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份”都是常用字,使用頻率甚高,但人們常會臨筆猶豫,吃不準(zhǔn)該用“分”還是“份”。
“分”最初寫作“八”?!墩f文》中對“八”的解釋是:“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边@個“八”字,左面一筆,右面一筆,兩筆背道而馳,用來象征分別,可謂簡約而又傳神?!鞍恕焙髞斫栌脼閿?shù)詞,古人才在“八”下面加個“刀”字,另造出一個“分”字。為什么以“刀”為形符?想來和初民們常用刀來分割肉有關(guān)吧!
“分”是個多音字,讀音為fēn時,除了作量詞外,主要是作動詞,其義為分開、分配、分擔(dān)……一般來說,這和“份”還是容易區(qū)別的;讀音為fèn時,和“份”同音,兩個字便明顯糾纏不清,兩種寫法都可以找到書證,于是就形成了一大批異形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列的“成分”和“成份”、“股份”和“股分”、“身分”和“身份”,只不過是其中常見的幾例而已。
“份”其實本不讀fèn,而是讀bīn。它是“彬”的古字?!墩撜Z·雍也》:“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說文》引用時便作“文質(zhì)份份”。從《說文》到《康熙字典》,找不到一條“份”讀fèn的訓(xùn)文?!胺荨苯裉斓淖x音和義項,是在“五四”前后才逐步形成的。
從用字規(guī)范的角度考慮,在現(xiàn)代漢語中,應(yīng)該用“份”的情況大致有下列幾種:一、用作量詞,如一份禮物、兩份文件、那份報紙;二、用在省、縣、年、月后面,表示劃分的單元,如省份、年份、月份;三、“份”字單獨使用,如“到了這份上”“這事沒我的份”;四、指搭配成“份”的東西,如份額、份子;五、個別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用法,如股份。其余如名分、天分、成分、福分、輩分、分內(nèi)、安分守己、恰如其分……則仍以用“分”為宜。
(選自《咬文嚼字》,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