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考上了本市最好的一所高中,前不久學校50周年校慶,兒子班上選了3個學生,讓孩子和家長上臺,一起表演節(jié)目。班主任還讓做電臺主持人的我作為家長代表發(fā)言。我挺樂意的,但兒子卻不高興,他不想讓我拋頭露面,自己也不愿意上臺。理由是他不愿意那么高調(diào),努力學習就夠了。我該怎么勸他呢?
讀到高中的孩子,年齡16歲左右,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即將度過青春期的尾巴,進入到青年早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大腦思維的發(fā)育方面,已經(jīng)進入了發(fā)展的巔峰時期,所以在任何問題上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在心理層面,他們已度過了那個“自我中心”以及“假想自我”的階段,在內(nèi)心對自己有了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比如您的孩子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明確意識到,學習才是真正的實力,其他都是虛的,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他對媽媽的這種好心,想為他贏得些“魅力值”的做法是不認同的。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既然孩子很不情愿,就不要一廂情愿地堅持,因為對媽媽而言,只是上臺發(fā)揮了自己的強項,沒什么壓力。但是媽媽上臺的幾分鐘,產(chǎn)生的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都將是一直處在學校里的孩子在承擔。所以,孩子不愿意的事情,努力和孩子溝通,交換意見,盡量達成共識,實在達不成共識,也要先以尊重孩子的意見為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接納后,再嘗試其他辦法。其次,媽媽應該再考慮一個問題,孩子過去的性格是怎樣的?如果過去就性格沉穩(wěn),做事“低調(diào)”,那么在這樣的選擇上,就正常不過了。