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在周游列國時,一日行至某地,見一家店鋪大書“抬杠鋪”三個字,不甚解其意,便差學生子路前去打聽。子路回來告訴老師說:“民間把辯論說成‘抬杠’,‘抬杠鋪’就是專門找人辯論的鋪子。誰辯輸了,要付出五十兩白銀?!笨追蜃勇牶?,自恃學識淵博,不把店主人放在眼里,便決定進去一辯。
店主人得知孔子來意,就先問:“夫子周游列國,一路風霜,想必辛苦,父母在堂可曾懸念?”孔夫子不由得點頭稱是。
店主隨即指出:“‘父母在,不遠游’是您的高論,為什么您父母在堂,您卻還要周游四方?”
孔夫子無言以答。
心靈雞湯
由于孔夫子自恃知識淵博,滿以為完全能回答平民百姓所辯論的一切問題,心里多少有點驕傲自滿的情緒。他不認真分析店主問話的用意,以至于入了店主巧設的邏輯陷阱,“無言以答”,只得認輸。而店主得知孔夫子的來意后,進行了周密的思考,理清了思路,按照嚴密的邏輯發(fā)問,層層設障,步步為營,所以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