收了,一撇一捺全是日常了。楷書是家常中常煲的小米粥,是沒有放味精、雞精燉的湯,是泉州城老把式瓦罐24小時煲出的湯,不肆張揚,卻在相處久了之后讓人一生念念不忘,緊要之處,動容涕下。
看過朋友寫文章,第一句就驚住——我已是,中年后……他素衣燈下臨楷書,笑言已有佛意,說起啟功老人的字,他說:“沒有一顆禪心,怎么會有那樣如沐春風(fēng)的字?”
我也開始寫書法。先臨柳公權(quán),筆鋒硬氣,像有利劍;又臨歐陽詢,如此端莊,間架結(jié)構(gòu),疏朗俊逸,太俊了,倒不真實;再臨顏真卿,力透紙背的颯颯風(fēng)骨,背后有凜凜涼氣,金戈鐵馬之聲亦凜凜結(jié)束;又臨褚遂良,不張揚卻又張揚,樸素之間又自有妖嬈……一切從楷書開始,一切又回到楷書。這中間的千山萬水,便是人生的來來去去吧。
日子是楷書的,容不得亂寫亂畫。年輕時大概是草書,更甚是狂草,但中年后是楷書,看似法度嚴(yán)密,實則有張有弛了,楷書是枕邊人身上衣,不動聲色地相處,面無表情地相愛,可是,山高水遠(yuǎn)里,全是人間真意。
(選自《小品文選刊》2015年第19期,有改動)
讀與悟
“方方正正”“低調(diào)、隱忍”“不虛張聲勢”“容不得亂寫亂畫”“有張有弛”……這豈止是在談?wù)摃?,更是在表達(dá)作者對人生的認(rèn)識——做人要像楷書一樣端正有度。
讀與寫
文章巧妙地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楷書的特點,構(gòu)筑了一個個優(yōu)美靈動的意象,詮釋出楷書的魅力,詮釋出中年的魅力,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