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巨著在它還剛剛翻開的時候,常常讓人難以理解,甚至帶來誤解。
當(dāng)一種價值觀成為習(xí)慣,它會成為社會的穩(wěn)定力,但一種過時的價值觀頑固不化,卻是社會發(fā)展的阻力;打破舊的價值觀,形成新的價值觀,這被稱為革命。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就成功領(lǐng)導(dǎo)了這樣一場革命。
給歷史帶來巨變的必然有著立與破,以及破之后的再立。
毛氏宗祠,敦本堂的宏鐘與巨鼓,似乎還能讓人們聞到祭祀時的香煙,寫在墻壁上的大大的“禮義、廉節(jié)”4字,曾經(jīng)是這個家族的文化圖騰,可是,敦本堂不再是原來的敦本堂,靜靜地排在一起的課桌,讓那首《金鳳籽開紅花》的歌,繚繞在毛氏宗祠內(nèi)外,讓家族的價值觀與傳統(tǒng)文化,于破中得到拓展、升華和再造。
歷史讓中國記住了,發(fā)生在毛氏宗祠的立與破,仇與恨,沉寂與爆發(fā)。
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一部包含古今的歷史才是完整的歷史,當(dāng)代的價值觀雖然革新了傳統(tǒng)的價值觀,卻沒有割裂而是傳承和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價值觀。
600年前,一支小小的馬隊,馱著覆滿征塵的行囊和開山的斧頭,還有戍邊時用過的劍以及朝廷下令將他們“拔入楚省”的文書和蒼山洱海的茶葉,從遙遠(yuǎn)的西南邊地一路走來。
為頭者叫毛太華,同行者還有他的兩個兒子清一、清四。
玉龍雪山,還留在他的夢里,麗江永勝縣高山湖泊的螺旋藻還沾在他的衣上,一位可敬的彝族女人——王氏的眼神和留居原地的兩個兒子的依戀,慌慌地藏在他的心里。
他日后被尊為這一帶毛姓的始祖,他帶來的一切,將成為這個家族文化與精神的酵母。
他的名字長留在祠堂,他的靈位被高高供奉在敦本堂上。
因為有了這個姓氏,這個地方和這個家族名動天下。
那是一個“立“的年代。毛姓人經(jīng)過了太多的輾轉(zhuǎn)與磨難,它需要在韶山?jīng)_——衡山山脈的靜靜的臂彎里休養(yǎng)生息和構(gòu)筑它的家族、文化和價值觀。
歷史、文化與圖騰
毛姓并不是韶山的土著,而是“客家”。
《中湘韶山毛氏族譜》載:“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毛太華)以軍功拔入楚省,居湘鄉(xiāng)北門外緋紫橋……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兩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甲韶山家焉。開種韶山、鐵陂、烏塘、東塘等處,共田四百余畝,編為一甲民籍。”
毛太華帶著一個夢來到湖南。他的孫子毛震、毛鑒、毛常、毛深則開拓了韶山的毛氏家園,有詩描繪:韶峰撐起半邊天,一峰如斷一峰連。廉貞竹祖鐘靈秀,抽穎橫飛塔嶺煙。矗起太乙燃黎杖,縱橫呵護(hù)擁蟬聯(lián)。連排十八芙蓉幕,卷簾鉤角月燈懸。盤旋楠木峰頭落,珍珠一絡(luò)蛛絲穿。別開生面張?zhí)镁?,寢廟于斯億萬年。四周羅列千官杖,一水回環(huán)玉帶纏。湖堤南岸重關(guān)鎖,虎踞龍盤氣浩然。馨香俎豆河山壽,人物風(fēng)土三代前。食德服疇先澤厚,家有藏書郭有田。
毛姓在韶山?jīng)_居住約400年后,建起4座祠堂,即從乾隆二十年(1756)起興建的毛氏宗祠(1764年建成),乾隆三十一年建成的毛震公祠,咸豐時建的深公祠,光緒間(1886)建的鑒公祠。毛氏宗祠,為韶山毛姓總祠。
如果說,祠堂是韶山毛家的“圣殿”,那么,《毛氏族譜》則是一部文化大典?!睹献遄V》初創(chuàng)于清乾隆丁巳年(1737),光緒辛巳年(1881)二修;1911年,即中國封建社會末年,第三部族譜修成;韶山毛氏最末一次修譜在1941年。
毛氏族譜中的《家訓(xùn)》《家規(guī)》《家勸》《家戒》《律例》《公祭族規(guī)》《格言詩詞》,讓我們得以觀到毛氏人們的文化與價值體系。
《韶山毛氏族譜》中有兩處引錄《家訓(xùn)》,而以二修二卷的《家訓(xùn)十則》最為精彩動人:
培植心田。一生吃著不盡,只是半點心田。摸摸此處實無愆,到處有人稱羨。不看欺瞞等輩,將來墮海沉淵,吃齋念佛也徒然,心好便膺帝眷。
品行端正。從來人有三品,持身端正為良。弄文侮法有何長?但見天良盡喪;居心無少邪曲,行事沒些乖張。光明俊偉子孫昌,莫作蛇神伎倆!
孝養(yǎng)父母。終身報答不盡,惟爾父母之恩。親意欣欣子色慍,便見一家孝順。烏鳥尚知報本,人子應(yīng)念逮存。若還忤逆背天倫,只恐將來雷震!
友愛兄弟。兄弟分形連氣,天生羽翼是他。只因娶婦便參差,弄出許多古怪。酒飯交結(jié)異姓,無端骨肉喧嘩。莫為些小便分家,百忍千秋佳話。
和睦鄉(xiāng)鄰。風(fēng)俗何以近古,總在和族睦鄰。三家五戶要相親,緩急大家?guī)鸵r。是非與他拆散,結(jié)好不啻朱陳。莫恃豪富莫欺貧,有事常相問訊。
教訓(xùn)子孫。子孫何為賢知,父兄教訓(xùn)有方。樸歸隴畝秀歸庠,不許閑游放蕩。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為慈祥。教子須如竇十郎,舐犢養(yǎng)成無狀。
矜憐孤寡。天下窮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兒雛母苦最堪憐,況復(fù)加以貧賤?寒則予以舊絮,饑則授之余繕。積些陰德福無邊,勸你行些方便。
婚姻隨宜。兒女前生之債,也宜隨分還他。一時逞興務(wù)繁華,曾見繁華品謝。韓侯方歌百兩,齊姜始詠六珈。大家從儉莫從奢,彼此永稱姻婭。
奮志蕓窗。坐我明窗講習(xí),幾曾揮汗荷鋤。驅(qū)蚊呵凍志無休,誦讀不分晝夜。任他數(shù)伏數(shù)九,我只索典披圖。桂花不上懶人頭,刻苦便居人右。
勤勞本業(yè)。天下有本有末,還須務(wù)本為高。百般做作盡糠糟,縱有便宜休討。有田且勤爾業(yè),一藝亦足自豪。櫛風(fēng)沐雨莫亂勞,安用許多機(jī)巧!
《家訓(xùn)十則》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最集中地體現(xiàn)了浸染在儒家文化汁液中的韶山毛氏家族最為淳厚的一面。雖然“十訓(xùn)”無一不合符儒家教誨,但其儒教意味已不十分濃郁,因而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人惟懶惰,遞交賭友。賭盡家資,一無所有。三五成群,將為盜藪。且引匪徒,鉆墻窺牖。非盜即奸,中媾亦丑。博棋好飲,不顧父母。不此之戒,祖豈爾佑?這是毛家對賭的態(tài)度。
世上是非,多起于酒。加以貪杯,愈喪所守。亂語糊言,得非親友。甚至醉時,膽大如斗。酗酒放風(fēng),裂膚碎首。醒后問之,十忘八九。何如節(jié)飲,免致獻(xiàn)丑!這是毛家反對奢靡之風(fēng)。
損壞身體。勸爾莫吃煙,吃煙壞身體。呼吸熏蒸骨髓枯,容顏消瘦面如紙。虛耗錢財。勸爾莫吃煙,吃煙耗錢財,廣土宮膠如烈火,田園燒盡化成灰。荒廢正業(yè)。勸爾莫吃煙,吃煙廢正業(yè)。百般生理誤燈旁,赤手空歸遭餓劫。疏慢親友。勸爾莫吃煙,吃煙慢親友,橫眠酷似病纏身,等候何人能耐久。迷失晨昏。勸爾莫吃煙,吃煙失晨昏。一盞長明燈不息,空過陽世暗銷魂。貽害子孫。勸爾莫吃煙,吃煙害子孫。幾桿短槍家殺盡,血流何處覓無痕。
終日昏昏戀睡房,孤燈鬼火照胡床。千金購就迷魂藥,百寶裝成奪命槍。廢寢忘餐徒自苦,拋家棄業(yè)為誰忙?容顏憔悴君知否?相對空含淚兩行!
這些都是毛家對毒品的宣戰(zhàn)。
四修《韶山毛氏族譜》中另有《誠信仁厚勤儉謙卑》的條目,與自古以來直到如今倡導(dǎo)的人生與社會價值觀是完全一致的:誠:存心中正,做事切實。暗室無欺,天日可資。莫弄機(jī)巧,莫使詐術(shù)。使詐終敗,弄巧反拙。信:事做十足,話到七分。大言無實,識者厭聞。輕諾難踐,招人怨憎。抑人揚己,仇禍將臨。仁:忍隱為懷,愛人及物。見人美事,便當(dāng)欣悅。見人患難,便當(dāng)憐恤。消除嫉妒,以養(yǎng)太和。災(zāi)殃盡去,降??锥?。厚:博厚悠久之道,寬大受福之基。說話莫占便宜,銀錢要學(xué)吃虧。吃虧是真便宜,便宜終久吃虧……
1915年4月5日,楊昌濟(jì)先生在他的日記中記述他與學(xué)生毛澤東的談話,評價韶山毛氏家族“風(fēng)俗純樸,煙賭甚稀。”
家族夢,中國夢
距離毛姓來到韶山地界大約500年,時隔毛澤東告別韶山?jīng)_32年,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又走進(jìn)毛氏宗祠,里頭已空空如也,祖宗靈位早不見,但他還是向著原先安放韶山毛氏家族一派祖毛太華、二派祖毛清一、毛清四等的木主(神位)的地方鞠了三個躬。
毛澤東延續(xù)了本家族千百年的夢,毛氏家族綿延不絕的奮發(fā)向上、建功立業(yè)的夢想對于毛澤東來說,是一股磅礴浩然的正能量!
在毛澤東誕生前156年,一位叫戴炯的舉人在韶山毛家首度編纂的《毛氏族譜》中預(yù)言:夫山水秀絕必生奇才。韶山雖不在中州往來之地,賦客騷人所不到,必將有秉山川之秀,追蹤古先生其人者,為國之華,為邦之望,使人與地俱傳……
歷史的煙塵不會淹沒毛氏宗祠大門上的那幅對聯(lián):注經(jīng)世業(yè),捧檄家聲;橫批:韶靈毓秀。這是毛家文化的關(guān)鍵詞,連同門口的那對石鼓,構(gòu)成毛氏精神的圖騰。它們不得不讓我們披覽一部毛氏家族人文史。
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guān)!
這是這個家族的心底呼喚: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毛澤東走出鄉(xiāng)關(guān)時的誓言。
歷史記住了毛氏祠
歷史記住了韶山?jīng)_,記住了毛氏祠,因為,歷史曾經(jīng)在這里上演生動的一幕幕:
1925年,春節(jié)過后。農(nóng)民運動的火種在韶山?jīng)_悄悄點燃。毛氏宗祠成為毛澤東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農(nóng)民夜校。一首動聽的歌兒,從祠堂的窗戶里傳出來,刺破了韶山?jīng)_的暗夜:金鳳籽(那個)開紅花,一開開到窮人家;窮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話。今天望(那個)明天望,只望哪天出太陽;太陽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這歌兒清脆,響亮,卻蘊含著苦澀和希望,由一個帶著長沙口音的女人帶唱,一群韶山鄉(xiāng)里人的聲音加進(jìn)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加入進(jìn)來,雖然不是那么整齊,卻凝聚著一股力量。這個教唱歌的女人叫楊開慧。
1927年6月26日,毛澤東親手建立的中共韶山支部最早的黨員毛新梅在湘鄉(xiāng)縣硯池坪遇害,時年41歲。其妻和鄉(xiāng)親聞耗前往,看到的是令人震驚的場景:烈士身上傷痕累累,血跡斑斑,頭顱被割下掛在電線桿上。人們趁黑將遺體運回韶山,族人取下毛氏宗祠的門板,把遺體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一針一線,把烈士的頭顱和身體縫起來……
1929年8月20日,毛澤東的堂妹毛澤建,在衡山縣城南門外就義,時年24歲。被害當(dāng)晚,幾名碼頭工人悄悄將她安葬在湘江邊的西溪橋頭,半年后遷至金紫峰麓的雷打石山,立碑為記:民國十八年刊,毛達(dá)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
1933年5月18日凌晨,韶山人毛福軒就義于南京雨花臺,年僅36歲。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談到毛福軒,感慨系之:“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同志,學(xué)習(xí)和工作這樣努力,一直到擔(dān)任黨的省委委員工作,是很不容易的?!?/p>
1934年10月,已有憂傷的雁鳴,掠過藍(lán)而高遠(yuǎn)的天空!毛氏三兄弟揮手告別,兩位哥哥隨大隊北去,毛澤覃獨自留下來。次年4月25日,瑞金縣黃鱔口紅林紙槽,激烈的槍聲驟起,韶山毛家的這位滿老弟,英氣勃發(fā)的紅軍師長,前胸被一顆子彈擊中,他倒下了,懷揣著的他大哥的照片被鮮血染透……
1950年5月26日,毛岸英回韶山。一陣春雨淅淅瀝瀝灑下,好似飽經(jīng)磨難的母親迎回漂泊在外的游子,雨滴是她的熱淚。韶山?jīng)_的人們,熱烈歡迎這位青年。夜深了,人們都走了,岸英就在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毛鑒公祠,取下門板,搭起床鋪躺下來,度過回到家鄉(xiāng)的第一晚……僅僅半年之后,他犧牲在朝鮮的戰(zhàn)場。
韶山人的犧牲、奮斗、奉獻(xiàn),鑄就了韶山的精神,鑄就了韶山人的嶄新的價值觀。
2011年3月20日,習(xí)近平在韶山說: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韶山的驕傲,湖南的驕傲,全國人民的驕傲,中華民族的驕傲。
韶山,如同一條小河,與中國這條大河匯合。
毛氏宗祠,見證了一個家族的價值觀如何通過革新,升華,融入到民族、國家、人民的共同的價值觀。
因而,毛氏宗祠在平凡中演繹了它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