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梁曉聲最常教兒子的,是如何“侍弄”小小的心靈苗圃。對“侍弄”,梁曉聲有自己的解釋,他告訴兒子,如果惰于拂拭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那里一定會浮塵厚積、雜草叢生。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否完善,直接決定著他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否抵御風吹雨打,成年后能否快樂幸福。
讓兒子的心靈世界沒有塵埃
梁曉聲一直引導兒子,要做到自省自律,讓心靈相對的清潔衛(wèi)生。
一次,兒子對梁曉聲說:“今天某某同學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梁曉聲好奇地問兒子為什么,兒子回答:“犯錯誤了唄,把老師氣壞了!”兒子和那個同學曾是好朋友,可近來兒子卻沒再請那個同學到家里來玩,而梁曉聲依稀記得兒子講過,老師要從他倆中選出一名做班干部。
梁曉聲從兒子的態(tài)度里發(fā)現(xiàn)了問題,他問兒子:“你高興?”兒子怔怔地瞪著梁曉聲。梁曉聲認真地問:“跟爸爸說實話,你是不是因此而高興?”兒子誠實地回答:“有點兒?!绷簳月暯又鴨枺骸澳銓W過‘幸災樂禍’這個詞吧,能解釋一下嗎?”兒子回答:“別人遭到災禍時自己心里高興。”梁曉聲順勢教導他:“對。當然,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還算不得什么災。但是,你心里已有了‘幸災樂禍’的根苗,說不定哪天你聽說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險了,也會暗暗高興呢?!?/p>
兒子用不解的目光看著父親,梁曉聲接著說:“為什么他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你會高興呢?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對不對。如果老師沒有打算在你們兩個之間選拔一名班干部,你未必會幸災樂禍。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師最終選中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會幸災樂禍。你之所以幸災樂禍,是因為你感到,他和你被選中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選中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為他犯了錯誤,惹老師生氣了而高興。你覺得,這么一來,你被選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這種幸災樂禍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產(chǎn)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惡呀,它竟使人對朋友也幸災樂禍!”聽完父親的這席話,兒子低下了頭。
梁曉聲接著說:“如果他并沒犯錯誤,而老師最終選他當了班干部,你現(xiàn)在幸災樂禍的心理就可能變成憤恨了。那是嫉妒的憤恨。人一旦有了這種嫉妒的憤恨,就會進一步干出不計后果、危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事,最后就只有自食惡果?!?/p>
兒子睜大了眼睛問父親,那有了嫉妒心理怎么辦,梁曉聲說:“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惡的。嫉妒和羨慕不一樣。羨慕一般不產(chǎn)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危害性和危險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好事、機會都會理所當然地降臨在你頭上。別人幸運時,你應對自己說,我的機會和幸運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當不當班干部,并不說明什么。好好學習,才是首要的……”
在梁曉聲的家庭生活中,這樣和兒子談話是家常便飯。他和兒子談嫉妒,談仇恨,談自卑,談虛榮,談善良,談友情,談正直,談寬容,他告訴兒子這些和人的內(nèi)心世界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將來也必和一個人的幸福有關(guān)。梁曉聲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兒子“侍弄”心靈花園。鄰居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的兒子,覺得和他在一起很愉快。
幫助兒子輕松快樂地學習
梁曉聲深知兒子身在應試教育之中,壓力重重,所以他從來都不主張“鞭催式”的教育。他從不要求孩子在班里考前幾名,而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兒子讀好書,幫助他輕松快樂地學習。
看到報紙雜志上的優(yōu)秀散文、幽默故事,梁曉聲就會剪下來給兒子看。一是為兒子提供高質(zhì)量的精神食糧,培養(yǎng)閱讀、鑒賞的能力;二是為了幫助兒子調(diào)節(jié)緊張的學習生活。在父親的幫助下,兒子養(yǎng)成了閱讀好書的習慣,增長了知識;同時也增添了自身的幽默感,使生活和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在兒子面對高考壓力之時,梁曉聲并沒有嚴厲地監(jiān)督兒子學習,而是經(jīng)常在兒子復習的間隙,拉他一起看看光碟,聊聊天,讓他的精神放松下來。“高考就像運動員參加競技比賽一樣,不做準備不行;但只要自己盡了力,結(jié)果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了。不能因為考不好就要死要活的。”
讓兒子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有人會以為:梁曉聲是名人,對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會更高,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他曾對兒子說過:“高等教育對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不是絕對的,丘吉爾、巴爾扎克上中學時都不是成績好的學生。關(guān)鍵是根據(jù)個人的條件選準人生的坐標,定好位,發(fā)揮自己所長?!?/p>
梁曉聲和兒子曾討論:“人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算是值得的?”“普通人的生活是不是幸福的?”他對兒子講:“我以為平平淡淡才是真。一個人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處住房,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這沒有什么可感到羞恥的。絕大多數(shù)人注定是普通人,可為什么那么多的普通人一定要自己的子女拼命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呢?盡你所能就好了,不論結(jié)果如何,擁有快樂的人生最重要?!?/p>
索潔據(jù)《中國婦女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