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國民經濟嚴重困難時期。63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在湘江西岸對寧鄉(xiāng)縣委副書記何長友說:“我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吃飯、穿衣和住房問題,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干什么?”
在少奇同志心里,解決吃飯、穿衣和住房這種在“過小日子”老百姓眼中為“天大的事”的問題,是共產黨的責任所在、使命所在、追求所在、宗旨所在。因為我們黨在成立之時,就發(fā)出莊重誓言,“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薄?/p>
奔騰北去的湘江水,見證了國家主席的動情一問,也見證了一位親民、愛民、憂民的共產黨員的傳奇人生。
湘江西岸的英雄少年:“為了使中國人民解放而奮斗”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在湘江之濱的寧鄉(xiāng)縣花明樓炭子沖村靳江河畔。劉少奇是家中的“滿崽”,在叔兄弟中排行第九,鄉(xiāng)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九滿”。當時的中國,正處于飽經憂患、國弱民貧、災難深重的風雨飄搖之中。作為一名農家子弟,劉少奇對于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有著天然的樸素感情,對民眾所受的壓迫有很深的體會和理解。他從小心憂天下,他渴望深受欺壓的百姓擺脫苦難。這種渴望,激勵著他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而努力奮斗。
1910年,長沙、寧鄉(xiāng)等地發(fā)生了轟動全省的饑民暴動。年僅12歲的劉少奇感觸很深,他攥緊拳頭,下決心拯救民眾于水火之中。1915年,不滿17歲的劉少奇在寧鄉(xiāng)玉潭學校參加反袁游行。他刺破手指寫下“誓雪國恥,毋忘國恥”的血書,搖著旗、喊著口號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面。這年,劉少奇將譜名“渭璜”改為“衛(wèi)黃”,立志“拯救民族,捍衛(wèi)炎黃子孫”。然而“衛(wèi)黃”之路并不順暢。1916年,劉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陸軍講武堂錄取。從這里,劉少奇邁出了精彩人生的第一步。他在妙高峰下眺望湘江北去的帆影,在營盤街上傾聽走向共和的足音,懷抱著報效祖國的美好憧憬。然而不久,護法運動的戰(zhàn)火燒到講武堂,劉少奇投筆從戎的抱負被擱淺。五四運動后,他把名字改為“少奇”,意即“少有奇志”。之后,他又攻讀留法預備班準備赴法留學,卻因費用等原因而化為泡影。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他有了方向。1921年劉少奇和任弼時等一批進步青年前往莫斯科,在這里,23歲的劉少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最早的黨員之一?!斑@時我的革命人生觀開始確定,就是為了使中國人民解放而奮斗?!痹谒顚懙摹秷F員調查表》中,慨然寫下:“資本主義已不能統(tǒng)治全世界了,社會主義的社會組織必將由人類的努力開始實現(xiàn),我們處在這時代的人,應把無窮的希望,促進這段歷史?!?/p>
1922年春,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從“九滿”到“少奇”,跨過歲月的虹橋,劉少奇流露出的是對革命、對新世界的暢想與希望,是對理想的堅定與執(zhí)著,亦是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的大志與情懷。
為了工人利益義無反顧:“惟有這件事不能答應您”
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共產黨員,在任何情況下,能夠不能夠把自己個人的利益絕對地無條件地服從黨的利益,是考驗這個黨員是否忠于黨、忠于革命和共產主義事業(yè)的標準?!眲⑸倨婊貒螅⒓赐渡淼降谝淮喂と诉\動高潮中。他深入了解工人受剝削、受壓迫的悲慘遭遇,為改善工人生產和生活條件,他始終站在罷工斗爭的最前列,與敵人展開勇敢斗爭。
1925年,劉少奇參與領導完五卅運動后,疲憊不堪,心力交瘁,頑疾肺癆病也越發(fā)嚴重。中央安排劉少奇11月初回長沙就醫(yī)。然而,回長沙不久,他就被趙恒惕軍閥政府的衛(wèi)兵逮捕。兒子被捕的消息對于劉少奇的母親魯氏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在兒子被關押的32個日夜,母親的心備受煎熬,忍不住悄悄落淚。1926年1月16日,當劉母得知兒子好不容易得以釋放出獄,便立即動身去長沙??匆妰鹤用黠@消瘦了,劉母強忍著眼淚:“你出來了,娘就放心了,不過娘有事跟你商量?!薄澳悴灰ネ饷骊J蕩了,太危險了!跟娘回家去!”“咱就在鄉(xiāng)間辦一間學堂,你和寶珍都可以教書?!眲⑸倨娉烈髦鴽]有回話,考慮著如何回答才好。突然,“撲通”一聲,劉母跪倒在劉少奇面前:“九滿,你不答應娘,娘就長跪不起!”面對母親突然下跪,劉少奇一時慌了,但他很快靜下心來,做出決定——不能留下!革命需要自己,至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忙扶起母親,跪在母親面前:“娘,別的事情都可以依您,唯有這件事不能答應您,請您老人家放心吧,我不會有事的!”在母子倆徹夜長聊后,劉母還是沒能攔住兒子。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兒子和母親,他們不曾料到,這一別竟是永別!1931年冬天,劉母在炭子沖溘然長逝。而當時劉少奇正在上海開展白區(qū)工作。幾年以后,當劉少奇得知母親去世的噩耗,他面對母親的畫像潸然淚下。他愧疚——作為一個兒子,未能在母親病床前盡自己一份孝心!但為了天下更多的母親,這位湘江之子別無選擇。
抗戰(zhàn)時期深入敵后:“共產黨就是要想方設法解除群眾的疾苦”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劉少奇堅持中共中央深入敵后、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方針,領導創(chuàng)建華北、華中抗日根據(jù)地。劉少奇把“急百姓所急,解百姓所苦”作為“首要一條”,認為這是“抗日民主政權能否在群眾中扎根”的根本。
1942年10月,劉少奇到達八路軍太岳軍區(qū)所在地沁源縣。一次,劉少奇看見一個挑水的中年農民,腳步蹣跚,兩條腿向里彎著,幾乎每跨一步都要費很大力氣。劉少奇趕忙迎上前,彎著腰關切地問道:“老鄉(xiāng),你這腿是怎么回事?”經過交談,他了解到這位老鄉(xiāng)患的是“粗脖子”病,拐腿,干活很困難。但當?shù)貨]法治。劉少奇沉思一會兒,堅定地對隨行人員說:“一定能找出害病的根源,想出治療辦法?!币豢桃矝]耽擱,劉少奇與隨行人員馬上前往水源地察看??赐晁盅刂呅∠嫌尾炜??!袄习傩盏眠@種病是很痛苦的。治病要治根,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被氐剿逘I地,劉少奇向同志們交代:“我們在別處也曾看到過類似的病,造成群眾世世代代痛苦。我們共產黨人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縱然不能幫助他們徹底解決,但也應使它減輕,至少要阻止它發(fā)展……總之,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要軍區(qū)的同志研究下,幫老鄉(xiāng)解決。”但限于當時的條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劉少奇卻一直惦記沁源縣根據(jù)地人民的身體情況。全國解放后,在他的指導與督促下,當?shù)攸h和政府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病,使絕大多數(shù)患者很快減輕了痛苦或恢復了健康。當?shù)厝罕娂娂妼懶沤o劉少奇,感謝他對當?shù)厝嗣竦年P懷。
看到農民朋友的來信,劉少奇笑了,說:“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千方百計地為群眾解除疾苦?!?/p>
趕考路上的合格答卷:“要解決群眾的吃、穿、住問題”
劉少奇在中共八大的報告中說:“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眲⑸倨鎸θ嗣裼兄}肌膚的感情,時刻將人民的冷暖掛在心上。他的兒子劉源將軍說過:“我的父親劉少奇坐在國家主席這把椅子上,心里裝的是老百姓的小日子。”他總是以普通群眾的身份,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在開灤煤礦,在大慶油田,在東北林區(qū),在湖南農村……到處都有少奇同志勤政的腳步和清瘦的身影。
1961年,幾十個春秋輪回,劉少奇來到他最初的人生渡口——湘江。他將坐輪渡經過橘子洲登上湘江西岸回家去。此刻,面對滔滔江水,他也許在回味第一次過湘江時心中的豪情,也許還會遙想從湘江揚帆遠航,駛過長江,駛向大海的崢嶸歲月……但他沉默不語,心情沉重。因為此時正值國民經濟嚴重困難時期。
一身青布衣、一雙粗布鞋、一把油紙傘,一輛破舊的吉普車,少奇同志就這樣回到家鄉(xiāng)。4月2日,當他在寧鄉(xiāng)東湖塘王家灣萬頭豬場只看到兩頭豬,當即決定在豬場的飼料房住下來。用雨布遮住破爛不堪的窗戶,又拆下兩塊門板和幾條凳子架鋪。國家主席這一住就是6天6晚。4月12日,劉少奇又來到湘江支流的撈刀河畔——湖南省的“紅旗大隊”即長沙縣廣福公社天華大隊蹲點調查。十多天里,他走村串戶、約人田頭聊天,他走訪老農、慰問病人,每每看到荒蕪的田園和挖野菜的孩子,他憂心如焚;他不辭辛勞翻山越嶺,一家家上門,揭開農家的鍋蓋,親口品嘗當作口糧的糠粑粑和野菜湯;拉開農民家的碗柜,卻發(fā)現(xiàn)油鹽壇子沒有一滴油;他撥開路邊風干的孩子糞便,發(fā)現(xiàn)里面盡是樹皮和草根……天華的現(xiàn)實震撼著劉少奇的心。在社員座談會上,年過花甲的國家主席誠懇地向群眾鞠躬:“看到鄉(xiāng)親們生活這么苦,是我國家主席的工作沒做好,我心里很難受,對不起大家!”鄉(xiāng)親們像是見到了自己的親人,掏出了心里話。少奇同志當機立斷:公共食堂可以自行解散!
農民的住房問題也是劉少奇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5月9日,劉少奇從黃材水庫修建工地視察返回寧鄉(xiāng)縣城時,聽到路邊一屋里傳來一位婦女傷心的哭泣聲,少奇同志停下來關切詢問。婦女哭訴著自己沒有房住,在場的大隊會計向劉少奇介紹了婦女的情況。少奇同志說:“你告訴大隊書記,不要讓她搬,就說是我說的??h委會有個文件下,鳥必有窩,人必有屋呀?!被氐娇h城,劉少奇找來主管農業(yè)的縣委副書記何長友,了解全縣社員的住房情況。當?shù)弥@幾年大煉鋼鐵、大辦公共食堂,拆掉了大部分房子時,劉少奇百感交集,嚴肅地對何長友說:“我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吃飯、穿衣和住房問題,不然要我們共產黨員人干什么呢?”劉少奇要求縣委立即起草一個《關于解決當前社員住房的意見》,文件初擬出來,已是次日凌晨兩點,劉少奇又仔細審閱和修改。后來劉少奇還派人將此文件送到在杭州的毛澤東審閱,批準在全國執(zhí)行。這對當時全國解決和防止房屋糾紛、解決住房問題等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碑斃习傩粘燥埑闪舜髥栴},這不免讓少奇同志寢食難安、疾首痛心。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少奇同志要的是人民內心的聲音,是實事求是的解決方法,是讓百姓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文革”中信仰彌堅:“只要馬克思再給我十年”
十年“文革”,對我們的黨、國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挫折和損失,劉少奇同志首當其沖,遭受了無情的摧殘和迫害。即便在處境最艱難的時候,劉少奇心里想的,還是人民。
據(jù)劉少奇的孩子們在《勝利的鮮花獻給您》一文中回憶,1966年初,少奇同志害了一場重病。他剛剛脫離危險,就把孩子們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叫到跟前:“看來,我的有生之年不多了,必須更抓緊時間多干些事。只要馬克思再給我十年時間,我們是能夠把中國建設得真正富強起來的?!苯又?,劉少奇給孩子們描述他的設想:如何整頓黨內的官僚主義作風;如何改革教育,實行全日制和半工半讀兩種教育制度;如何提高生產力發(fā)展國民經濟;如何縮小三大差別,等等。當時還舉例說,我們在山東、河北一帶發(fā)現(xiàn)了大油田,建立工業(yè)基地,這可以使荒僻的小鎮(zhèn)發(fā)展成新型的工業(yè)城市。有電、有油、有鐵路和公路網,同時帶動附近農村現(xiàn)代化。在招工時要注意招收女工,不要使農田中只剩下女社員干活……“到了那時候,我們就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也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我的任務,可以瞑目了?!彪S著“文革”打倒走資派的運動越來越嚴重,劉少奇內心備受煎熬,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次,劉少奇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在家的幾個孩子叫來,緩緩地說:“將來我死后,你們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樣。大海連著五大洋,我要看著全世界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你們要記住,這就是我給你們的遺囑。你們一定要在群眾中活下去,永遠跟著黨,永遠為人民?!?/p>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湘江之子的秉性,這就是湘江之子與生俱來的質樸與擔當。劉少奇是人民的兒子,是后世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的典范。他的成長和革命經歷,無處不體現(xiàn)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劉少奇用一生心血凝聚了一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他用一生奉獻踐行了共產黨員的標準,他用有限的生命實踐了革命者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