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好妹妹樂隊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開唱。注意!這是“工體場”,不是“工體館”,內地音樂圈之前能在工體場開個唱的明星,只有汪峰、鳳凰傳奇這樣的人氣大咖,好妹妹是登上工體場的第一個獨立音樂人。
“好妹妹”出道剛3年,自稱“十八線藝人”,卻擁有一大批“死忠粉”。這次,他們的做法很有實驗性——每張票只要99元,座位都是隨機,結果3.7萬張票在演出前半個月就全部賣光光。
這次成功,仰仗一種獨特的賣票方式:眾籌。它與傳統(tǒng)演出最大的區(qū)別,則是打破階梯票價,消滅高票價,以99元的白菜票價開票,隨機發(fā)放座位派票?!昂妹妹谩北旧硪脖容^詩意地解讀了“眾籌”的含義:“我做不到的事情,請大家一起來完成。如今我們發(fā)一張唱片還是開一場劇院或者體育館演唱會都可以正常完成,但是工人體育場演唱會是靠我們自己力量做不到的?!?/p>
9月12日當晚,演唱會如期舉行,除了99元一張賣出的35000張票之外,還有2000張公關票發(fā)給業(yè)內人士。當朋友圈被無數(shù)的“共襄盛舉”瘋狂刷屏,音樂行業(yè)的人們很難對好妹妹登陸工體場這件事視而不見。時至今日,眾媒體人討論這樣的瘋狂究竟是“好妹妹”還是“壞妹妹”的熱度依然不降。
●盧世偉(《音樂周刊》主筆)
好妹妹樂隊:99元的革命
99元檢驗的是你與你的受眾有多遠的距離,以及你準備把自己放在與它們多遠的位置。單從行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好妹妹敢于第一個這樣做了,并且讓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消費者,這就是具有時代開創(chuàng)和思路啟迪意義的,這就是一場革命,足以載入華語樂壇史冊。
9月12日晚,當何炅以表演嘉賓的身份登上好妹妹樂隊“自在如風”工人體育場演唱會的舞臺時,給在場3.7萬名觀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昨晚本來在跟朋友聚會喝酒,等12點雨停后我說要去工體排練,此時朋友們才意識到,原來好妹妹的演唱會是在工人體育場而不是工人體育館。事實上曾與何老師的朋友們抱著相同疑惑的人,除了何老師自己外還有更多,也包括我自己——當好妹妹的經紀人奚韜先生第一次跟我提到他們要在工體開演唱會時,當時我還是抱著鼓勵的心情,能在工體這樣萬人的體育館開演唱會雖說有點挑戰(zhàn)吧,但總該試試的,結果人家告訴我不是工體館而是工體場。
當時我就傻眼了。
論資排輩,工體館是好妹妹的極限
是的。歌手們在北京開演唱會,素來有個心照不宣的論資排輩的規(guī)模標準的:最早成為華人樂壇演唱會地標性的場館,分別是首體館和工體館,都在1萬人左右,能在這兩個館開演唱會,是對歌手在樂壇地位和影響力的一種強悍肯定。當然后來又有了鳥巢、萬事達中心這樣更大的場地,現(xiàn)在基本的規(guī)格標準是,首體館、萬事達中心這樣可售座位在萬人以上的場館是屬于一線巨星的,而可售座位在萬人以下的工體館則成為準一線歌手們常選的陣地,已經過了黃金期的昔日唱將或者正有待上升的新晉明星們則適用于北展、奧體中心這樣2千人左右的場館,當然一些小眾分享型的歌手則會選擇保利、五棵松M空間、星光現(xiàn)場這樣的千人劇院和LiveHouse,再小牌一些的新人歌手或者獨立歌手,則會選擇500人以下的小劇場或LiveHouse,而像工人體育場和鳥巢這種可售票在3萬以上的地方,則只有超一線巨星才可以在這里開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五月天,他們正是從200人以下的LiveHouse無名高地陪唱的小咖,一步步走過北展、首體館、工體場,最終唱到十萬人的鳥巢,最終成為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天團。事實也多次證明,量體裁衣的場館選擇對藝人確實是很重要的,我們曾見證過好幾位明星因為選擇了體量過大的場館而最終導致票賣不出去演唱會流產的案例。
以好妹妹樂隊在當下樂壇的地位,按常理判斷,工體館應該是他們的極限,盡管之前他們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幾場千人劇院規(guī)模的演唱會且場場一票難求。但好妹妹樂隊實際上對自己的的民間和網絡影響力還是頗有些信心的,也許從他們當初以開淘寶店掙到的2000元制作的首張專輯《春生》僅僅通過京東發(fā)售就賣出了8000張開始,他們就嗅到了這種自信。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音樂市場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是,在主流層面耀武揚威的藝人往往有名無實,實際愿意為他們掏錢消費的反倒往往不如那些只在民間活躍且保有小而明確的受眾群的藝人。而這次工體場演唱會以眾籌的方式決定能否舉行,最終除2000張公關票外,35000張的實際銷售也證明了他們有資格這樣自信。所以,當奚韜在就他們的工體場計劃向我咨詢時,我說:做吧,既然你們已經打定主意不在意掙不掙錢,那索性就大膽地做一點對你們對歌迷對行業(yè)都有些實際意義的事情吧。
低票價,讓更多歌迷接近你
實際意義是什么?對于歌手來講,無論腕大腕小,終極目標其實只有一個:能獲得更多愿為自己產生實際消費的受眾。過去這個目標,主要靠專輯銷量和演唱會票房,但現(xiàn)在專輯根本賣不動了,就只能拼演唱會了。但在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卻主動被動地給它設置了太多障礙。首先在客觀大環(huán)境上,從票價上就先攔住了一大批受眾的消費欲望。有數(shù)據顯示,中國人月均GDP只能買6張門票,而美國人月均GDP可以買55張,中國演唱會的票價已經成了全球最高的了。然后主觀意識上,從歌手到觀眾又會想當然地覺得誰配在哪里開唱誰又不配哪里,很多優(yōu)秀的小眾歌手恐怕自己心里就先認定了能唱個愚公移山就已經很知足了,甚至覺得我的歌倘若有超過1萬人聽,那就是在抽我的臉了。我們先自己把自己各自圈在一個保守的套子里,自己不屑不肯或者不敢去做,也不屑不忿于他人去做,導致大部分人一直離他的實際消費群體距離很遠。
好妹妹這次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在于他們的99元票價,所有座位都只售99元,這個價格,撇開時代因素,絕對是工人體育場有史以來的最低價格,它甚至低于現(xiàn)在北京所有場館演唱會的最低票價。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價格過于低賤,從而也覺得這不過是一場很低賤的便宜貨,但因為這個價格而招來的現(xiàn)場35000名購票入場的消費者卻是實實在在坐在那里并且從頭聽到尾的,且自始至終都是有全場集體跟唱的。放眼整個華語樂壇,能招來35000人買票看你的演唱會的歌手不超過十個,內地歌手中,好妹妹是第四個,其他三個分別是零點樂隊、鳳凰傳奇、汪峰(王菲不好說算不算內地歌手,暫不計算在內)。而高貴且高價如Mariah Carey的工體場會,演唱會未及一半全場已經退場一半人。當天同時在萬事達中心開唱的李健,亦將VIP票價降到了980元,這亦在表明,真正懂得珍惜市場珍惜歌迷的歌手,是要先學會歡迎更多愿意消費你的聽眾,而不是架起高高的門檻讓他們離你越來越遠?,F(xiàn)在擺在歌手面前最大的問題,不正是如何能讓更多的人看到你聽到你,然后才有機會決定是否要一直喜歡你么?
也不要以為換了誰只賣99元就都能吸引來這么多消費者,要知道,很多聲名更高的歌手,他們的演唱會票是送都送不出去的。99元檢驗的是你與你的受眾有多遠的距離,以及你準備把自己放在與它們多遠的位置。所以,縱使人們對于好妹妹的音樂風格和品質會見仁見智,單從行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他們以他們的身份敢于第一個這樣做了,并且讓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消費者,這件事情對于整個行業(yè)就是具有時代開創(chuàng)和思路啟迪意義的,這就是一場革命。這么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重點不一定只在于誰有資格做,而更在于誰真正先做了,單憑這這一點,好妹妹可以載入華語樂壇史冊。
而那些還在覺得他們不配這場地的歌手和音樂人們,急著翻白眼之前,何不回身想想,你們覺得配的那些,人在哪兒呢?在為誰唱呢?誰聽到了?又有誰買了單呢?
●楊樾(資深媒體人、電臺DJ)
把演唱會票價逼下來
好妹妹工體場演唱會99塊錢一張票,賣了35000張。這里面有四個關鍵詞:好妹妹、工體場、99、35000。我沒太聽過好妹妹的歌,也沒看過他們的演出,只是知道他們經常參加音樂節(jié),在各地的LiveHouse演出也排得滿滿的,是屬于最近兩年商業(yè)上很成功但是還沒完全得到認知的樂隊。工體場是中國演出市場的標志性場地,在有鳥巢之前,它與上海8萬人、廣州天河、杭州黃龍等等都是大咖必須進、新秀做夢都想進的場地,能在工體開演唱會,是一個藝人人氣和自信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樹立江湖地位的地方,雖然最近幾年也有些不知深淺的藝人殺進去,但總體來說,它的標志性地位沒太多變化。99元,這是一個比LiveHouse甚至酒吧還低的演出票價,反正在我的記憶里,我沒看過99的演出。35000,對一場演唱會來說,是一個足以自豪的數(shù)字,是絕大多數(shù)演出不可能達到的數(shù)字,如果按照華語歌壇一線巨星均價800元的票價算,那就是將近3000萬的票房,曾經創(chuàng)造單場這個票房的歌手,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張學友、陳奕迅、劉德華、王菲、五月天。
99元,好妹妹還是賺錢了
可是,這四個關鍵詞就組合在了一起。
99塊錢,35000張票,那就是大約350萬票房,在工體做一場演出要花多少錢呢?好妹妹這場演出場地治安和硬體制作的費用一共花了550萬,演出有300萬的贊助,如果按照這個數(shù)字算,好妹妹這場演出賺錢了。but,這里面沒算好妹妹的演出費。我不知道好妹妹在這種幾萬人場地開個唱的費用,如果這是他們的第一次,那也就是說還沒有一個標準定價(當然,演過之后就可以有了),而工體這場演出是好妹妹團隊自己做的,理論上說,就等于他們沒有演出費,但是賺的錢就都是這個團隊的。
那也就是說,這場還是賺錢了。
可是,為什么中國那么多的演唱會都是賠錢的呢?這里我們就要說說演唱會賠錢,到底賠了誰的錢。演唱會賠錢,賠的是演出主辦方的錢,也就是掏錢做演出的人的錢,除了演出主辦方之外,包括歌手本人在內,所有人都賺錢。這是不是很奇怪,賠錢的演出,歌手還是賺錢,賺的誰的錢呢?還是演出商的錢。一場演出就算只賣了一張票,歌手還是該拿多少拿多少。
低票價是可以增加銷售量的
長期以來,中國演唱會票價高一直是一個公認的問題,但是討論了多年,票價不但沒降,反而有上漲的趨勢。為什么?因為成本越來越高,除了各項基礎成本的增加,歌手的演出費越來越高是顯而易見的。5年前做個拼盤,還有一堆10來萬的歌手可以選,今天低于30萬的歌手都沒有幾個你聽說過的了。大腕的演出費增長就更快,上漲都是百萬級的。這塊成本都得攤到票價里,但是問題來了,票價上漲并不意味著票房的增長,除了前面說的那幾個天王和擁有強力腦殘粉的偶像,高票價還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加上這幾年宏觀經濟下滑嚴重,人們的收入并沒有增加,所以高票價反而導致了很多演出售票困難,并最終虧損。
當然,并不是說一場演出虧損就是因為歌手要錢太多,還有可能是演出商操作不當、宣傳不力,還有可能是因為這個歌手本來就沒有什么市場號召力,各種因素都很多,甚至反腐都直接影響了很多演出的票房。但是,空談不可抗力是沒意義的,不如做一些良性的嘗試。
這次好妹妹的演出,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他直接把票價降到最低點,并且成功地賣出了35000張票,假設他們的票價不是99,而是399、599、899,你覺得還能賣掉這么多票嗎?好妹妹之所以敢在工體開這個演唱會,我想也是因為他們這個票價策略,因為即使拉到了全額贊助,因為票價太高,而觀眾稀少,依然是一件很丟臉的事,這種丟臉的事,很多巨星都經歷過了。
好妹妹這場演出至少證明了低票價是可以增加銷售量的,這并不是在否定好妹妹的號召力以及商業(yè)價值。據我所知,他們出去唱LiveHouse也挺貴的,但是在中國,文化消費是不能只吃鐵桿粉絲的,那種剛性購買往往不能cover一場演出的成本,就像看電影一樣,很多電影對人們來說是可看可不看的,演出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觀眾群體正是那些可看可不看的人,搶到了他們,演出就賺了。99元票價正是能夠拉動這些可看可不看的人的好策略。我并不是說好妹妹在北京沒有35000個粉絲,他們的粉絲絕對比這個多得多,但是不要輕信粉絲的購買力,微博上幾百上千萬粉絲的大咖,開演唱會照樣賠,真掏錢的粉絲畢竟是少數(shù),平時免費聽聽你的歌,混混貼吧,又不用花錢。
分賬,讓歌手和演出商共擔風險
幾年以前我就跟一些演出界的朋友閑聊說起來,我說現(xiàn)在商業(yè)演出市場太扭曲了,所有風險都讓演出商一家承擔,任何合理的生意都不應該是一方獨立承擔風險的,未來應該推動歌手不拿演出費,跟演出商分票房的方式。具體的做法就是,如果歌手堅持要拿演出費,那就只能拿的比較少,如果同意分票房,雙方可以共同推測票房,歌手也要拿出自己的預期,然后計算一個比例出來分給歌手,這個預期收入應該比歌手當時的標價還要高才對,因為歌手承擔風險了。這樣,歌手不但不能任意夸大自己的票房號召力,還要盡心地參與演出的宣傳,這才讓市場回歸到真實的價值上。我們做一個假設,比如一個歌手現(xiàn)在個唱的演出費是500萬,如果他愿意接受分票房的方案,雙方約定給到他的預期分賬是700萬,雙方共同研判票房預期是1400萬,全部演出硬性成本由演出商承擔,這樣歌手的分成比例就是50%。假設真的實現(xiàn)了1400萬票房,歌手比之前多拿了200萬,而演出商刨去所有成本支出,也還有幾百萬可賺。在這種結構下,由于沒有了歌手的高額演出預付,并且實現(xiàn)了分賬風險共擔,實際上是把歌手有可能虛高的那部分價值擠掉了,這必將導致票價的下降。
現(xiàn)在在電影市場上,很多演員和導演都已經這樣做了,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泰囧,徐崢黃渤都因為分賬賺到了大錢,賺到了比他們演出費高得多的錢,這不僅是一種更為公平健康的商業(yè)模式,也是藝人自信的表現(xiàn)??墒?,這個模式在音樂圈里非常難推動,至今也只是在一些很小型的音樂節(jié)、LiveHouse演出上有嘗試,在大牌的演唱會上還沒有,為什么?因為大牌依然是賣方市場,我就這個價,你愛做不做。確實,這是市場行為,也很難強行推動,但是,我們還是欣喜地看到了好妹妹的嘗試,也看到了同一天晚上李健巡演的低票價,這些都是對一種更合理的商業(yè)邏輯的推動。雖然這次好妹妹和李健的演出都是自己做的,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分賬,但是對風險的承擔實際上就是分賬,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歌手能夠加入到這種模式中來,讓人們習慣于用比較低的價錢多看一些演出,這樣的市場才是更有活力的,歐美的演出市場就是這樣的。低票價的方式,可以激發(fā)更多從來不看演出的人成為音樂的消費者,電影市場的繁榮就是走了同樣的路線。套用一句老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大腕不是靠跟班和微博粉絲數(shù)湊出來的,應該是由市場檢驗出來的。一味地追求高昂的演出費,不但不自信,而且是飲鴆止渴,這碗飯不會永遠吃不完的。
●陳賢江(樂評人)
好妹妹的99元票價是革命?醒醒!
大家都在談論好妹妹,新仔也不免俗了,因為,始終相信,充分討論更有助于市場的發(fā)展。大家都在夸好妹妹,新仔決定扮一回黑臉,潑一瓢冷水。
好妹妹樂隊鬧了大事,靠99元的超低票價,在可容納4萬人的工人體育館成功舉辦了個唱,成為“國內第一位在工體場開個唱的獨立音樂人”。這一事件在業(yè)內不斷發(fā)酵,有人驚呼“99元革命”,有人疾呼“把演唱會票價逼下來”,那么,好妹妹這次“99元票價”真的是一次革命嗎?真的有可能把票價壓下來嗎?我想說,醒醒!
不可復制的“好妹妹模式”
關注好妹妹挺長時間了,雖然我不太能接受他們的音樂(在此裝個13),但是我比較欣賞他們的自我營銷。所以,2013年辦鳥幻音樂節(jié),我力主讓他們壓軸(那應該是他們第一次在音樂節(jié)上壓軸),而為此一度跟小伙伴鬧到差點掀桌。
Whatever,好妹妹樂隊是當目前為止我看到的獨立音樂人中最會玩網的,他們幾乎每一個平臺都玩得有聲有色,而且特別能抓住新興渠道,把渠道伺候得特別開心,于是就給他們大量推廣資源。
在優(yōu)酷,他們是優(yōu)酷牛人;在豆瓣,他們把小文藝們哄得哭爹喊娘的;在網易云音樂,“你妹電臺”人氣高漲;在微博,他們各種沒節(jié)操無下限;從前在騰訊微視,他們也玩得不亦樂乎。還有很多其他平臺,等等等等??傊?,他們每玩一個平臺,都能抓住該平臺的“痛點”,添油加醋,煽風點火。所以,京東才會愿意如此大張旗鼓地給他們推眾籌。
實際上,最早深刻體會到好妹妹價值的也是京東。3年前,好妹妹的《春生》在京東賣出超過1.5萬張,這一驚人銷量超過了絕大多數(shù)主流藝人。所以,過去3年來,好妹妹和京東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從唱片銷售到演唱會贊助再到后來的所謂“眾籌”。
為此我曾經寫過一篇《好妹妹模式》,探討獨立音樂人是否可以借鑒好妹妹的經驗。這篇文章遭到一些朋友的吐槽,我印象特別深的一句話是,“能復制的才叫模式”。潛臺詞是,好妹妹只是個例。
經過這么多年的觀察,我終于認同了這一點。好妹妹的成名方式是不能復制的。如果要復制:首先你不能是直男(我還沒見到比他們更會玩網絡的直男獨立音樂人);其次你要無節(jié)操無下限(不是說說而已喲);再次你還要能通吃所有的網絡產品,了解用戶的“G點”;然后你還要文藝十八般兵器都會一點(比如設計);當然,你還得有點顏值或萌值;還有,你的歌既不能太low也不能太高冷(偏low的民謠獨立小清新最好);最后,你必須非常用心地去經營自己。
一切的一切,結合到一起,才有了好妹妹的工體奇跡。至于99元在里面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呵呵!
99元定價是反市場的
這次好妹妹的工體奇跡的核心數(shù)字之一就是“99”這個數(shù)字。
這個基本上是屬于LiveHouse級別的票價,而實際上,好妹妹的LiveHouse演出門票(北上廣)也通常在120以上了。
因為這些年,業(yè)內一直有聲音在強調演唱會門票定價過高,并呼吁降低票價養(yǎng)市場,所以,當99出現(xiàn)的時候,他們就高潮了。
問題是,這個99出現(xiàn)得并不正常。這次好妹妹是把工體當LiveHouse用了,全場統(tǒng)一定價,且不分區(qū)域,隨機安排。這肯定不屬于“市場行為”。因為,正常的市場行為,價格是由需求決定的。內場的位置需求量大且稀缺,所以票價就高,外場的位置相對來說需求量沒那么大而且數(shù)量較大,所以票價就低。
雖然沒有證據,但基于正常的供需關系,好妹妹歌迷內部應該會有私底下的交易,有人會以高價購買內場的票。雖然這跟好妹妹沒啥關系了,但對于歌迷來說,非正常市場行為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未必會比正常的交易成本低。
所以,99元不過是一個噱頭和一個策略而已,對于市場,并沒有什么參考價值。
中國演唱會門票真的很高嗎
關于中國演唱會的平均票價,有人算過一個數(shù),450元。
“按照人均GDP來計算,一張門票價格占到人均收入的17.24%,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收入能買6張普通門票,但一個美國人的收入可以買55張普通門票,日本是32張,韓國是21張?!保〒妒钦l把中國演唱會票價推到全球最高? 》)
這樣說來,中國演唱會門票好像真的很高??墒牵@么對比過于簡單粗暴了。要知道,美國、日本和韓國都有著發(fā)達的音樂消費市場,我們必須把消費者的需求計算在內。
先來看組數(shù)字:以下是2014年美國、日本和韓國的人均音樂消費,數(shù)據來源于MusicBusiness Worldwide。(放中美數(shù)據對比圖)
這意味著,如果在美國演出是麥當勞,那么在中國,演出就是北京烤鴨。我們不會經常吃北京烤鴨,但只要想吃,我們就愿意支付比麥當勞更高的價錢。
在中國,演出是奢侈品,所以,票價高也是正常的。其中雖然也有“不太正?!钡牡胤?,比如成本構成不合理、稅費不透明等,但這些仍然是基于市場現(xiàn)狀而發(fā)生的交易行為。它們是現(xiàn)象,而非原因。
楊樾老師在他的文章《把演唱會票價逼下來》中呼吁通過降價來讓培養(yǎng)更多人看演出的習慣,并拿電影來做參照。《是誰把中國演唱會票價推到全球最高? 》也提出“讓演唱會像看電影一樣便宜、方便”??墒牵醚莩獣娪氨容^是不合適的。電影在中國已經是日常消費品,消費者看電影的意愿非常高,但這跟電影票價高低一點關系沒有,歸根到底是這些年電影市場蓬勃發(fā)展帶來的。
以為演唱會降價就能培養(yǎng)市場的想法是天真的。恒大音樂節(jié)就是最好的例子。恒大音樂節(jié)創(chuàng)辦初期,宋柯提出“要讓看音樂節(jié)像看電影一樣便宜”。但結果呢?
2014年,恒大星光音樂節(jié)共舉辦了26場演出并為公司貢獻了4491萬元收入,占整個恒大文化產業(yè)集團主營業(yè)務收入的33.51%。但即便這樣,恒大音樂節(jié)的收入依然未能覆蓋成本,2014年,恒大音樂節(jié)業(yè)務的毛利率為-6.75%。
與其寄望于演唱會門票降下來,不如致力于建立演出市場更合理的階梯體系:酒吧、LiveHouse、劇場、體育館和體育場。
中國演出市場真正不健康的是頭大腰細屁股小,體育館和體育場的收入占大頭,LiveHouse演出數(shù)量雖然多,但收入不高。劇場級別的演出越來越多,但市場還未穩(wěn)定。這會兒,如果劇場級別的音樂人都開始削尖了腦袋要上工體館和工體場造“事件”,并無益于演出市場的健康發(fā)展。美國很多頂級藝人仍然在中小型的場地演出,前一陣麥當娜就在小場地舉辦了表演,她也表示自己非常喜歡小場地。
總之,培養(yǎng)演出市場關鍵是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和更多的消費方式可選擇,低價其實并沒有什么卵用。
盧世偉回應陳賢江文
論點通,論據不通。我想說的是,賢江所提出的像“首先你不能是直男(我還沒見到比他們更會玩網絡的直男獨立音樂人);其次你要無節(jié)操無下限(不是說說而已喲);再次你還要能通吃所有的網絡產品,了解用戶的“G點”;然后你還要文藝十八般兵器都會一點(比如設計);當然,你還得有點顏值或萌值;還有,你的歌既不能太low也不能太高冷(偏low的民謠獨立小清新最好)?!边@樣的歌手在歌壇,真的不要太多了,只有最后一條是真正通的:你要真的懂得好好經營你自己。道理都通,大多數(shù)都懂,但大多數(shù)人都沒做,不管基于什么樣的原因,所以我認為,真正做了的人,就是革命。
●網友:我們這里才是真的撕
雯雯:從沒想過要去聽一場演唱會,好妹妹是第一個!無論你妹電臺還是他們的歌,亦或他們的朋友圈都是我喜歡的。偶像不一定星光熠熠,接地氣才最重要。
黑夜槍火:首先作為樂隊,歌確實好聽,訴說的都是個人小情懷,但是足夠真摯,所以動人。此外,兩個人個性好玩,喜歡開玩笑,且葷素齊全,覺得親切自然。另外有興趣可以看看秦碧池在網上翻唱的視頻,不知道為什么,一把嗓子,一個吉他,就是這么好聽和耐聽,被他影響得喜歡聽老歌了。
秋高氣爽:關注好妹妹的音樂帶動我八卦般去較深較廣面了解這支樂隊一路的成長。因為關注,勢必會讓我?guī)в懈星樯嗜ゲ惶陀^地評價這樣幾個喜歡民謠音樂、追隨并當成糊口營生的男孩子。好妹妹的歌兒,喜歡你就點贊;不喜歡,走開,去找尋喜歡的并孜孜不倦。
無論好壞先別撕,但總有一些啟發(fā)
毫無疑問,好妹妹的工體場逆襲,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眾說紛紜。這場成功,為一直以來萎靡不振的音樂行業(yè)打了一針雞血,還是潑了一盆冷水,現(xiàn)在下結論,似乎還為時尚早。
但值得欣喜的是,起碼有一件事可以集合大家的目光,為這個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一些假設和思考。在這方面,好妹妹及其團隊是極具前瞻性、極具勇氣和魄力的。
然而,當煙花散盡,許多人的心中似乎都升起一個疑問?!昂妹妹媚J健笨刹豢梢员粡椭疲盁o古人的“天方夜譚”能否后有來者?想出新的“幺蛾子”的藝人們不妨多試試,百花齊放的樂壇才足夠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