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少臣先生性格豪爽,其氣寬舒,待人寬厚,畫如其人。邢先生的寫意畫樸素大氣、酣暢自然、而無狂狷、粗疏、潦草之流弊。筆者讀這位畫家的作品,常常能獲得啟示。
質(zhì)樸動人的形象
邢少臣先生善寫花鳥,亦精于人物。他筆下的鵪鶉、八哥、喜鵲,絕無籠中鳥的精致與甜俗感,而是呈現(xiàn)著剛健的野性和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同樣,他繪寫的游魚、青蛙、家禽、蒼鷹,也都顯得活力非常而無萎靡z態(tài)。他描繪荷花,既不追求“接天荷葉無窮碧”的氣勢,也不傳達(dá)“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落寞情緒,而是以數(shù)片荷葉表達(dá)勃勃生機(jī)。這些形象不是靠刻意的修飾來完成,而是興z所至的一揮而就。他筆下的禽鳥形象敦厚樸實,既簡練概括又生動傳神,體現(xiàn)出一種“拙味”,甚至流露著一種奇特的幽默感。少臣先生的人物畫屬簡筆一路,雖然寥寥數(shù)筆,卻能塑造出對象的特征,頗為傳神。
單純而豐富的布局
不論尺幅大小,少臣先生都不喜歡繁冗的布局,或許在他看來,在清爽明豁的構(gòu)圖里,更能體現(xiàn)出走筆的凝練老辣,境界的雄渾奇崛。簡不等于空,簡潔的畫面更需要畫家具備收放自如的布局能力,具備以一當(dāng)十的概括力。就在他單純簡練的畫而里,觀者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感受到空靈與厚重、和諧相生的境界。他的作品追求“雕塑性”,即突出形象的體量感。為了做到這一點,這位畫家在布局上強調(diào)空間效應(yīng)。作畫以“氣”來統(tǒng)攝全局,無論是色彩還是造型均體現(xiàn)出對“氣局”的無比重視。他的“形”存在于“意”之中,走筆隨“意”隨“氣”而變,加上合理的題款,更顯得神氣渾然。他在內(nèi)斂中求奔放,在單純中求豐富,甚至小冊頁仍顯示不凡的氣勢,蔚為壯觀。
靈活多變的用筆
作為一名大寫意畫家,少臣先生在用筆方面有獨到之處。他注重書寫性,筆力雄健,渾厚剛韌、靈活多變的線條中顯出用筆的凝練和穩(wěn)健,金石味十足。不過,他不一味求霸悍,而是把凝重渾厚與瀟灑飄逸結(jié)合起來,力圖塑造渾然和諧的生命整體。其用筆在流暢中有力度,中鋒側(cè)鋒并用,體現(xiàn)出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他落筆大膽,點染細(xì)心,筆墨縱橫交錯,狂而不躁,怒而不張,獲得了既強烈又深沉的藝術(shù)效果。在他的作品里,觀者可以看到巧拙互用的筆法,巧則靈變,拙則渾樸。但無論采用何種筆法,筆筆都有來路,走筆過程的連續(xù)性讓人一目了然。正是由于具備這些特征,少臣先生的筆墨在形象z外具備了獨立的審美價值。換句話說,即使不考慮畫面里具體的形象,那些“抽象”的走筆也能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酣暢潑辣的用墨
潘天壽先生曾說過,枯焦而能華滋,潤濕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訣。少臣先生無疑明了用墨之精要。他深懂積墨、破墨之法,即便用宿墨,也無晦暗板滯之虞。他作畫時即筆好墨,酣暢潑辣,渾然成象。他的作品,無論是花鳥還是人物,都顯得古雅沉著。古樸的造型,生拙的用線及濃艷的色彩也常常淺化在他的作品中。他習(xí)慣于濃墨寫前景中的形象,而背景則淡處落筆,境域?qū)哟卫煤荛_。而水痕墨韻又相交融,頗有韻致。重墨、焦墨相映成趣,沒有飄浮俗艷之感。在用色方面,他借鑒了海派以及齊白石將大紅大綠等民間色彩引入文人畫的做法,在此基礎(chǔ)上,他更加追求絢爛雅致之效果,其氣息既古雅又清新。
邢少臣
邢少臣,一九五五年生于北京。
現(xiàn)為中國國家畫院專業(yè)畫家、研究員、
創(chuàng)作研究部副主任,
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
中國美協(xié)會員,
中國畫學(xué)會理事,
文化部專家高級職稱評審委員,
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
邢少臣先生性格豪爽,待人寬厚,
其畫渾厚蒼莽,樸拙大氣,
是中國大寫意花鳥畫領(lǐng)域的一位重量級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