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中旬,金磚國家第六次峰會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王伊立,里約州立大學四年級的一位中國女孩,被邀請擔任大會同聲傳譯員。作為大會最年輕的同聲傳譯員,她與搭檔分工協(xié)作,默契配合,表現(xiàn)出色,贏得大會主辦方高度贊揚。
在翻譯行業(yè)里,同聲傳譯員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屬于壘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難培養(yǎng)的人才之一。有資料顯示,壘球專業(yè)的同聲傳譯人員僅有2000多人,我國大約30人。
即便如此之難,年僅24歲的王伊立卻能將同聲傳譯工作干得十分出色,的確令人嘆服。其實,如果把時光倒回去8年,那時的王伊立還只是一個對葡萄牙語一竅不通的中國小女孩。
16歲那年,王伊立離開爸爸,離開石家莊,背著行囊,獨自搭乘飛機,投奔遠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媽媽,進入當地一所天主教學校就讀高中。從那時起,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她開始經營著自己的人生。學習葡萄牙語是她必須面臨的最大難關,盡管在國內她英語很棒,但是,葡語中幾十種動詞變位、陰陽性、句型等要比英語難得多。初來乍到,作為學校里唯一的中國人,她根本無法與別人交流,簡直就是個小“啞巴”。
為了攻克語言關.王伊立把全部業(yè)余時間都花在一部葡語詞典上.每天堅持“狂啃”詞典5個小時以上。那是一種絕對枯燥的生活,但是,她沒有絲毫懈怠。所幸語言學習的某些規(guī)律是相通的,由于英語底子扎實,對學習葡語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在“啃”詞典的同時,王伊立借鑒英語學習的一些小竅門,觸類旁通,很快,葡語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盡管當時她還不能流利地去說,但是已經可以比較順暢地去寫了,在入學不久的考試中,她甚至還拿到了一個高分。這給了她巨大信心,葡語學習也漸入佳境,三年高中讀完,她的葡語表達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王伊立真正走上葡語翻譯之路,則是在大學期間。大三時.有個中國體育代表團出訪里約熱內盧,東道主舉行友誼比賽.需要一個既懂中文又懂葡語的人提供翻譯服務。那時,王伊立已經是里約州立大學的學霸級人物,頗有名氣,所以賽事主辦方很快就聯(lián)系到她,聘她擔任翻譯。那一次,王伊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再加上她出眾的容貌和落落大方的氣質,給賽事主辦方留下了極深印象。
這次成功“首秀”為王伊立打開了進入翻譯殿堂的大門,此后一個又一個翻譯邀請接踵而至,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巴西教育部、農業(yè)部、稅務局,里約州政府、市政府,以及與中國有戰(zhàn)略合作關系的巴西企業(yè)、高校都聘請她做過翻譯。在巴西翻譯界,王伊立已然是冉冉升起的一顆耀眼明星。而這一切,都為她最終走上金磚國家第六次峰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一部葡語詞典上起跳.王伊立完成了從葡語“小啞巴”到頂級國際會議同聲傳譯員的巨大飛躍。
微評
要成為一個同聲傳譯員非常困難.但王伊立從一本葡語詞典上起跳,經過多年磨煉,攻克難關,終于實現(xiàn)了人生的華麗轉身。我國著名作家王蒙有句名言:“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fā)軟,多嚴峻的戰(zhàn)斗我不會丟臉?!庇赂业孛鎸щy,積極地努力,人生總會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